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菊良
目的:探讨自制中药专科制剂化脉酊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120例用化脉酊外敷与对照组108例用50%硫酸镁外敷治疗化疗药物性静脉炎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7.96%(X2=58.24,P<0.01).结论:化脉酊是治疗化疗药物性静脉炎的有效药物,而且安全.
作者:刘晓彩;曾泽民;李月娥;黄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文章综述了鬼箭羽的研究现状,阐述了鬼箭羽各来源植物的性状、功效、药理作用及化学成分,并对鬼箭羽伪品进行了性状描述.
作者:彭学著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生骨胶囊对胫腓骨干骨折的治疗作用.方法:将胫腓骨干骨折7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手法整复、夹板固定加跟骨牵引,早期采用活血祛瘀、清热凉血、利水消肿中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在胫腓骨干骨折的中后期的加服生骨胶囊.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从治疗结果、X线评分、叩压痛评分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生骨胶囊应用于胫腓骨干骨折中后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周哲其;赵荫林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甘泰康胶囊对人体的化学性肝功能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选择谷丙转氨酶升高的化学性肝损伤所致脂肪肝志愿者31人,连续口服甘泰康胶囊30~40天.结果:志愿者的谷丙转氨酶试服后下降,且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B超显示26位志愿者肝波回声减弱或衰减好转.结论:甘泰康胶囊对人体的化学性肝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唐细良;胡怡秀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续上期)3 分期3.1 早期 本期一般为病初的1~7天.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38℃,半数以上的患者伴有头痛、关节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干咳、胸痛、腹泻等症状;但少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肺部体征多不明显,部分患者可闻及少许湿罗音.胸片肺部阴影早在发病第2天即可出现,平均在4天时出现,95%以上的患者在病程7天内出现阳性改变.本期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疫毒之邪外受,正邪交争,实多而虚少.邪盛表现为发热、恶寒、头身疼痛;疫邪犯肺而干咳;气阴两虚表现为乏力、气短、口渴.
作者:中华中医药学会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文章回顾了近5年来中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手术后的临床应用现状,包括内服和外用两方面,以及中药治疗的实验研究现状进展,作者并且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作者:张晓;黄桂成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升华丸的制备及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药材按处方比例制备成水泛丸.口服每次6g,每日2次,用于临床.结果: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2例,总有效率97.6%.结论:本品制备工艺可行,质量可靠,疗效肯定.
作者:焦志海;杨晨曦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剖析了医院医疗纠纷的原因、表现,并提出防范措施,避免或减轻医疗纠纷对医疗卫生和医院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
作者:周芳;葛文蕾;杨媚月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文章对近年来对中药枳实的品种研究、化学研究、药理研究、炮制研究等进行了介绍和阐述.
作者:王文凯;甘晓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文章介绍了前臂中、下1/3双骨折在治疗方法进展方面的三种不同观点:AO、BO、CO.提出针对前臂中、下1/3双骨折移位规律共性来探求规范、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在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中加以证实是今后前臂中、下1/3双骨折手法治疗的必然趋势.
作者:罗令;孙晓峰;杨锦华;李义刚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蚁芪胶囊的水提取佳工艺.方法:通过正交设计依据固形物收率、80%醇浸出物、黄芪甲苷含量测定等评价指标,综合判断各试验号的优劣,从而得出佳工艺条件.结果:经过方差分析,以12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煎0.5h为佳工艺.结论:本工艺所筛选条件基本稳定,能满足生产需要.
作者:李军立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三步整复法治疗Ⅱ度胫骨髁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对21例Ⅱ度胫骨髁骨折患者采用三步整复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对全部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采用三步整复的方法治疗的Ⅱ度胫骨髁骨折患者21例均获得优良的效果.结论:三步整复法对Ⅱ度胫骨髁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整复手法.
作者:黄广平;林学波;陈民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对6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采用红霉素加清金化痰汤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一般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指导等护理措施,提高了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促进了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刘利华;郭娅星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不良情志可影响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食欲及药物疗效,甚至导致其他病症,从而不利于骨折的康复,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心理调护如帮助病人消除顾虑,根据病人不同性格特征、因人施护,并做好病人的心理指导,营造良好人文氛围等,从而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早日康复.
作者:魏晓春 刊期: 2003年第12期
阐述了金元四大医家的学术思想,指出金元四大家之理论虽各有侧重点,但也不是一概偏重于某一方面.在通读原著时,应注意克服学术上的片面性.
作者:彭述宪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二甲克痒丸治疗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的药效机制.方法:观察二甲克痒丸不同(高、中、低)剂量对DNCB所致小鼠Ⅳ型变态反应、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豚鼠组胺致痒反应的影响,并以特非那丁作为阳性对照.结果:二甲克痒丸高、中剂量时对DNCB所致小鼠Ⅳ型变态反应、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能明显提高豚鼠组胺致痒閾.结论:二甲克痒丸具有良好的抗I型、Ⅳ型变态反应和抗组胺作用.
作者:樊永蓉;罗文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采用胃苓汤治疗湿阻、痢疾、水肿等不同疾病,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认为此种病名虽各异,病位亦不相同,但病机皆为脾虚湿盛所致,临床上应谨守病机,辨证准确,再投之具有健脾和中利湿之功的胃苓汤,均可获良效.
作者:邵亚辉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早期肛裂非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硝酸甘酸油膏治疗早期肛裂60例,并与对照组采用九华痔疮膏治疗60例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早期肛裂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硝酸甘油油膏能显著缓解内括约肌痉挛而不影响括约肌功能.
作者:曹晖 刊期: 2003年第12期
对急腹症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急腹症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指导.
作者:蒋谷芬;廖利军;罗香姣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文章就如何正确认识中药在肝病治疗过程中的毒副反应等进行了探讨,指出应全面了解中药的特性,强调辨证论治,选择适当的药物剂量,注重药物的炮制.
作者:杨彤;褚裕义 刊期: 200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