古君
目的:研究介入治疗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在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间接诊的凶险性前置胎盘病例58例,将58例病例随机等分成A、B两组.A组行介入治疗,B组行非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手术实施的效果,比较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A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组术中出血量和24 h出血量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于凶险性前置胎盘中积极采用介入治疗法,可优化患者的围手术指标,促进手术顺利开展.
作者:鞠文博;陶晶岩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究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前预置双J管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间收治的378例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实验组190例术前预置双J管,对照组188例上前未预置双J管,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实验组软镜鞘一次置入成功率为100%,对照组为90.4%;实验组输尿管扩张术使用率0.5%,对照组为3.2%;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0,对照组2.7%;以上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结石清除率99.5%,对照组96.8%,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前预置双J管软镜鞘一次置入成功率高且减少了输尿管扩张术使用频率,并发症少,安全性好,值得采用.
作者:赵治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双氯芬酸钠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尿流动力学检查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8~11月60例行尿流动力学检查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及观察组(人性化护理)各30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疼痛发生率10%,对照组疼痛发生率2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尿流动力学检查中使用双氯芬酸钠进行人性化护理能够明显减轻检查过程中的疼痛感,可作为临床护理的优选方案推广使用.
作者:陈昌珍;王琳;谢敏;唐玉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对用石膏与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抽选法从该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抽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石膏固定的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采用小夹板固定的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采用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石膏外固定的更有优势,能有效防止肘外翻情况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左天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个体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治疗的效果,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科学支持和理论指导.方法:将在该院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入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随机抽取100例,然后随机分配成两组,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名患者.对实验组的50名患者进行个体化延续护理,对对照组的50名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在治疗期间,记录患者的各项数据,并在护理结束后对患者的治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据分析结果可知,在生存质量方面,两组患者均有所提升,但是实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升明显要由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明显(P<0.05);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实验组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组间比较,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于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进行护理时,采取个体化延续护理,可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患者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还可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值得在医学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张现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及分析导乐陪伴分娩于初产妇分娩护理期间应用的效果情况.方法:选取初产妇5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成采取常规护理举措的参照组以及实施全程导乐陪伴分娩护理方式的研究组,分别观察及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初产妇的生产时间、剖宫产率以及产后出血率和产后出血量均明显的优于参照组(P<0.05);比较Apgar评分、SAS评分以及疼痛评分、产妇的总体护理满意度情况,研究组更具优蛰(P<0.05).结论:在对初产妇的护理期间,采取全程导乐陪伴式分娩方式可以显著的将护理质量进行提升.
作者:王秀芬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7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列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成两组(37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临床治疗总有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治疗依从率为94.5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38%(x2 =4.163,P=0.041);且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支气管哮喘患病人进行个体化系统性的干预护理后,不仅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还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因而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葛杭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应用于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中的检验效果.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来该院就诊的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共57例,同时选取同时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非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效果.结果:对照组56例患者中,检出梅毒的有1例,阳性率为1.79%,研究组57例患者中,检出梅毒的有55例,阳性率为96.49%,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应用于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中的检测敏感性为96.49%(55/57),特异性为98.21% (55/56).结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星相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喂养方式的不同对疾病发生率和病程的影响,促进母乳喂养方式的广泛普及.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该院820例4个月以内的婴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患病婴儿180例,健康婴儿640例,分析婴幼儿喂养方式的不同与疾病发生率、病程的关系.结果:母乳喂养的婴幼儿发生疾病的概率和病程均显著低于混合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P<0.05);城市产妇的母乳喂养率显著低于农村(P<0.05).结论:婴儿的喂养方式与疾病发生率关系密切,其中母乳喂养能降低疾病的发生率,缩短患儿的病程,临床上应加强母乳喂养的宣传,提高产妇的母乳喂养率.
作者:黄智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在骨关节外科患者护理中,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骨关节外科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6例患者,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无痛病房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控制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骨关节外科患者临床护理中,无病病房护理工作模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章晋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在小儿肺炎分型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青海省海晏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4例支原体肺炎、30倒病毒性肺炎、32例细菌性肺炎作为研究对象,再选同期32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对4组儿童的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对照组血清C反应蛋白(4.06±1.1 1)mg/L低于病毒性组(9.51±1.09) mg/L低于支原体组(34.52±3.24) mg/L低于细菌性组(57.41±10.24) mg/L,并且两组与两组之问统计,差异显著-(P <0.05).结论: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可以用来鉴别诊断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和应用价值.
作者:张俭青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抗感染药物联合微波治疗妇科炎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4例妇科炎症患者作为样本,以32例为一组,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独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抗感染药物联合微波治疗.根据患者白带异常等临床症状消失情况及霉菌或滴虫等感染检查情况为准,判定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32例患者中,31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96.87%,无复发情况.对照组患者中,27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71.88%,复发率3.7%,两组对比,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更高、复发率更低(P<0.05).结论:应将抗感染药物联合微波治疗作为妇科炎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妇科炎症复发几率,切实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艾烨荣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联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该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7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常规西医药治疗同时配合中药善散汤治疗)和对照组(单独采用常规西医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惠儿治疗总有效率以及肺部啰音、咳嗽、咽红、发热等症状消失时间.结果:实验组患儿治愈率(80.6%)、治疗总有效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41.7%、72.2%,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惠儿肺部啰音、咳嗽、咽红、发热等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相对于单纯西药治疗咳嗽消失时间更短,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曾庆科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我院收治西宁市及周边地区妊娠晚期孕产妇携带B族链球菌(GBS)感染情况筛查结果分析.方法:采用实时PCR技术对该院来自西宁市及周边区520例妊娠晚期孕妇阴道内分泌物进行GBS检测,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1、青海省西宁市及周边地区孕妇GBS带菌率为3%;2、GBS阳性组胎膜早破和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分别为44.4%和22.2%,阴性组孕妇的胎膜早破和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为:14.3%和11.1%,阳性组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妊娠晚期产道内感染GBS可对妊娠造成不良影响,导致发生胎膜早破及绒毛膜羊膜炎机率升高,孕晚期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有望改善母儿预后,GBS检测应列入常规产前筛查.
作者:李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究乳腺癌与良性病变钼靶X线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28例乳腺病变患者行钼靶X线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乳腺癌组(n=52)和乳腺良性病变组(n=76)钼靶X线表现及鉴别.结果:乳腺癌钼靶X线阳性率92.3%,乳腺癌组肿物大小、形态、边缘等直接征象和恶性钙化、大导管征、漏斗征等间接征象发生比例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P<0.05).结论:经钼靶X线是筛查乳腺癌重要手段之一,在鉴别良、恶性乳腺病变中有其不同影像学特征,影像医师需结合X线各征象、临床、病理学检查等,为临床提供客观的检查信息.
作者:董慧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细节护理在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在医院内部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4例晚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针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相差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护理将有效提高晚期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宜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作者:高慧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诊疗标准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江苏省溧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4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按AGI分级诊疗标准分成实验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24 h和48 h肠内营养喂养率、7d内热量达标率、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28 d病死率.结果:(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APACHEⅡ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2)实验组患者24 h和48 h喂养率、7d内热量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3)实验组患者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及28 d病死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4)实验组7d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胃肠损伤分级诊疗标准可使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在入院后更好的接受肠内营养,从而降低住院期间感染的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肠内营养的规范化实施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良平;刘建林;朱宇;张志俊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农村小儿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方法及意义.方法:本文主要选取某市医院中从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300例农村手足口病的儿童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回顾性分析方式,深入分析与研究了本文选取的300例农村手足口疾病患儿的易发年龄、时间以及预防与控制疾病的方法.结果:与其他年龄组相比,1~4岁年龄组的患儿的发病率是高的(P<0.05).与其他月份的患儿相比,5-7月份的患儿的发病率是高的(P<0.05).早产、非母乳喂养、居住环境差、饭前便后未洗手、有病例接触史、体温大于39度、口腔疱疹、EV71病毒阳性的患儿发病率更高(P<0.05).结论:根据农村小儿手足口疾病患儿,应该利用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方法,来控制这种疾病的传播,保证患儿健康的成长.
作者:邓增彬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分析异位妊娠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以往该院治疗的24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12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汤剂辨证与米非司酮联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效果、用药总时间、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异位妊娠保守治疗总有效率为91.6%,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显著(P<0.05);用药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有1例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出现,少于对照组的2例,差异不明显.结论:异位妊娠患者采用中药汤剂辨证与米非司酮联合进行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显著,也缩短用药时间.
作者:万洁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研究β受体阻滞剂应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于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106例进行研究,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均采用扩冠、抗凝、补镁、补钾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上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研究组在经过治疗后有48例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有效改善,而对照组在经过治疗后有38例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有效改善,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0.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71.7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上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心律失常的治疗时,其治疗效果良好,能够快速且有效地控制患者的心律,缓解患者室颤的症状,且不良反应少,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患者的预后也有了保障.
作者:马君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