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谈优化门诊药房服务流程以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翟月峰

关键词:门诊药房, 服务流程, 药学服务质量
摘要:目的:分析门诊药房服务流程的优化对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有何作用.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采该院门诊药房就诊的总病者和从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之间来我院门诊药房就诊的患病者之中分别选取84例组成对比组和实验组进行对比分析,分别了解两组患病者来我院门诊就诊之后的痊愈率、服药依从性有何差异,并对选取数据的两段时间门诊药房的管理差错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经过优化门诊药房服务流程,对比组的痊愈率和服药依从性依次为76.20%、71.43%,而实验组的痊愈率和服药依从性依次为95.23%、90.47%.实验组的管理总差错率为11.9%,对比组的管理总差错率为35.71%.结论:优化门诊药房的服务流程能使药学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护理在无痛人流麻醉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无痛人流麻醉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行无痛人流术的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相应方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麻醉药物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和SD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无痛人流麻醉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小患者的麻醉药物用量,缩短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并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奴尔古丽·苏力旦;代静静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于来该院就医的细菌性阴道炎患者(100例、2016年1月28日至2017年1月21日)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通过动态化随机单双号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分别给予甲硝唑、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探究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复发率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48例(96.00%),复发率:8.00% (4/50)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治疗效果:35例、复发率:32.00%)相比较,P小于0.05,差异较为显著.结论:甲硝唑联合克林霉素治疗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柳丽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优质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200例在该院分娩的产妇分成两组,100例对照组产妇选择常规护理,100例实验组产妇则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对照组产妇、实验组产妇的护理满意率分别为89.0% (89/100)、98.0% (98/1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能让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让护理纠纷事件有效减少,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李凯利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开展药物咨询工作对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探讨

    目的:探讨开展药师跟从家庭医生下社区进行用药指导,提高社区住家患者用药依从性、药物疗效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6.1.1~2016.9.30确诊的5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用药依从性的问卷调查.结果:药师干预后的患者用药依从性得分高于干预前的得分.结论:通过开展药师对住家患者的用药指导能明显提高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

    作者:赵辉;陈丽华;桂光保;王顺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止血带的研制及在30例骨科患者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观察与探究止血带的研制及在30例骨科患者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于该院就诊及治疗的30例四肢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1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使用充气止血带,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3.33%)与对照组患者(23.33%)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6.67%)与对照组患者(80.00%)相对比,组间差异比较明显(P<0.05).结论:在四肢骨科手术患者中应用充气止血带的效果较好.

    作者:薛胜;董星;陈新元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微视频的应用效果及体会

    目的:探讨微视频在精神疾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该院精神疾病患者54例,对其实施为期3个月的微视频健康教育干预,观测干预前后疾病知识掌握程度.结果:干预前疾病知识掌握得分为(12.25±1.36)分,干预后疾病知识掌握得分为(24.69±1.67)分,(P<0.05).结论:在精神疾病患者教育中,通过微视频运用可有效帮助患者掌握疾病知识,值得推广.

    作者:李灵改;郭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全程优质护理对胆结石术后患者的心理健康度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对胆结石术后患者的心理健康度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该院行胆结石手术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3例,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全程优质护理,观察两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出院时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胆结石术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服务,不仅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同时可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刘伏秀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浅议锁定加压钢板对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本文就锁定加压钢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该院近一年收治的94例四肢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n=47)予以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参照组(n=47)采用解剖钢板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参照组也更低,经统计P<0.05.结论:应用锁定加压钢板制定四肢骨折具有理想疗效,且术后并发症少,临床中可将其作为四肢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李忠源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细菌抗药性形成机理及应对措施

    细菌的抗药性使细菌对药物往往有一定的抵抗作用,本文对细菌抗药性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在分析抗药性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临床上针对细菌抗药性采取的一些措施.

    作者:孟庆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实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该科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期间诊治的6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采取计算机表法随机均分成参照组(n=34)以及实验组(n=34),将予以常规护理的新生儿作为参照组,将实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新生儿作为实验组,分析对比经不同护理两组新生儿各项指标情况.结果:实验组新生儿退黄时间(5.14±0.38)、血清胆红素水平(104.23±5.68)以及护理有效率97.05%等指标改善情况与参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疗效显著,可以提升护理依从性,有效改善预后,值得应用.

    作者:王亚梅;张路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与癌性贫血关系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与癌性贫血关系.方法:收取该院35例癌性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35例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收取时间在2015年10月11日直至2016年7月22日,分析患者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与癌性贫血关系.结果::对照组正常健康者男性和女性的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而癌症患者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水平(70.45±0.42)μg/L,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癌症患者血红蛋白含量和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癌性贫血患者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增高,则提示该类患者应进行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水平检查、利于后期临床治疗.

    作者:张哲鹏;徐扬;段利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医院信息科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作用

    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同医院在信息管理中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建设中为关键的就是信息管理,而医院信息管理的主要执行者则是医院信息科,因而掌握医院信息科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作用,对于促进医院信息管理以及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的是医院信息科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作用,全文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医院信息管理中医院信息科所发挥的作用.

    作者:沈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慢性腹泻的诊断和治疗分析

    慢性腹泻的病因复杂,病程迁延反复,难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因此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就慢性腹泻的诊断及治疗展开讨论.

    作者:张海青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目的:探讨高甘油三酯血症性胰腺炎(HLAP)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7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并与34例非高甘油三酯血症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对照研究,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HLAP组患者血淀粉酶正常或轻度增高,患者血钠正常或轻度下降,患者常有血清脂浊,血清甘油三酯(TG)明显增高.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性胰腺炎除常规治疗外,针对高血脂静脉使用胰岛素、口服降脂药物治疗,血TG水平均在1周内降至5.65 mol/L以下,所有患者均顺利恢复.结论:高甘油三酯血症性胰腺炎的诊断主要依据血TG的升高达到标准,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血淀粉酶检测的临床意义不大.临床医生必须警惕假性低钠血症.早期降低血TG水平是高甘油三酯血症性胰腺炎治疗的关键.

    作者:孙玉洁;吴兵;金雪琴;黄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CBL和PBL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病理学作为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医学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教学方法也自然引起了诸多关注.CBL和PBL教学方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医学思维方式,对于提升病理学教学效果和培养医学人才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此,本文对病理学教学中CBL和PBL教学方法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刘起胜;徐筱红;刘怀;曹寅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人性化护理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前来该院就诊的6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为31例.其中,对A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B组则在A组的基础上加以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B组患者相较于A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心绞痛调查量表评分明显更低,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方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心绞痛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勤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探讨

    目的:分析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取于2015年的4月至2016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3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实施不同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接受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更好、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慢性盆腔炎实施人性化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果,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玉冰;陈江英;区鸳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压缩骨折62例疗效研究

    目的:探究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压缩骨折效果.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脊椎压缩骨折62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予经皮椎体成形术,对照组予传统保守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下床时间(5.0±1.3)d、住院时间(8.9±1.9)d,对照组下床时间(32.9±2.0)d、住院时间(12.9±3.1)d(P<0.05);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5.1±0.9)分,对照组患者VAS疼痛评分(7.0±1.5)分(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压缩骨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亮;易泽洪;杨国奇;刘光勇;都海;钟小会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理分析

    目的:研究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采取活血化瘀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且分析药理作用.方法:选取该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形式随机分为参照组(n=25)与实验组(n=25),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予以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经不同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治疗显效时间等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显效时间(29.65±2.35)d显著低于参照组临床治疗显效时间(44.21±5.24)d,实验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显著高于参照组总有效率72%,对比两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且P<0.05,统计学分析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将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应用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疗效比较显著,对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以及改善临床症状具备显著作用,值得广泛借鉴与应用.

    作者:蒋明刚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风险防范式护理对儿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焦虑程度的改善作用

    目的:分析风险防范式护理对儿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焦虑程度的改善作用.方法:分析该医院160例儿科患者的治疗情况,在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办法和普通护理办法的模式下对两组的实际护理工作评分,儿科患者家属的焦虑程度、儿科患者并发症几率进行评价.结果:风险防范小组的护理质量的各项评分都比传统对照组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风险防范护理组在家属焦虑程度评分方面均有相对比较高的优势(P<0.05),并且据统计而言,并发症的发生率也相对较低.结论:对儿科患者的护理中采用风险防范式护理能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家属的焦虑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作者:董玉席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