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检验科生化质控管理探讨

王淑玲

关键词:医院, 检验科, 生化, 质控管理
摘要:生化质控管理是医院检验科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提高工作安全性、提高对患者的医疗与服务质量的关键.检验科的工作对于其他科室也有其特殊性,单独讨论检验科生化质控管理对树立医院形象,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十分重要.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终止剖宫产瘢痕妊娠临床病例资料回顾

    目的:研究和分析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早期诊断和终止方法.方法:收集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共43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探讨有效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式.结果:43例患者的治疗方式包括米非司酮联合刮宫术、清宫术和开腹手术.其中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好,而且患者的住院时间短,对于病情危重患者适用.结论:剖宫产瘢痕妊娠一旦确诊患者应立即终止妊娠,患者在流产时可能过会出现大出血,在治疗时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者:袁成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并分析检测外周血特异性结核分枝杆菌抗体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该院结核科就诊的患者共95例,将结核潜伏感染者作为对照组,将活动性结核病患者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接受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将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的诊断过程中,酶联免疫斑点试验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效果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静;曹琳;王卓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呼吸内科住院病案书写质量改进方法与措施

    目的:对该院呼吸内科住院病案书写进行改进,观察改进后病案书写质量.方法:按照2010年山东省卫生厅颁布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及枣庄市病案管理质量控制中心制定的《住院病案(终末)质量控制标准》对终末病案进行考评,并根据考评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再次对病案进行考评,对比前后病案质量变化.结果:2014年3月~5月和2014年9月~11月该院呼吸科住院病案分别为298份和307份,甲级病案率分别为89.2%和97.8%.结论:我科根据病历检查情况进行有针对性改进后,住院病案质量有明显提高.

    作者:陈文峰;彭斌;朱文洋;李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针对贫血患者开展血液检验的临床诊断鉴别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在贫血患者中开展血液检验的临床诊断鉴别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缺铁性贫血(实验组A)与地中海贫血患者(实验组B)各20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对照组),对其进行血液检验,观察其血液指标变化.结果:在实验组A中RBC与Hb指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而RDW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实验组B中RBC、RBC/MCV指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组中的MCH与MCV指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血液检验中的各项指标能够为贫血症状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并且能够鉴别不同的贫血类型,在贫血患者中的临床诊断鉴别准确性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秀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心血管内科优质护理中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该院于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了64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四维度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心血管内科优质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指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荐.

    作者:刘立荣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128例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的临床特点

    目的:结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2005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住院部确诊并收治的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疾病患者共计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本组128例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128例患者中81例有发热症状,75例有进行性呼吸困难症状,80例有紫绀症状.血生化指标显示LDH升高患者共108例.患者胸片影像学以肺部纹理改变为主,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改变(P<0.05).经治疗后,112例治愈,13例死亡,另3例转ICU观察.结论:艾滋病合并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紫绀、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血生化LDH升高显著,胸片显示患者多有肺部纹理改变征象.确诊后及时用复方磺胺甲恶唑进行治疗可收到满意效果,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郭秀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在瘢痕子宫孕中期引产的应用分析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用于瘢痕子宫孕中期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瘢痕子宫孕中期引产患者7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经羊膜腔注入依沙吖啶,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米非司酮,观察两组患者引产成功情况及患者用药后引产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引产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各项引产指标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采用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终止瘢痕子宫中期妊娠患者时,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静馥;史志萍;徐勤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7号静脉输液头皮针在婴幼儿吸痰中的运用

    目的:研究两种吸痰方法对婴幼儿上呼吸道粘膜的刺激程度,损伤出血程度及吸痰效果的影响.方法:将40例0~2岁住院患儿施行一次性婴幼儿吸痰管吸痰为A组,另选40例0~2岁住院患儿施行7号静脉输液头皮针吸痰为B组.结果:两种吸痰方法在取痰培养+药敏标本防止细菌污染无差异;对呼吸道粘膜的刺激、损伤出血及深部吸痰效果差异显著.结论:用7号静脉输液头皮针吸痰明显减轻痛苦、减少粘膜损伤出血,易清除深部痰液.

    作者:王倩;王永瑜;马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利拉鲁肽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效果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利拉鲁肽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加以探究.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所接收的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8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就诊单双数顺序法分为甲组与乙组,前者予以甘精胰岛素+阿卡波糖,后者予以甘精胰岛素+利拉鲁肽.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乙组患者治疗后的各血糖值(FPG、2hPG、HbA1 c)对于本组治疗前及甲组治疗后,差异明显(P<0.05);乙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次数少于甲组(P<0.05).结论:对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2型糖尿病者实施甘精胰岛素与利拉鲁肽联合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且降低低血糖的发生次数,值得推行.

    作者:王育林;黄书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行永久性起搏器患者的整体护理

    目的:是探讨对行永久性起搏器患者的整体护理,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方法:采集2015年我科室行永久性起搏器患者58例.结果:通过对患者日常护理观察及出院后的电话随访得出.结论:通过加强对安装永久性起搏器患者的整体护理,可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许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介入治疗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究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治疗中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该院治疗的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保守治疗,治疗组患者则进行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其血流量、血流速度以及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以及足背动脉血管内径的指标均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治疗中应用介入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机体状况,提升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高剑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环磷腺苷葡胺与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环磷腺苷葡胺与参麦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环磷腺苷葡胺与参麦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血浆BNP和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00%)显著低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0.00%);两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治疗后的血浆BNP和CRP水平变化情况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采取环磷腺苷葡胺与参麦注射液联合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儿血浆中的BNP和CRP水平,效果显著.

    作者:王兴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高校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防治策略

    目的:分析探讨高校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和防治策略.方法:对该市某高校2013~2015级入学新生的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3~2015级,我市该高校入校新生共计11235人接受体检,HBsAg阳性率为3.21%(361/11235),男生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女生,农村明显高于城市(P<0.05).结论:我市该高校新生存在乙肝感染的潜在危险,为有效控制乙肝的传播,可采取综合新的防治措施.

    作者:罗燕梅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92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通过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乙型病毒滴度(HBV-DNA)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ALT、AST、HBV-DNA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治疗180 d,观察组和对照组HBV-DNA转阴率分别为26.09%、84.78%,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HBeAb转阳率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通过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临床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作者:刘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上尿路结石的手术方式选择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的手术方式选择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某院就诊的上尿路结石患者共10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体外震波碎石(ESWL)治疗的50例患者,B组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的50例患者.研究手术之后各组患者结石取净率、并发症、手术失败或结石残留的情况,从而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结石取净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尿路结石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率与手术方式的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治疗时选择手术的方式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而定,以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

    作者:胡郑根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阴道超声在妇科急腹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究阴道超声在妇科急腹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妇科急腹症病患10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及阴道组各53例.对常规组病患应用经腹超声检查方式,对阴道组病患应用阴道超声检查方式.对比观察两组病患的临床诊断符合率.结果:阴道组病患的诊断符合率明显比常规组病患好(P<0.05).结论:对妇科急腹症病患应用阴道超声检查方式可获取较好效果,提升临床疾病诊断符合率.

    作者:刘桂华;庞日明;张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后勤社会化促进医院人力资源优化的实践分析

    医院优化人力资源的重要措施之一便是实现后勤社会化,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减少服务成本.目前还未形成特定的改革模式,需要医院自身进行多样化探索,才能逐步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从而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为医院的发展提高有效保障.

    作者:刘亚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西药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疗效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将118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9例采用西药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西药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61%、74.5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流动力参数(ESR、FB、HCT、NBL、NBH)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提高临床疗效,且不增加副作用.

    作者:郭树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脑循环治疗仪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脑循环治疗仪对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择该院2013年11月至2015年5月接收的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但观察组再加用脑循环治疗仪.分析并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基本治愈、显著治愈与有效治愈者41例(95.35%);对照组共34例(79.0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于脑梗死常规治疗中,加用脑循环治疗仪,疗效肯定,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辛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接受自然分娩的产妇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产后出血情况.结果:两组产后2 h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产后24 h出血量较对照组显著性降低(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可促进产后出血产妇的病情康复,有效缓解出血症状,提高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冬梅;田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5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