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滑膜骨软骨瘤病X线和CT影像诊断分析

姜津津

关键词:滑膜骨软骨瘤, X线, CT, 影像诊断
摘要:目的:研究滑膜骨软骨瘤病X线和CT影像诊断.方法:选择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医院收治的滑膜骨软骨瘤病患者72例,分别采用X线和CT影像进行诊断.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X线诊断和CT诊断结果.结果:X线诊断结果为:患侧关节周围增白环浓密,中心区域相对较浅.骨化或钙化影像呈不同形状存在且大小不一,形状主要包括鸡蛋状、斑点状、石榴子状、卵圆状,部分为堆积聚集状态,部分为分散状态.CT诊断结果为:存在结节性骨化或钙化情况,位置在关节周围及关节内侧,大小、数量均存在差异.在关节面,未发生显著的骨质破坏,在膝关节中,游离体通常在髌上囊中,在肘关节中,则主要在肘关节屈曲中.结论:在滑膜骨软骨瘤病的诊断中,采用X线和CT影像诊断,对于骨化及钙化的有立体、悬垂体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在临床上应将其与其它检查方法相结合,从而得到更为准确的诊断结果.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可调节精密微调输液器持续湿化在颅脑损伤术后气道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可调节精密微调输液器持续湿化在颅脑损伤术后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7年2~8月该院120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气道护理方法分为实验组(可调节精密微调输液器连接氧喷雾化器持续湿化,60例)和对照组(氧喷雾化器持续湿化,60例),对比观察两组湿化效果.结果:实验组气道湿化满意率(91.67%)高于对照组(76.67%),肺部感染(26.67%)、气道出血(2.33%)、刺激性呛咳(1.67%)、痰痂形成(3.33%)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可调节精密微调输液器连接氧喷雾化器进行气道湿化可真正做到持续气道湿化,能有效避免呼吸道水分丢失,对保证呼吸通畅、减少气道并发症及院内感染率具有积极作用,而且不需另添加湿化液,可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服务效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蒋爱华;任红;季翠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剖宫产术后腹胀的影响因素与临床护理要点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手术后腹胀的相关影响因素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进行剖宫产分娩后腹胀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后进行优质护理干预.结果:在术后1~5天内所有患者腹胀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排气排便功能恢复.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给予正确、及时的护理对产妇饮食、活动、腹部按摩、止痛等进行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腹胀情况,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冯妮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单纯内固定与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单纯内固定与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80例脊柱骨折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参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行单纯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行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脊柱后凸角度和脊柱前后缘高度.结果:对比两组良好率,研究组明显优于参照组,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脊柱后凸角度和脊柱前后缘高度,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纯内固定术,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孙楠;李斌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CCU危重病人的心理护理

    CCU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劳动能力不同程度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同时也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因此我们应该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倩;于小丽;欧阳槿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比较分析额叶癫痫与颞叶癫痫的临床与电生理特征

    目的:对额叶癫痫和颞叶癫痫进行探讨,对比分析二者的临床和电生理特征.方法:回首选择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在该市某医院进行治疗的患有额叶癫痫病人以及颞叶癫癎病人各40例来作为观察分析对象,对两组病人的临床和电生理特征展开分析.结果:调查分析数据显示,患不同叶癫痫的两组并在年纪、发病表现症状及频率、发作时放电情况(多脑叶放电、双侧放电、同步化放电、睡眠间放电)进行比较得出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别.结论:额叶癫痫和颞叶癫痫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症状及电生理症状,可以根据其差异进行准确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

    作者:张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对梅毒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分析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对梅毒诊断以及分期判断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传染病防治中心确诊的梅毒对象入组,诊断梅毒患者167例,一期50例、二期65例、三期25例、隐性27例,另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50例,参照《梅毒诊断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273-2007》中推荐的标准操作,进行ELISA与TRUST试验.进行.结果:两种方法特异度均为100.0%,ELISA梅毒病、一期梅毒、三期梅毒敏感性高于TRU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都可用于梅毒的筛查、分期,ELISA法对一期梅毒、三期梅毒敏感性相对更高.

    作者:彭永亮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析在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应用参苓白术散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于2015年03月至2017年03月该院接收的58例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并将研究对象分为28例对照组与30例实验组.对照组予以美沙拉嗪药物治疗,实验组予以参苓白术散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对脾胃气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医学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作者:王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面神经麻痹对预后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针刺治疗联合中药治疗面部神经麻痹对预后效果的影响,仅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收治的60例患有面部神经麻痹的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针刺治疗,而观察组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配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预后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给予面部神经麻痹患者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应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糖皮质激素治疗内分泌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在内分泌疾病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40例内分泌疾病患者,根据患者病症不同,给予不同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患者治疗情况、复发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比治疗前病情有所改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共发生2例复发,但持续用药后再无复发.结论:对于不同类型的内分泌疾病患者,采用不同种类的糖皮质激素进行对症治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李佳联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个性化护理措施在甲状腺手术护理中的运用体会

    目的:探讨研究个性化护理措施在甲状腺手术护理中的运用体会.方法:将于该院行甲状腺手术治疗患者中抽出78例,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选取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选择运用个性化护理措施选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应值(96.30%>70.37%);观察组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对应值低,且P<0.05.结论:针对行甲状腺手术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同时改善其心理状况,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王惠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如何加强心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

    目的:阐述提高心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管理水平的方法,观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心内科老年患者作为样本,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发生率3.3%、满意度96.7%、投诉率为0,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应从病房环境的改善、查对落实的落实、无菌操作的执行等方面,加强对心内科老年患者的护理,以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几率,提高护理的安全性.

    作者:吴静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病理技术HE染色应用于病理诊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在并病理诊断过程中HE染色技术在临床应用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50例石蜡切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HE染色.对比在HE染色进行改进前和改进后病理诊断率的变化.结果:改进后HE染色病理诊断的准确率较高,诊断结果优于改进前的HE染色.结论:临床病理检查中HE染色技术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HE染色的技术水平,是提高临床诊断的诊断率的一大关键.

    作者:韦丽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药止嗽散治疗咳嗽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探究

    目的:研究中药止咳散治疗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患者为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感染后咳嗽病例88例,将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西药治疗,给与患者口服富马酸酮替芬,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止嗽散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天.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感染后咳嗽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重要了止嗽散临床疗效显著,可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袁祝芬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浅谈社区健康教育可预防老年痴呆

    加强社区老年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通过有效预防和干预措施能够延缓疾病发展.预防老年痴呆干预措施的方法和途径,提高社区老年人建立预防老年痴呆健康生活方式的依从性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林玉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动态心电图应用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应用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分析.方法:将该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6例,48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48例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先进行常规心电图观察,再使用动态心电图观察.结果:经过动态心电图检查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出现414阵次ST段缺血性变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T段降低幅度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ST段降低幅度对比,差异不显著无意义(P>0.05);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持续时间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持续时间对比,差异显著有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应用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诊断中,能有效的检测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的情况,为临床工作提供了依据,值得推广.

    作者:孙林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乳腺钼靶检查运用在乳腺微小钙化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运用乳腺钼靶检查诊断乳腺微小钙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期间临床收治的疑似为乳腺微小钙化的患者90例纳为本组参研的样本,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并给予乳腺钼靶检查,将检查的结果同手术病理作对比.结果:经乳腺钼靶检查后得知确诊为乳腺微小钙化的患者有88例(97.8%),其中37例(41.1%)乳腺良性病变,51例(56.7%)乳腺恶性病变,良性病理改变2例漏诊,漏诊率为2.2%.良性与恶性乳腺疾病均可出现微小钙化,但两者表现特点各不相同.结论:将乳腺钼靶检查应用于乳腺微小钙化临床诊断中影像检查的确诊率较高,对乳腺疾病良、恶性病变进行有效鉴别.

    作者:代文懿;曾娴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剖宫产实施舒适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施剖宫产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后的成效.方法:选择该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44例剖宫产的患者为例.然后把患者根据随机分组的形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结果:进行护理实施以后,观察组的患者状况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P<0.05).结论:剖宫产的孕妇进行舒适护理后满意度提高了.

    作者:阴炳侠;张艳平;薄淑萍;卢芸;苑淑辉;赵睿智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儿童保健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干预

    目的:观察儿童保健对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和相关干预措施.方法:随机将该院体检健康的180例婴儿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儿童保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儿童保健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身长、体重、营养性疾病发病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保健干预措施有利于婴儿体格、智力等方面的快速发育,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董丽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早期联合穴位按摩预防胸、腰椎骨折患者腹胀

    目的:观察早期联合穴位按摩预防胸、腰椎骨折患者腹胀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8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结果:观察组患者腹胀发生几率8.82%、发生时间为伤后(4.12±0.01)d、5.88%的患者伴随恶心呕吐症状,2.94%的患者自述存在胃灼烧感,无患者存在呼吸困难症状,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应将早期联合穴位按摩应用到胸、腰椎骨折患者腹胀的预防中,降低腹胀的发病率,缓解患者恶心呕吐等症状,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石晓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探讨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48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调查统计48例产妇再次分娩的主要方式及风险情况.结果:48例再次妊娠产妇中阴道分娩率为22.92%,剖宫产率为77.08%;11例阴道分娩后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9.09%,37例再次剖宫产术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92%,阴道分娩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再次剖宫产(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产妇再次妊娠分娩具有较大风险,二次剖宫产是瘢痕子宫产妇的主要分娩方式,临床应当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鼓励初产妇阴道分娩,降低临床剖宫产率.

    作者:沃玲 刊期: 2017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