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强
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作为中医的两大基本特色,在焦树德教授的临床诊治中得到充分体现,在此基础上,焦教授更是发扬传统医学,主张中西医结合、订立更加贴近临床实际的病名等观点.文章理论联系临床,阐释了焦树德教授的学术思想.
作者:魏宏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所谓顽固性多尿症,是指小便量超过正常尿量的5~8倍以上,伴有明显的多饮、多食等症,而经西医诊断不明的病人.笔者采用中医药治疗本症1例,现介绍如下.
作者:梁其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文章对石膏在临床中的配伍:如石膏配知母,配麻黄,配生地、玄参、丹皮,配熟地,配党参,配大黄,配柴胡,配荷叶汁等治疗各种热性疾病的经验体会进行了浅述.
作者:方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火把花根片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30例患者运用火把花根片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6周后观察其疗效,定期监测蛋白尿等生化指标及副作用.结果:30例患者蛋白尿从治疗后第6周起明显下降,治疗24周后由治疗前(6.71±2.01)g/d降至(1.15±0.42)g/d,下降显著(P<0.05),70%患者病情缓解,白细胞、转氨酶无明显变化(P>0.05),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下降(P<0.05),血清白蛋白明显上升(P<0.05).结论:火把花根片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有较好的疗效,且副作用较轻微.
作者:易峰;叶中景;陆海湖;罗长青;刘绍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戊已丸水煎液对C57 BL/6小鼠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动物模型血清中NO含量的影响.方法:在复制C57BL/6小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模型的基础上,分为戊己丸水煎液高、中、低剂量组、心胃止痛胶囊组和克拉霉素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测定各组小鼠血清一氧化氮含量.结果:模型组血清NO较正常组均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各治疗组血清NO均有所下降.其中戊己丸水煎液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克拉霉素组与正常组没有差异.结论:戊己丸水煎液可明显降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小鼠血清中NO含量.
作者:伍参荣;彭程;郭春秀;蔡锐;白宇乾;唐小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文章探讨了中医药高等院校数字化教学法,认为中医药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科教学中应建立开放式教学环境,注重网络教学的提高,从实际出发,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上进行研究与改革.
作者:马芬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文章根据<内经>运气学说,对2006年(丙戌年)的运气进行了基本推演,并对2006年各个时期的发病范围及其发病特点进行了试探性推测.文章指出,本推测仅探讨而已,还必须与本年各个时期的实际气候变化相结合,不可拘泥.
作者:熊继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文章综述了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中医治疗以及现代研究的情况,深入探讨了高血压病辨证分型与体液、激素,以及血液流变学、血脂水平之间的关系.并对中医治疗本病作了肯定的评价.
作者:陈明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文章提出通过改革实验课堂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改革实验内容,增加设计性实验;重视实验报告的书写;严格实验考核等几个途径,全面提高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以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良好工作作风及综合素质.
作者:曾琦斐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10例本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统计其积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平均积分为(13.05±4.68),治疗后平均积分为(7.78±2.79),治疗前后平均差值为(5.27±5.42);对照组治疗前平均积分为(12.56±3.80),治疗后平均积分为(7.49±2.65),治疗前后平均差值为(5.07±4.7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积分组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可有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价格便宜,仅为透明质酸钠的1/450.
作者:邓物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运脾舒肝合剂治疗早期肝硬化的疗效.方法:随机将59例本病患者分为运脾舒肝合剂治疗组30例和大黄麈虫丸对照组29例,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肝纤维化情况均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肝功能改善情况亦优于对照组.结论:运脾舒肝合剂治疗早期肝硬化有较好疗效.
作者:杨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黄芪及其制剂具有抗病毒感染、双向调节血糖、抗缺氧缺血、抗衰老、抗肿瘤等作用,文章就近年来对黄芪及其制剂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王梅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文章综合近7年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在实验研究方面的文献,从单方与复方两方面探讨其新研究进展,并阐述了所存在的不足主要是实验模型不统一和重复验证实验很少,针对此两方面的改进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作者:黄永艳;李春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3例偏头痛按就诊顺序以2:1比例随机分为以穴位埋线治疗的42例为治疗组,西药尼莫地平治疗的21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6%,对照组66.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偏头痛是一种疗效显著、安全方便的外治自然疗法.
作者:田丽琼;殷耀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甘石创愈散治疗肛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肛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采用甘石创愈散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马应龙痔疮膏治疗.结果:治疗组早期肛裂28例总有效率为96.43%;陈旧性肛裂22例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早期肛裂16例总有效率为46.25%;陈旧性肛裂14例总有效率为42.86%.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甘石创愈散治疗肛裂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马忠利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药物穴位注射配合雷火灸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膝关节骨关节炎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用正清风痛宁注射液作穴位注射并配合雷火灸治疗;对照组仅用上述药物作穴位注射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对照组为8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药物穴位注射配合雷火灸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霍永芳;张贞;凌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文章针对孕妇、儿童、老人的便秘问题,提出了一些临床有效的方剂,并举病例证之.深入探讨了3种人群的便秘特点及治疗的禁忌.
作者:蔡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选用符合诊断标准的糖尿病性腹泻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中药治疗,对照组40例口服盐酸黄连素片.结果:治疗组治愈30例,好转16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治愈10例,好转19例,未愈11例,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药治疗糖尿病性腹泻有较好的疗效,且无副作用.
作者:王丽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选择小切口经皮插入钢板内固定技术(MIPPO),应用LCP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方法:18例胫骨远端骨折,均采用LCP钢板治疗,随访7~18个月,平均随访10个月.结果:18例骨折均在6~12个月牢固连接,无内固定松动等症.结论:运用LCP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是一种有效的微创内固定方法.
作者:严松鹤;田宝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盐酸青藤碱在治疗肾间质性纤维化中的作用及其发生机制,为临床如何阻止、防止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纤维硬化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小鼠单侧输尿管结扎法诱导肾间质纤维化的动物模型,用盐酸青藤碱治疗,并设对照组、假手术组(小鼠每日按10ml/kg体重用生理盐水灌胃,直至治疗结束)、治疗组(选用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按每日30mg/kg体重给小鼠灌胃,连续3周,),检测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层粘连蛋白(LN)、纤维连接蛋白(FN)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测肾脏组织转化因子β1(TNF-β1)的表达并进行肾脏病理学的观察.结果:血BUN、SCr进行3组比较,对照组BUN、SCr指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1),略高于假手术组,但统计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TNF-β1及FN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LN亦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低(P<0.05).对照组、假手术组肾小管结构消失,代之以弥漫性纤维组织增生及单核细胞浸润;治疗组虽肾小管萎缩、扩张,但病变较轻,绝大多数肾小管结构尚存,炎性细胞浸润也多呈局灶样分布.结论:盐酸青藤碱能降低BUN、SCr、FN、LN的含量以及TNF-β1表达,抑制间质纤维化,减轻肾损害,从而延缓肾脏疾病的发展.
作者:宋梅芳;宋芳;赵宏彬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