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泽红;吴英辉
目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妇科止带片中盐酸小檗碱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选用Hyper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选用0.05mol/L的NaH2PO4溶液:甲醇(53:4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45nm,流速为1.0ml/min,柱温:25℃.结果:盐酸小檗碱线性范围为0.07575μg~0.75750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44%,RSD=0.92%.结论:该测定方法简便、灵敏、可行,可有效控制妇科止带片的质量.
作者:陈子渊;潘震宇;肖炳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肺心汤对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作用.方法:将大鼠置有机玻璃缺氧箱中,缺氧28天,每天缺氧8h,建立大鼠慢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缺氧第15天灌胃给药,于末次给药后次日测肺动脉压(mPAP)、股动脉压(mAP)、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结果:肺心汤14、28g/kg能降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压积;肺心汤28g/kg能降低mPAP,对mAP、PaO2和PaCO2无明显影响.结论:肺心汤选择性的作用于肺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是其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机制之一.
作者:黄艳;戴爱国;刘鑫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文章总结了近年来乌梅丸在内、外、妇、儿等临床各科的应用研究进展,显示乌梅丸临床应用广泛,且疗效较好.
作者:徐泽红;吴英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骨瘤饮合来曲唑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乳腺癌并骨转移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口服骨瘤饮及来曲唑片治疗;对照组36例单纯口服来曲唑片,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4例,有效率44.7%;对照组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7例,有效率22.2%.治疗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瘤饮合来曲唑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疗效较好.
作者:田其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病区夜班护士要做好时间管理,须做到要有强烈的时间概念、要加强工作的计划性、要合理安排时间、要学会短期运筹、要技术熟练,还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作者:李东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苍耳子散加减内服、蒸汽吸入相结合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171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5例和对照组86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苍耳子散加减内服与蒸汽吸入相结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8%,对照组为80.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慢性鼻窦炎在单纯西药治疗的同时,加用苍耳子散加减内服结合蒸汽吸入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还可以提高总体疗效.
作者:伍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腔内单独注射透明质酸钠与配合中药外洗疗效的差别.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膝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注射液,每次2ml,每周1次,并每日用中药煎水外洗;对照组膝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注射液,每次2ml,每周1次,另用温水外洗或热敷.两组均每日1次,6周为1疗程.观察和比较患者膝关节症状的恢复情况.结果:6周后治疗组症状缓解率达65.6%,有效率达93.7%;对照组缓解率为34.4%,有效率为81.2%.结论: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配合中药外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优于单用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
作者:吴向阳;彭科武;曾军;刘志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配合牵引进行治疗,对照组以单纯牵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志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自拟脉痹汤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86例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组予自拟脉痹汤治疗.对两组病例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总结和随访.结果:86例病例全部得到随访,治疗组在综合疗效中的优良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脉痹汤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能促进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症状.
作者:吴艳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0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氧疗、镇静、解痉、控制喘憋、抗炎、抗病毒、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2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9%;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27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2.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寻惠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文章对粉末类中药质量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主要认为一是对产地因素重视不够;二是加工炮制不规范;三是质量检测控制不到位.对此问题采取的对策一是加强基础研究,完善粉末类中药的质量标准;二是强化对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的管理,推行中药饮片生产报批制度.
作者:张裕民;廖庆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配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0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予PPI-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中药加味半夏泻心汤.对两组病例的综合疗效、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及复发率进行总结.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综合疗效及幽门螺杆菌转阴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胃炎疗效满意,主要症状改善快,用药时间短,复发率低.
作者:冯早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健脾舒肝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自拟健脾舒肝汤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口服吗叮啉、雷尼替丁等药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1疗程,共观察4个疗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胃镜疗效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为73.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舒肝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弟贵;谷志优;廖春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中药湿敷对小儿静脉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小儿静脉炎的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煎剂湿敷小儿静脉炎症局部;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静脉炎症局部.病人经治疗5天,观察静脉炎症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7%,对照组有效率80.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药湿敷可有效改善小儿静脉炎的症状.
作者:曾元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胃宁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180例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120例用胃宁汤中药治疗,对照组60例用单纯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1年后复发情况.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94.2%,对照组为80.0%.1年后复发率治疗组为23.3%,对照组为5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且1年后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胃宁汤治疗慢性浅表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郭志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对1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胫骨近端锁定板治疗,并术后进行CPM功能锻炼,结果综合评分优8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1.67%,提示本治法疗效较好.文章还分析了本治法的治疗机制和优点.
作者:游长征;熊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九味羌活汤能治疗多种杂病.文章就九味羌活汤对高原反应症、硬皮病、白癜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头痛、痹症、疖病、周围性面瘫等杂病的治疗进行了报道,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
作者:袁世清;邓中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强筋壮膝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8例,治疗组予以强筋壮膝汤治疗,对照组给予消炎痛治疗.结果:治疗组中临床控制9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中临床控制7例,显效3例,有效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2.2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计分、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症状计分(疼痛、疼痛与活动的关系、功能障碍),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强筋壮膝汤防治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
作者:黄晨七;廖江锋;杨艺;刘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肝脾不和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病例8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采用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西药吗叮啉、三九胃泰治疗.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1周为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5%,对照组为77.5%.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为优(P<0.05).结论: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胃脘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熊燕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温经逐瘀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为温经逐瘀汤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60例确诊为原发性痛经,中医诊断为痛经(寒凝血瘀型)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于月经周期前7天开始服药,连续用药10天,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用药1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观察治疗前后前列腺素F2a(PGF2a)指标的变化.结果:原发性痛经患者血浆前列腺素F2a水平明显偏高.温经逐瘀汤及月月舒均能明显降低血浆PGF2a水平,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经逐瘀汤能降低痛经(寒凝血瘀型)患者血浆PGF2a水平,从而改善子宫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学,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陈海涛;李克湘;蒋惠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