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电图和心脏彩超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探讨

蒋利才

关键词:冠心病, 心电图, 心脏彩超, 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研讨冠心病患者运用心电图(ECG)及心脏彩超(UCG)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依次采取 ECG、UCG 对2014年8月至2016年2月到该院诊治的80例疑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检查,同时参照诊断金标准—冠脉造影(CAG),对两种检查方法的结果做评估。结果:ECG 的检查灵敏度、特异度与诊断符合率各占80.85%、54.55%和70.00%,UCG 各占63.83%、63.64%和63.75%,ECG 联合 UCG 各占70.21%、57.58%和65.00%。ECG、UCG 的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与 ECG 联合 UCG 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 >0.05)。结论:ECG、UCG 对冠心病的检查具有一定意义,但临床仍需与患者的既往病史、症状等相结合,有条件者尽可能采取 CAG 检查,以提高冠心病检出率,指导临床治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ICU护士压力及干预方法研究

    目的:研究 ICU 护士压力及干预方法,可以提高 ICU 护士的身心健康,以此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抽取该院2014年1月至12月 ICU护士35名,根据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 ICU 护士压力源后,实施干预措施后,再抽取我院2015年1月至12月 ICU 相同35名护士,再次填写调查问卷,对比实施干预措施前后,ICU 护士的心理健康情况。结果:ICU 护士工作压力大,工作环境复杂、缺乏社会支持和心理培训等因素,都会导致 ICU护士压力过大,心理健康情况不佳。根据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这些因素后,统计 ICU 护士实施干预措施前抑郁评分(2.55±0.74)分,焦虑评分(1.65±0.82)分,强迫(1.56±0.30)分;实施干预措施后,ICU 护士抑郁评分(1.20±0.45)分,焦虑评分(1.11±0.55)分,强迫(1.41±0.15)分;实施干预措施后,ICU 护理抑郁、焦虑、强迫等心理健康评分明显优于实施干预措施前,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ICU 护士压力过大,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实施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改善 ICU 护士的心理压力情况,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可见,应用干预措施能缓解 ICU 护士压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文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依从性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干预护理,采用问卷调查评估患者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 <0.05)。结论:根据糖尿病足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干预护理,制定合适患者的计划,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作者:许中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可吸收螺钉应用于关节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可吸收螺钉在关节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该院于2013年7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关节骨折患者86例,通过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划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每组各43例。对参照组患者行常规固定,对观察组患者行可吸收螺钉固定,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7.67%,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81.39%,两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可吸收螺钉不仅具有较强的内固定特性,而且组织相容性较为显著,在关节骨折临床治疗中,应用可吸收螺钉,不仅吸收效果显著,还能加快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龙安雄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抑郁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抑郁症患者血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该院接受治疗的抑郁症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8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两组人员血清中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其年龄、病程以及情绪状况、睡眠质量以及体质量等诸多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中甲状腺激素 T3、T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而 TSH 指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 >0.05),同时结合患者的个人相关因素分析显示 TS 指标与患者的病程呈正相关(P <0.05),而与 HAMD 指标中组织因子呈负相关(P <0.05),而 T4指标则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 HAMD 指标无数据相关性(P >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有所异常,同时其指标与患者的病程、HAMD 指标以及相关组织因子密切相关,值得在临床诊治中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司相山;苗雪莲;黄艳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的影响。方法:将90例于2015年11月至12月在该院产科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除此之外给予乳房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后泌乳及乳房胀痛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纯母乳喂养率以及乳房胀痛方面均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促进初产妇产后泌乳,减少乳房胀痛的出现,是值得推荐的护理措施。

    作者:胡彦蕊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要点研究

    目的:分析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其预防护理对策。方法:以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来该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5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呼吸机的相关高危因素,制定出预防呼吸机并发症的对策。结果:59例患者中,10例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6.95%。这10例患者中,共检出肺炎克雷白杆菌1例,铜绿假单胞菌3例,鲍曼不动轩菌2例,大肠埃希氏杆菌1例,嗜麦芽窄食单孢菌3例。结论:对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给予预防护理对策,能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刘文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六盘水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工作体会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变革,国际及国家经济的下滑,很多人面临着社会适应及再就业的压力。在这一压力下,部分人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心理健康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幸福生活指数,甚者对社会造成这样或那样的不安全隐患。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人们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我院于2014年正式设立了心理咨询门诊,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业务。为了促进这一业务的发展,现就这几年来心理门诊咨询、治疗业务工作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美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探讨诺氟沙星滴眼液用于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治疗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接受诺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该院2014年9月至2015年5月接收的80例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使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有40例。实验组患者使用的是诺氟沙星滴眼液治疗,对照组使用的是氯霉素滴眼液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9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78%,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实验组平均满意度是(8.32±1.23)分,对照组是(6.78±1.24)分。结论: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患者接受诺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患者的满意度比较高,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朱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对小儿哮喘的治疗作用分析

    目的:观察小儿哮喘应用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66例小儿哮喘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n =33)应用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的效果,对照组(n =33)应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与对照组的81.82%相比明显提高(P <0.05);观察组患儿的咳嗽、气喘及肺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 FVC、FEV1%及 PE-FR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小儿哮喘疗效确切,能够促进临床症状和体征消退,并可提高肺通气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范广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探讨带血管蒂皮瓣转移修复手外伤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外伤皮缺损使用腹部带血管蒂皮瓣转移修复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该院的100例外伤皮肤缺损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使用手指掌侧推进皮瓣修复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腹部带血管蒂皮瓣修复手术治疗,对两组治疗四周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8%,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是88%,两组有效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手外伤皮缺损患者临床中可以选择腹部带血管蒂皮瓣转移修复治疗,可以满足患者对外观的需求,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也比较高,患者的满意度也比较高,因此我们推介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作者:张治家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疾病预防控制中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目的:探究疾病预防控制中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大肠菌群检验为例,分析在微生物检验中的质量控制,探究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措施。结果:通过实施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措施,使疾病预防控制中微生物检验结果更加准确,检验结果数据在疾病预防控制中更加有效,促进了疾病预防工作的顺利开展,降低人们的患病几率,提升人们的整体生活质量。结论:加强检测人员职业素质的培养,强化实验室内与实验室间的质量管理,能够有效促进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与有效性,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有效数据支持。

    作者:张俊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医院安全管理探讨

    目的: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维护医患双方的权益。在工作上创新意识,改变作风。方法:通过分析2016年组织鉴定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案例,总结发生医疗事故的原因及防范对策。结果:通过分析2016年组织鉴定的4起案例,总结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原因,将信息反馈到医疗机构,促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吸取教训,不断改进。结论:将跟踪分析鉴定案例的工作常态化,增强医院安全管理和防范意识。

    作者:屈霖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SWOT分析法在泌尿外科护理管理质量评估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SWOT分析法在泌尿外科护理管理质量评估分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SWOT分析法对该院泌尿外科护理管理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制定护理管理质量策略,评估护理管理质量。结果:将SWOT分析法应用于泌尿外科护理管理质量评估后,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责任制包干护理、病区管理、护理文书、护理差错等能力评分均显著提升,明显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管理意义重大,通过SWOT分析法对泌尿外科护理管理进行科学分析,并制定合理对策,可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作者:阴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口腔癌术后鼻饲患者胃肠道反应饮食护理对策及效果

    目的:探讨口腔癌术后鼻饲患者胃肠道反应饮食护理对策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入住该院的69例口腔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分别设观察组35例,采用术后饮食护理方法;设对照组34例,采用术后普通常规护理方法。在进行同样时间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身体各项指标的营养情况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通过对观察组患者的饮食护理对策,患者身体各项关于营养方面的指标显著较对照组提高(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5)。结论:给予口腔癌术后鼻饲患者饮食护理的方法能够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有效提高身体各项营养指标且极大的减少了不良反应情况,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中开展围术期护理干预的效果

    目的:评价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中开展围术期护理干预方案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该院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6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成2个组:Ⅰ组共33例,接受介入溶栓治疗+围术期护理干预;Ⅱ组共33例,接受介入溶栓治疗+围术期一般护理,观察两组入选患者疗效及预后情况,并进行客观比对。结果:所有入选患者均配合完成护理工作,Ⅰ组住院时长(14.95±4.00)d,Ⅱ组(27.06±4.15)d,且Ⅰ组并发症发生几率比Ⅱ组低,Ⅰ组护理效果有优势(P <0.05)。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治疗中,开展围术期护理干预方案具有可行性,可促进患者康复,建议推广。

    作者:张嘉熙;刘燕;李彦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对慢性病治疗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慢性支气管炎治疗的效果影响。方法:选取慢性支气管炎患者90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都给予常规药物联合治疗,对照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健康教育,都持续14 d。结果:干预后经过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8%和86.7%,对比差异明显(P <0.05)。两组干预后的焦虑与抑郁评分都明显降低,同时干预后治疗组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让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病情得到康复,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具有很好的改善效果,临床中我们推介为患者使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燕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分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研究引发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分型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的100例缺血性卒中分型患者,其中50名进展性的患者作为实验组,50名非进展性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危险因素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中,有18名患者患有高血压与糖尿病,16名患者胆固醇偏高;16名患者纤维蛋白原偏低且动脉偏窄;对照组无上述任何一种疾病。结论:糖尿病、高血压等是引发进展性缺血性卒中分型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魏键楠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循证护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收集我科近几年我院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循证护理)和对照组(接受常规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满分100分)。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分别为(86.5±9.4分、4%)、(72.7±5.1分、16%),比较有差异(P <0.05)。结论:通过循证护理,可以减少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刘嫚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膜性肾病6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膜性肾病60例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该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60例2型糖尿病合并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 =30)和对照组(n =30),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应用参芪地黄汤加减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膜性肾病能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郭术莲;蒋松;刘学永;李静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社区老年急性胆囊炎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诊治,通过分析病症特点和总结治疗体会来提高社区医院老年急性胆囊炎治疗水平。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36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为实验组,另择取同期该院收治的30例中青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入院后均通过腹部探查确诊病情、确定治疗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急性胆囊炎病症体征差异,统计实验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体征对照显示,老年患者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特点不如中青年患者明显,但胆囊坏疽穿孔风险高,实际病症可能较临床表现严重(P <0.05)。36例老年患者中,3例建议转院治疗,33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4.42±4.37)d,经临床护理,全部患者均达到治愈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09%(3/33)。结论:早期准确诊断老年急性胆囊炎对于确定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救治率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社区医生需明确掌握老年急性胆囊炎临床特点,为患者的有效诊治奠定基础。

    作者:黄文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