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艳
目的:本研究主要通过深入分析普外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现状,探讨其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寻求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手段,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该院普外手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50名,进行跟踪性调查分析,把握全面的临床资料。结果:50名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岁,其中28例患有心脑血管疾病,2例恶性肿瘤。近两年通过对高危因素的控制以及预防性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只有6例,症状较轻微,疗效较为突出,进一步推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发展进程。
作者:王菊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使用磁性附着体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该院的75例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患者临床中接受磁性覆盖体修复治疗,比较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固定力、咀嚼变化、并发症等等情况。结果:患者接受治疗后,固定力、咀嚼效率有了很大的改善,和修复之前相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 <0.05);经过治疗后的一个月以内,一共有3例并发症病例,临床中并发症几率是4%;患者对此次的修复治疗效果满意度是89.3%。结论:口腔修复治疗使用磁性附着体的效果比较好,患者的义齿固定力比较高,咀嚼效率有了很大的改善,临床安全性比较高,值得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张万一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妇科阴道炎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妇科进行治疗的阴道炎患者,将70例患者简单随机分为2组,35例妇科阴道炎患者为一组。其中,一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生存质量和依从性。结果:对照组阴道炎患者的健康知识、生存质量和依从性均不如观察组(P <0.05)。结论:对妇科阴道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丰富患者的健康知识,患者对护理的依从性也明显提高。
作者:王银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心外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及其细节管理的措施与效果。方法:对所有患者的研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病程记录、细菌培养、用药情况、体温单,比较两组患者变量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在年龄、手术时间、引流时间的数据明显更高,二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 <0.05)。结论: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引流与心外科院内感染密切相关。
作者:赵冬梅;姜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主要是去对其双倍剂量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进行相关的评价。方法:主要是选取某医院所收治的诊断为Ⅲ型前列腺炎的患者120例,并且按照随机、对照和双盲的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单倍剂量治疗组与双倍剂量治疗组,每一组个60例患者。对于单倍剂量治疗组,主要是给以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片一片+安慰剂一片,口服,1次/d;而对于双倍剂量治疗组,则主要是给以盐酸坦洛新缓释胶囊片2片,口服,1次/d。两组的患者均服药12个星期,然后比较其治疗前后的 NIH -CPSI 总分、疼痛的评分、排尿症状的评分、对生命质量影响的评分的变化以及相关的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其单倍剂量治疗组失访的有4例,双倍剂量治疗组失防的有2例。且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的 NIH -CPSI 总分、疼痛的评分、排尿症状的评分、对生命质量影响的评分分别是12.11±3.6和9.90±4.15、3.57±1.67和3.21±2.21、2.88±1.70和2.21±2.11、5.59±2.06和4.50±1.97。而其单倍剂量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为2例(3.6%),头晕头痛的各一例;双倍剂量治疗组的有4例(6.9%),头痛3例,鼻炎的1例,其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倍剂量治疗相比,双倍剂量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作者:史佳书;黄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术后护理措施。方法:根据该院57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这些患者的术后护理方式。结果:经过护理后,全部患者中有12例的生活能够自理,有20例患者肢体功能存在障碍,有9例患者存在认知障碍,有6例患者有语言障碍,有13例患者植物状态,死亡患者共6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术后护理是对患者生命安全和治疗效果的保障,能够帮助患者缩短治疗周期,尽快康复。
作者:李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血压变化情况,并研究抗血压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在2013年5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3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是否接受治疗划分为降压治疗组与非降压治疗组,分别为53例、40例,动态的对本研究的两组患者发病7日内的各级高血压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情况,两组患者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1级高血压的住院天数在7 d 以已恢复正常的有效率明显优于2级高血压和3级高血压患者(P <0.05);抗高血压治疗组的恢复明显优于未进行高血压治疗的患者(P <0.05)。结论:在脑梗死急性期,根据高血压分级,为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抗高血压治疗是十分重要的,能够有效的对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进行控制,促进患者的更好恢复。
作者:梁晓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在急诊胃镜止血中运用的护理体会。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我科室进行急诊胃镜下止血的48例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结果:采用优质护理改善了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克服了心里障碍,提高了患者的配合度,满意度。获得良好的止血效果。
作者:曾昌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疏肝动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肠道气体增多相关症状的疗效。方法:依据相关的标准规定,选择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32例,首先对32位患者的进行腹部平片的拍摄,并及时的上传到计算机中,借助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对图片中肠道部分的气体进行检测,与规定的范围进行相比较,计算出所占的百分比(GVS),其次给32例消化不良的患者服用疏肝动胃汤,每天服用一剂,连续服用5 w,用同样的方法对服用之后的患者进行腹部平片的拍摄,算出所占规定部分的百分比,后与服用之前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服用疏肝动胃汤的患者功能性消化不良所占标准范围的百分比(0.032±0.012)远远小于服用之前(0.063±0.011),治疗后的腹部症状评分小于治疗前的腹部症状评分。结论:疏肝动胃汤能够有效的缓解腹痛和腹胀的症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肠道气体增多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作者:文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麻疹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控研究。方法:对2011~2015年开封市麻疹疫情现状进行分析,从年龄、疫苗接种史、发病季节等角度去分析,总结该种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然后提出可行性的防控措施,旨在为疾控部门提供借鉴,强化人们预防麻疹的意识,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结果:开展麻疹的预防控制工作,讨论麻疹的发展趋势做好麻疹防治工作,提出策略。结论:麻疹疫情需要引起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大麻疹监测力度,并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支持,开展监测工作。
作者:张卫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评价 PDCA(plan -do -check -action)循环在神经内科护理本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该院神经内科实习的护理专业本科学生45例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该院神经内科进行实习的护理本科生42例为对照组。对照组实习生为传统的示范讲授型带教模式,观察组学生运用 PDCA 循环带教模式,观察期为1个月,对比两组实习生实习前后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结果:两组实习生进入神经内科实习前一般资料(含性别、年龄、教育背景等)、操作技能、理论知识及老师满意度评分无明显差异(P >0.05);经过1个月实习后,两组学生的成绩较实习前明显提升(P <0.05),其中,实行 PDCA 带教的观察组实习生的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P <0.05)。结论:将 PDCA 循环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本科临床教学中,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神经内科专科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应用。
作者:周婷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62例接受本次研究的成年患者,按照数字的方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通过个性化护理、常规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78%,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0.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实行个性化护理,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陈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调查我院儿科门诊处方用药情况,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5年1~12月的儿科门诊处方3203张,对用药剂型、药物给药途径、药理作用、中西药联用、不合格处方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和分析。结果:我院儿科门诊用药,主要用药途径为口服给药;处方剂型的78%适应儿童用药特点;中成药处方主要集中在清热解表、消食健脾、止咳化痰平喘方面;西药处方主要集中在抗感染、抗病毒、肠道菌群调节剂方面;不合格处方主要集中在适应症不适宜、用法用量不适宜方面,处方不合格率占4.93%;中西药联用处方的占63.05%。结论:我院儿科门诊药物使用能够做到中西药并重,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不合理联用和重复用药等问题,需要加强合理用药监控,提高儿科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王春惠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总结围术期综合护理落实至孤立肾结石患者中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在本院泌尿外科接受治疗、已确诊的孤立肾结石患者,共77例,采取随机法进行分组,其中常规组内有患者37例,落实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围术期一般干预;综合组内有患者40例,落实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围术期综合干预,观察2组手术情况。结果:常规组手术时长(67.62±12.55)min,综合组(45.67±10.55) min(P <0.05),所有入选对象均未出现并发症(P >0.05)。结论:孤立肾结石患者接受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时,还应加以围术期综合干预。
作者:金星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治疗中术后病理诊断与超声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18例子宫肌瘤患者,行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比较分析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1)病理检查结果显示:27例发生变性标本中,脂肪变性7例,玻璃样变性9例,红色变性5例,肉瘤变性3例,囊性样变2例,特殊组织类型的肌瘤1例。(2)B 超结果显示:患者子宫和卵巢有不同程度的增大、不规则团状物与周围的肌组织的界限明显,不同大小和位置瘤体回声强弱不同且多呈后方回声衰减。(3)180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超声诊断结果比较,肌壁间肌瘤、粘膜下肌瘤、浆膜下肌瘤、子宫颈肌瘤和混合性肌瘤的符合率分别为96.8%,86.4%,94.1%,100%和80.0%,总符合率为93.2%。其中8例患者诊断结果不一致。结论:病理诊断对子宫肌瘤的确诊率高,在临床上值得结合其他检查方法同时应用于女性子宫肌瘤的诊断。
作者:史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全麻结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胸部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6月入住该院的胸部手术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60例,观察组采取全麻结合硬膜外麻醉的手术方法治疗,对照组采取气管插管全麻的手术方法治疗,在术前35 min、术中15 min、术后15 min 分别监测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且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不同时间段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胸部手术各项功能指标稳定,极大的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解铁科;王俊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综合护理措施对胸外伤患者临床护理产生的效果和影响。方法:将该院胸外科收治的126例胸外伤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3例。试验组:施行一般常规的护理加综合护理。对照组:施行一般常规的护理。结果:有效的融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以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高,相关并发症的的发生率以及患者的住院天数等均有所下降。结论:针对胸外伤患者,行一般常规的护理加综合护理后,与一般的常规护理相比,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同时患者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合理有效的采取护理措施以后,促进患者肺复张,有效的防止了肺不张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陶应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维护医患双方的权益。在工作上创新意识,改变作风。方法:通过分析2016年组织鉴定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案例,总结发生医疗事故的原因及防范对策。结果:通过分析2016年组织鉴定的4起案例,总结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原因,将信息反馈到医疗机构,促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吸取教训,不断改进。结论:将跟踪分析鉴定案例的工作常态化,增强医院安全管理和防范意识。
作者:屈霖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选择四君子汤对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患者进行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患者104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展开所有脾胃气虚证患者的分组研究。临床采用常规治疗+四君子汤的方法对52例观察组脾胃气虚证患者进行治疗;临床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对52例对照组脾胃气虚证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脾胃气虚证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脾胃气虚证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患者,临床选择四君子汤进行治疗,患者症状改善程度显著,终显著提高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代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疾病和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联性,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根据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该院接收的60例脑卒中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接收体检的60例体检者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的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检测后,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要比对照组高(P <0.05)。结论:脑卒中患者临床中的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会上升,我们可以将该项指标作为脑卒中的临床诊断和病情程度判断依据。
作者:于春晶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