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校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防治策略

罗燕梅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防治, 高校大学新生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高校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和防治策略.方法:对该市某高校2013~2015级入学新生的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3~2015级,我市该高校入校新生共计11235人接受体检,HBsAg阳性率为3.21%(361/11235),男生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女生,农村明显高于城市(P<0.05).结论:我市该高校新生存在乙肝感染的潜在危险,为有效控制乙肝的传播,可采取综合新的防治措施.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用于介入治疗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8月至2014年9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60例肺癌患者视作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到手术后的全方位护理.结果:护理总有效率为90%,仅有5例患者的肿瘤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结论:在进行介入治疗的肺癌患者中给予全方位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缓解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燕;张嘉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脑梗恢复期的康复护理观察

    目的:对比分析患有脑梗死处于恢复期的病人使用康复护理的方案对其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5年12月到该院接受治疗处于脑梗死恢复期的病人60名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30名处于恢复期的脑梗病人实施康复护理,对剩余病人使用普通护理进行对比,治疗完成后总结分析两组处于恢复期脑梗病人康复情况.结果:康复护理组病人的康复效果明显好于普通护理组病人的康复效果.结论:对患有脑梗死且处于恢复的病人,应实施适当合理的康复训练,来提高今后生活的能力,改善病人和病人家属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秀芝;杨忠坤;汪学波;于红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品管圈管理模式在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方面

    目的:探寻品管圈管理模式在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作用.方法:要求十名护士组成品管圈小组,对2014年1月前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进行总结,并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的住院患者实施严格护理.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患者跌倒率和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跌倒率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前,跌倒发生率为0.670‰.实施活动后,跌倒发生率为0.118‰.两组数据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跌倒率.

    作者:左玉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2010~2014年海盐县武原街道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海盐县武原街道2010-2014年法定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方法:笔者收集并记录了近5年来武原街道所有经过临床诊断或由实验室确诊并上报的的传染病患者病例信息,采用Excel表格汇总,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武原街道传染病流行特征.结果:2010~2014武原街道所有经上报的传染病总人数呈上升趋势,共23种7489例患者,发病比例居前三位依次是手足口病,性病(包括淋病、梅毒等)、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结论:传染病始终是威胁人们生活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各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和个人都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及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预防措施,才能使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作者:宋冬梅;陈菁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呼吸内科住院病案书写质量改进方法与措施

    目的:对该院呼吸内科住院病案书写进行改进,观察改进后病案书写质量.方法:按照2010年山东省卫生厅颁布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及枣庄市病案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制定的《住院病案(终末)质量控制标准》对终末病案进行考评,并根据考评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再次对病案进行考评,对比前后病案质量变化.结果:2014年3月~5月和2014年9月~11月该院呼吸科住院病案分别为298份和307份,甲级病案率分别为89.2%和97.8%.结论:我科根据病历检查情况进行有针对性改进后,住院病案质量有明显提高.

    作者:陈文峰;彭斌;朱文洋;李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观察并分析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将该院自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7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胃肠道通气时间、住院时间、镇痛药物使用次数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其临床疗效显著,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胰腺功能,安全性能高,应广泛推广.

    作者:胡采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微创保胆治疗对于胆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并分析微创伤保胆取石,对于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期间该院手术的50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是运用常规的腹腔镜胆囊切除,而观察组患者是运用微创伤保胆取石手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并均治愈,但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手术时间及手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的切口感染、胆瘘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而观察组仅为4.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伤保胆治疗胆结石效果明显,并具有恢复快、伤口小、并发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记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目的: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的成因与决定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有效的手术室护理方法与对策.方法:根据对手术室日常工作护理风险的总结,对产生问题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出防范措施.结果:通过对手术室管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在管理上减少差错的可能性,建立手术室内护患良好关系,提高手术室护理的质量.结论:提高手术室护理的管理水平,防范风险的发生,是患者生命安全的保证,是提高手术护理效果的关键.

    作者:张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脑卒中恢复后期抗抑郁治疗对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恢复后期患者接受抗抑郁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方法:根据2006~2008年该院接收的160例脑卒中恢复后期合并抑郁症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我们使用了安慰剂维生素B6治疗,治疗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和抗抑郁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接受半年治疗后,对两组神经缺损情况进行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恢复后期患者合并抑郁症时,对患者使用抗抑郁治疗能够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了显著改善效果,我们应该要对患者脑卒中恢复后期的抑郁症引起重视,及时治疗.

    作者:王玉忠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接受自然分娩的产妇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两组产后2 h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产后24 h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性降低(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促进产后出血产妇的病情康复,有效缓解出血症状,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冬梅;田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麻风及畸残患者防治的依从性分析

    目的:分析麻风及畸残患者防治的依从性.方法:以该地区2004~2014年发现的14例麻风病新发病例作为调查对象,分析防治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进一步提高麻风及畸残患者防治的依从性.结果:影响患者防治依从性的因素较多,针对具体情况实施干预措施,矫治患者畸残情况,恢复受损器官功能,其心理状况及社会适应能力明显改善.结论:提高麻风及畸残患者防治的依从性,加强综合干预措施,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效益的提高具有明显效果.

    作者:代兴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老年脑梗塞患者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观察对老年脑梗塞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可行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4月该院收治的64例老年脑梗塞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32例采用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老年脑梗塞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评分及护理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护理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62.50%),且两组老年脑梗塞患者之间对比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老年脑梗塞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作者:蔡丽彬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分期护理与系统护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干预效果比较

    目的:对分期护理与系统护理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饮食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分期护理与系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期护理与系统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李群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急性脑血管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患此疾病病患126例,依照其患病类型将其分为脑出血组及脑梗死组,分别为53例及73例.对两组资料做回顾式分析处理.结果:在126例急性脑出血病患中,心电图异常病患91例,所占比例为72.22%,其中脑出血组心电图异常46例,在整组中所占比例为86.79%;脑梗死组心电图异常45例,在整组中所占比例为61.6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异常表现主要为:ST-T波变化、Q-T延长、异常Q波、T波变化及心律失常.结论:急性脑血管病的出现会导致病患的心电图出现异常变化,应在今后疾病的临床诊治中着重注意此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助力.与此同时,还可将此作为疾病判定预后的主要指标.

    作者:孙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普米克气雾剂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在小儿哮喘疾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普米克气雾剂联合孟鲁司特药物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76例小儿哮喘疾病病人作为研究的案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探究组和比较组,每组各38例,比较组病人给予普米克气雾剂治疗,探究组病人采用普米克气雾剂药物,与孟鲁司特药物的联合治疗方法,对比两组病人疗效.结果:探究组病人采用普米克气雾剂药物后,其在日间和夜间哮喘症状评分方面,血清IgE含量和血清CysLts含量方面,FEV 1水平和PEF水平方面,肺部体征消退用时和临床症状缓解用时方面,相较于比较组病人,在以上方面情况都明显要好,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哮喘疾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普米克气雾剂联合孟鲁司特药物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马娟;史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临床护理管理中细节思维管理方法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管理中运用细节思维管理方法的效果及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5年1~10月,接收的门诊输液患者,共计11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理,将110例患者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细节思维管理,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调查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6.36%,对照组为72.73%.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细节思维管理法,并将其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可提升护理水平,使患者得到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李桂侠;王亚琼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探讨超声治疗宫颈炎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宫颈炎临床使用超声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该院接收的110例宫颈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均有55例,治疗组患者使用超声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微波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记录比较.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6.37%,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70.91%,两组治疗有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治疗组患者的阴道排液、渗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宫颈炎患者接受超声治疗的有效率比微波治疗高,不良反应率低,临床中可以选择该种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和推广使用.

    作者:赵立志;薛文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医院检验科生化质控管理探讨

    生化质控管理是医院检验科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提高工作安全性、提高对患者的医疗与服务质量的关键.检验科的工作对于其他科室也有其特殊性,单独讨论检验科生化质控管理对树立医院形象,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十分重要.

    作者:王淑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早期终止剖宫产瘢痕妊娠临床病例资料回顾

    目的:研究和分析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和终止方法.方法:收集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共43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探讨有效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式.结果:43例患者的治疗方式包括米非司酮联合刮宫术、清宫术和开腹手术.其中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好,而且患者的住院时间短,对于病情危重患者适用.结论:剖宫产瘢痕妊娠一旦确诊患者应立即终止妊娠,患者在流产时可能过会出现大出血,在治疗时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者:袁成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128例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临床特点

    目的:结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2005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住院部确诊并收治的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疾病患者共计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本组128例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128例患者中81例有发热症状,75例有进行性呼吸困难症状,80例有紫绀症状.血生化指标显示LDH升高患者共108例.患者胸片影像学以肺部纹理改变为主,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改变(P<0.05).经治疗后,112例治愈,13例死亡,另3例转ICU观察.结论: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紫绀、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血生化LDH升高显著,胸片显示患者多有肺部纹理改变征象.确诊后及时用复方磺胺甲恶唑进行治疗可收到满意效果,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郭秀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