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婉珊;陆燕运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地区孕产妇甲状腺功能的新情况。方法: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1751名孕产妇血清甲状腺功能。结果:检出甲状腺功能异常267例,占比15.25%(267/1751);甲减9例,占比0.51%(9/1751);亚临床甲减8例,占比0.46%(8/1751);低甲状腺素血症15例,占比0.86%(15/1751),其中单纯性低甲状腺素血症8例,占比0.46%(8/1751)。妊娠期甲状腺毒症55例数比占比3.14%(55/1751);甲亢11例,占比0.63%(11/1751);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177例,占比10.11%(177/1751),其中单纯性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164例,占比9.37%(164/1751)。结论:孕产妇群体甲状腺功能情况不容忽视;对有甲状腺激素变化的孕期妇女要及时、有效、合理的进行医学干预,以减少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所带给孕妇及胎儿的身心损伤。
作者:李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究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应采取的康复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7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给予术后的护理干预,随机分组,实验组40例患者接受综合的康复护理,对照组37例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比较患者身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3.78%。,实验组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5.0%,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更加显著(P <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给予综合的康复护理,可使膝关节功能得到良好恢复,有助于骨折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和身体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值得推荐。
作者:顾颖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提高基层医院门诊患者抗生素安全用药认知的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0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门诊患者4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进行关于抗生素安全用药的健康教育。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来比较两组就诊期间和出院后(3个月)对抗生素合理用药认知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就诊期间在主动询问医护人员用药信息、用药期间注意饮食和药物禁忌、遵医嘱服药以及主动询问出院后用药信息等项目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远期调查发现,按经验用药以及按说明服药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基层医院门诊患者的抗生素安全用药的意识和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作用。
作者:李月苓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 NICU(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探视期间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出干预对策,设法减少工作压力。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邢台市第三医院 NICU 的护士30名持续上一周 P 班(15:00-22:OO)的护士与30名持续上一周 a 班(8:00-15:00)的护士的工作压力源。结果:p班探视期间临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依次为:病人家属高强度高水准的要求,专科理论知识的高要求,应对急危重症病人灵活应变能力的高要求,良好沟通技能的高要求等工作压力与工作疲溃感之间呈显著性相关。结论:应采取有效的干预对策:通过充分认识患者家属的需要,做好探视的准备,科室每周授专科理论知识及做好急危重病的抢救等改进措施确保护理质量,不但提高患者家属的信任感,减少医患纠纷,而且减少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使 NICU 护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作者:郭娟;王秋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病区药房高危药品中应用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选定提高病区药房高危药品管理质量为主题,对高危药品管理情况进行现状把握,圈员进行对策的拟定及实施。结果:进行品管圈活动后,药房药师们对高危药品的掌握程度有了明显提高。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药师对高危药品的管理意识增强,病区药房高危药品管理质量有很大提高。
作者:李春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护理分析。方法:将该院收治的68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术中出血量的比较上,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两组在住院时间的比较上,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两组在手术时间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给予综合护理,利于患者康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宴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直接数字化 X 射线摄影系统(DR)在急腹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22例急腹症患者临床资料,以手术结果作为参照标准,分析 DR 在急腹症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结果:经手术证实,22例急腹症患者中急性阑尾炎6例、急性胆囊炎5例、急性胰腺炎5例、肠梗阻4例、间位结肠2例,DR 诊断结果准确率为9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DR 具有图像对比度和清晰度较高、细小结构显示清晰、空间分辨率高等特点,可以作为急腹症临床诊断的优选方法而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张文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深入探讨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急诊治疗方法及其有效性。方法:以2013年10月至2015年7月到该院接收治疗的60例重症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参照患者的实际情况将60例患者分别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强心剂和利尿剂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美托洛尔、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结果:治疗结果比较现实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结论:急诊内科治疗方法作用于重症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治疗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王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析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慢性疼痛的临床体会。方法:选取我院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的178例慢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阻滞次数共为987次。所有患者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治疗效果评价,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的178例慢性疼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57%(优53.37%,良38.20%);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程未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产生影响,而阻滞次数超过5次的患者,其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阻滞次数为5次以下的患者(P <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慢性疼痛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且阻滞次数在5次以上时,临床治疗效果则越好,可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作者:黄必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评价 CT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该院8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和 CT 所见。结果:腰椎间盘突出多发于 L4-5、L5~S1两个节段,根据表现主要为中央型。结论:CT 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方法,其准确率在92%以上。
作者:阮罗红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防风有效部位的药理作用。方法:以小鼠实验为基础,探讨方粉有效部位对醋酸炎症小鼠模型血液动力学以及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分别记录空白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小鼠模型红细胞压积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凝血酶原时间。结果:中剂量防风可以有效降低红细胞压积率,提升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大剂量防风可以有效降低血浆黏度,延长凝血酶原时间。结论:防风可以有效治疗炎性病症,降低血液的粘稠度,提升凝血酶原的时间。
作者:初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噻托溴铵药物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药物进行治疗所得到的临床疗效,探讨该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方法:作为研究对象的80例患者,是从该院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患者中随机抽取出来的,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治疗方式的不同为主要根据,对这80例患者进行分组,将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药物进行治疗的40例患者当作对照组,将应用噻托溴铵药物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药物进行治疗的40例患者当作研究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上的差异。结果:经过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呼吸困难评分均得到明显降低;研究组的呼吸困难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临床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噻托溴铵药物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药物进行治疗,起效快,也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毛君花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220例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临床状况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来该院各科室就诊的220例使用抗菌药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220例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及使用率,分析患者抗菌药物联用情况及不合理因素。结果: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220例患者中的使用率高,使用率为28.18%。单用抗菌药物率63.64%(140/220),联用抗菌药物率为36.36%(80/220)。其中,二联患者32例,三联患者48例,使用率分别为14.55%、21.82%。患者用药不合理因素较多,患者围术期用药不当在各不合理因素中占的比例较大,为68.18%。结论:我院对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时存在各种不合理因素,医院应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监督,逐渐提高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
作者:王青;赵惊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抗生素在急性中耳炎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科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80例采用头孢地尼治疗设为观察组,40例采用阿莫西林治疗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8%高于对照组的(87.5%,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小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头孢地尼治疗急性中耳炎的疗效满意,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王慧欣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停麻醉药拔管对气管插管全麻患者复苏期的影响。方法:将该院120例行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平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停用麻醉药物后拔除气管导管,研究组在血药浓度在1.3μg/ml 的基础上,拔除气管插管后再停药。结果:研究组拔管后5 min 呼吸频率、心率与平均动脉压较对照组同期更为稳定(P <0.05)。结论:不停麻醉药拔管可以有效保证全麻气管插管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为术后恢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金资源;陈宏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不同植入物内固定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后骨不连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间收治的34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17例采用 LC -DCP 材料,对照组采用 LCP 材料;分析两种材料的临床疗效。结果:在平均手术持续时间方面、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方面、X 线骨痂评价标准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两种不同材料的钢板联合植骨治疗四肢创伤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都是治疗该类疾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丁斌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探析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胸腰椎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本院于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胸腰椎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患者74例,按照患者就诊顺序,划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37例。对参照组患者行西医治疗,对实验组患者行中医结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运动、感觉方面的脊髓神经功能评分以及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波幅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 <0.05)。结论:在胸腰椎骨折伴脊髓神经损伤临床治疗中,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优化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建立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宫颈炎采用不同方法治疗的可行性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选择在该院确诊为高危型 HPV 感染宫颈炎患者120例,随机分成3组。在三组分别接受治疗后,检查患者的宫颈愈合情况和 HPV 转阴情况。结果:ABC 三组治疗效果都很明显,其中 C组的总有效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种治疗方法对于治疗宫颈高危型 HPV 感染的宫颈炎都有明显的效果,可以进行推广。
作者:陈琳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通过对本地区药品不良反应近年来上报数据的统计、分析,使药品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使用单位各流通环节认识到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重要性,积极监测药品不良反应,提高广大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杨坚 刊期: 201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2011~2015年无锡市北塘区惠山街道法定传染病流行情况。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相关病例数,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2015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2种760例,年均发病率为300.60/10万,无死亡病例;其中接触传染病发病多(45.4%),其次是肠道传染病(27.9%)和呼吸道传染病(23.6%);发病居前5位的传染病依次为手足口病(136.06/10万)、其他感染性腹泻(49.44/10万)、肺结核(41.93/10万)、细菌性痢疾(27.69/10万)、流行性感冒(17.40/10万)。结论:2011~2015年惠山街道传染病总发病率处于一般水平。手足口病、肺结核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是辖区主要和重点传染病,今后应加强相关传染病的防治和检测工作。
作者:李明波 刊期: 201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