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谈优化门诊药房服务流程以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翟月峰

关键词:门诊药房, 服务流程, 药学服务质量
摘要:目的:分析门诊药房服务流程的优化对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有何作用.方法:从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采该院门诊药房就诊的总病者和从2016年7月至2016年12月之间来我院门诊药房就诊的患病者之中分别选取84例组成对比组和实验组进行对比分析,分别了解两组患病者来我院门诊就诊之后的痊愈率、服药依从性有何差异,并对选取数据的两段时间门诊药房的管理差错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经过优化门诊药房服务流程,对比组的痊愈率和服药依从性依次为76.20%、71.43%,而实验组的痊愈率和服药依从性依次为95.23%、90.47%.实验组的管理总差错率为11.9%,对比组的管理总差错率为35.71%.结论:优化门诊药房的服务流程能使药学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帕金森患者的认知功能与康复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针对认知功能康复的护理管理方案对帕金森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筛选帕金森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每收集6人参与研究随机编号,抽到2号、4号、6号签入选对照组,1、3、5号签入选观察组,对照组入选45例对象,观察组入选45例对象.均常规治疗,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以及认知功能康复的护理管理.结果:观察组完成研究41例,对照组40例.观测站12个月后较干预前UPDRS降幅高于对照组,Schwab、MoCA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功能康复的护理管理可有效增进疗效.

    作者:刘必琴;韩芝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药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100例观察

    目的:就中药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50例进行观察.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所收治的100例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基于随机数字法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莫沙比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治疗.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0.00%,由此可见,观察组的临床疗效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较佳,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郭远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手术患者护理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青光眼手术患者护理影响.方法: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医院眼外科收治的青光眼手术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组41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术前、出院时SDS与SAS评分、失眠、消化道症状、不良事件合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使患者获益.

    作者:王煜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在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 12月在本院中接受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的患者128例,随机抽取64例作为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另64例作为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调查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中应用护理干预后,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患者满意程度.

    作者:赵凤;王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采取中医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以2016年1~12月该院诊治的84例GERD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基于就诊单双号分成探究组和对照组,均为4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探究组应用中医针灸联合处方汤剂治疗,均连续治疗10周,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探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对照组为78.6%,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治疗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GERD患者采取中医治疗的效果更确切,可有效改善症状,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高玮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开展药物咨询工作对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探讨

    目的:探讨开展药师跟从家庭医生下社区进行用药指导,提高社区住家患者用药依从性、药物疗效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6.1.1~2016.9.30确诊的5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用药依从性的问卷调查.结果:药师干预后的患者用药依从性得分高于干预前的得分.结论:通过开展药师对住家患者的用药指导能明显提高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

    作者:赵辉;陈丽华;桂光保;王顺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四联疗法与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所致胃溃疡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剖析四联疗法与三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所致胃溃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5年3月至2017年1月该院接诊的70例幽门螺杆菌所致胃溃疡病患为研究对象,视患者的个人意愿对其进行分组:A组中的35例病患应用四联疗法,B组中的35例病患应用三联疗法.观察两组用药后幽门螺杆菌的清除情况,比较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A组的Hp清除率为91.43%、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均明显比B组的71.43%、80.0%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积极对幽门螺杆菌所致胃溃疡病惠应用四联疗法,可显著提高其幽门螺杆菌清除的效果,确保临床疗效.

    作者:杨建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应用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用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剖析2016年1月至次年4月该院接诊的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患的病历资料,其中有32例病患应用整体护理(实验组),余下32例病患均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观察两组护理干预后病情的控制效果,比较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比对照组的71.87%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6.87%,比对照组的75.0%更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患积极应用整体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改善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病情控制的效果.

    作者:王璐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新型药学服务模式对患者的用药安全及依从性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究新型药学服务模式对患者的用药安全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门诊部收治的用药治疗患者,共122例.将这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给予对照组常规药学服务模式,给予观察组新型药学服务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用药安全性以及用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药品差错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药学服务模式对患者的用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蒋少青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部队男性面神经炎患者的护理现状及其进展

    面神经炎在部队男性中发病率持续升高,由于面部容貌改变,影响外观形象,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本文将介绍面神经炎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综述面神经炎的护理进展,包括心理护理、面部护理、生活护理、出院健康指导等,为面神经炎的治疗和康复提供参考资料.

    作者:高竹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肺癌化疗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肺癌化疗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入院的80例肺癌接受化疗患者,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行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睡眠质量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睡眠质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及家属的总满意率82.50% (33/40)高于对照组37.5% (15/40)(P<0.05).结论:肺癌化疗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保障睡眠质量,调节护惠关系,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黄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高龄患者腹腔镜胆囊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手术高龄患者应用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该院收治75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两组,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手术,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38例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手术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手术高龄患者应用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何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胃肠恶性肿瘤围术期营养支持情况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的围术期营养支持情况,从而改善患者围术期营养状况.方法:回顾分析120例该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围术期营养支持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手术前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率为13.33%,术后营养不良率为45.83%.手术前后与营养相关的ALB、PA、HB以及TLC等指标比较,差异明显(P<0.05).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结论:对胃肠恶性肿瘤患者加强围术期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但仍存在一定不足,还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的围术期营养支持.

    作者:邢素玲;周雪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一例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报告里1例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行肠内营养的护理.管理要点包括肠内营养液的选择,肠内营养液输注过程中要点、注意事项、血糖管理,避免高血糖的频发,严防低血糖事件;做好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

    作者:杨小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产科分娩期产妇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措施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产科分娩期产妇的心理特点以及心理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产妇60例进行研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心理护理,实验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产后抑郁率以及产妇的满意率.结果: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产科分娩期产妇的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有效的改善产妇结局,提升产妇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顾佳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手术方式的选择对翼状胬肉术后修复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翼状胬肉的不同手术方式对术后眼表修复的影响,以寻找更优的手术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择2015年04月至2016年03月在该院行翼状胬肉切除术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6例.所有患者均为单眼鼻侧发病,共52只眼.分别接受单纯翼状胬肉单纯切除术(A组)及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B组),所有患者术前3天经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Ⅰ(SIt)、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均显示有异常.手术后3个月再次接受BUT、SIt、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并对术后6个月患者的复发情况进行随访,对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A组、B组术3个月BUT分别为(9.2±1.3)s和(10.3±1.5),与术前(6.5±1.2)s、(6.3±1.0)s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BUT、SIt、结膜杯状细胞计数较术前明显提高或增加(P<0.05).2、3个月后两组患者BUT、SIt无明显差异(P>0.05),B组结膜杯状细胞计数较A组明显增多(P<0.05).3、两组患者6个月后复发率分别为11.54%、0%,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眼表损伤均有修复作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后眼表损伤的修复作用较好.

    作者:范存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探讨

    目的:分析慢性盆腔炎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取于2015年的4月至2016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03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实施不同护理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在接受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更好、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两组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慢性盆腔炎实施人性化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果,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陈玉冰;陈江英;区鸳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健脾解毒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该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展开治疗.对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和1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使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同时联合中药展开治疗,可产生协同性的效果,有利于控制疾病,延缓患者生存期.

    作者:孙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白虎汤加味联合亚低温技术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体会

    在我们儿科采用物理方法间接性的降低患儿体温,用于治疗患儿发热症状,让患儿处于一种亚低温状态.对发热的患儿如果单纯采用中药加味治疗,疗效短,易复发且副作用大.但中药亚低温技术治疗是通过中药内服,让患儿体温很快降低至正常,此方作用快、维持时间长且不复发,无毒副作用,既达到了降温的作用又有清热抗炎,抗病毒的作用¨].我科室采用中药亚低温治疗技术实施于60例患儿,均取得理想成果,详情如下.

    作者:景黎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急性脑梗塞临床规范化护理管理对预后影响分析

    目的: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开展临床规范护理管理的作用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诊治的107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2015年1 ~12月的5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对比组),2016年1月~ 12月的57例实施规范护理管理(探究组),应用运动功能量表(FMA)、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及生活质量量袁(ADL)评测两组预后情况.结果:通过干预后,两组患者的FMA、ESS及ADL评分均有改善,但探究组的改善效果更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临床护理中开展规范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张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