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青;林巧;王艳
目的:探析采用不同药物治疗儿童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以便于进一步指导临床。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在该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儿童口腔溃疡患儿12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思密达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康复新液喷雾剂治疗,治疗周期为1 w,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愈所需时间。结果:治疗1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2%,而对照组为74.6%;且治愈所需时间研究组为(2.26±1.47)d,而对照组的(4.31±1.69)d,两组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思密达治疗儿童口腔溃疡临床疗效显著,且治愈所需较短,能有效缓解患儿疼痛,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作者:谢明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生存质量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泌尿外科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 =20)和对照组(n =2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生理、环境、社会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唐菓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本文对网络心理咨询的实践概况进行说明并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关的建议,希望本文能够为我国网络心理咨询的发展提供帮助。
作者:马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在胸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个性化优质护理的临床价值,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间入住该科的胸外科手术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包含50例患者,施行常规优质护理;研究组包含5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个性化优质护理干预。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住院天数为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个性化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的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罗永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在神经病学见习教学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该校2013级临床医学本科同学,所有见习生按带教模式的不同分入对照组与试验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以传统的讲座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试验组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模式,对比两组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学生的理论成绩与实践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教学模式在神经病学见习教学的应用效果显著,其优点众多,可被广泛推行与应用。
作者:崔晓瑞;何正初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模拟教学法是一种动态的教学结构,它可以在组织形式上实现教师与学生有机的结合,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质的飞跃。国内对于案例教学的研究十分丰富,各行各业中都有广泛的使用。本文主要介绍案例模拟教学法在超声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丁战玲;刘军杰;李航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本研究主要通过深入分析普外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现状,探讨其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寻求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手段,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1月该院普外手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50名,进行跟踪性调查分析,把握全面的临床资料。结果:50名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5岁,其中28例患有心脑血管疾病,2例恶性肿瘤。近两年通过对高危因素的控制以及预防性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只有6例,症状较轻微,疗效较为突出,进一步推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发展进程。
作者:王菊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后使用芬太尼和舒芬太尼的量和效果之间的联系。方法:根据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的12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成12组,均有10例。使用芬太尼0.25~1.50μg/kg 或者是舒芬太尼0.025~0.150μg/kg。比较分析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前半小时和半小时后的 MAP、HR、SpO2等指标,记录患者的呼吸抑制情况和镇痛效果。并计算芬太尼、舒芬太尼50%、80%、95%剂量的有效量。结果:舒芬太尼单次给药50%的有效量是0.073μg/kg、80%的有效量是0.126μg/kg、95%的有效量是0.177μg/kg;芬太尼50%的有效量是1.098μg/kg、80%的有效量是1.582μg/kg、95%的有效量是2.044μg/kg。结论:妇科腹腔镜术后使用芬太尼与舒芬太尼进行镇痛治疗具有不错的效果,芬太尼的首选剂量佳是1.582μg/kg,舒芬太尼的首选剂量佳是0.126μg/kg,在该剂量下可以为患者提供比较好的镇痛效果。
作者:倪孝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应用 B -Lynch 缝合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该院产科进行剖宫产分娩术中出血产后出血症状的患者共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宫腔填塞法治疗,观察组应用 B -Lynch 缝合术治疗。对比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 阴道流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1/20),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患者应用 B -Lynch 缝合术术式进行治疗,可在短期内控制出血,降低出血量,对减少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也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孙洪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索全面性护理干预在提高玻璃体腔硅油填充术患者体位依从性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行玻璃体腔硅油填充术治疗的100例视网膜脱落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体位指导,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面性体位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体位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 d、3 d、5 d 的特殊体位累计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 <0.05)。结论:加强对玻璃体腔硅油填充术的全面性体位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体位依从性,确保手术的成功,值得推广。
作者:范秋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重症高危患儿的临床观察与救治。方法:本组病例均为该院自2013年9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18例重症高危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入我院接受治疗的18例手足口病普通症状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予全部患儿临床观察及血常规等相关检查,确诊后立即给予对症治疗。结果:肠道病毒占比明显高于非肠道病毒(P <0.05),观察组患儿白细胞计数、血糖、乳酸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儿在疗效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加强对重症手足口病高危患儿的临床观察,给予辅助检查,确诊后立即给予吸氧、静注甘露醇等处理,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作者:杨凯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麻疹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控研究。方法:对2011~2015年开封市麻疹疫情现状进行分析,从年龄、疫苗接种史、发病季节等角度去分析,总结该种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然后提出可行性的防控措施,旨在为疾控部门提供借鉴,强化人们预防麻疹的意识,确保儿童的健康成长。结果:开展麻疹的预防控制工作,讨论麻疹的发展趋势做好麻疹防治工作,提出策略。结论:麻疹疫情需要引起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大麻疹监测力度,并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支持,开展监测工作。
作者:张卫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析胃溃疡患者运用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胃溃疡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一般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针对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 <0.05);同时,两组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胃溃疡患者针对性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雪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剖宫产产妇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022例剖宫产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011例,对照组1011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术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并比较。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6.13±10.0)min,术后排气时间为(9.93±6.87)h,55.6%的患者运用了止痛剂。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7.13±11.2)min,术后排气时间为(21.03±8.39)h,74.1%的患者运用了止痛剂。二者差异明显(P <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剖宫产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疼痛,因此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林惠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在医院不良事件管理中实施护理质量指标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该院于2014.2~2015.2期间本院上报护理不良事件70例,采用护理质量指标对其进行分类,分析事件严重程度及可能造成的后果及发生因素。结果:在本次研究中选取的70例不良事件中,出现用药错误为29例(41.43%),患者发生跌倒为21例(30%),意外拔管15例(21.43%),压疮5例(7.14%)。其中警告事件3例(4.29%),不良事件为56例(80%),未造成后果事件为6例(8.57%),隐患事件为5例(7.14%)。临床不同护理经验及工作时间长短发生不良事件情况不一,工作经验较少,职称较低的护理人员出现不良事件的几率较大,反之较小。结论:针对临床发生各类护理不良事件,医院及科室应制定相应护理管理措施,分析其发生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提高院内护理人员技能培训及危险预防意识,提高科室护理服务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确保患者安全,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薛长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应用于足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70例足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对照组)与综合护理组(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护理总有效率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足部骨折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在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应用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给予其康复护理干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80例未进行康复干预的脑梗塞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0.0%,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能力评分配对样本 t 检验结果显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过程中,为其提供康复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还能加快患者的康复,提高其自理能力。
作者:唐亚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索大量输血患者及时检测凝血四项与及时输注血浆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该院80例大量输血患者,收治时间为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并对所有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检测凝血四项,对照组仅输入悬浮红细胞,观察组输入悬浮红细胞和血浆,对比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T、TT、APTT 指标低于对照组,而 FIB 指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及时检测凝血四项与输注血浆在大量输血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大出血症状,缓解其凝血功能。
作者:李艳青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探讨对出院患者实施末次电话随访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11月出院患者15164例作为对照,采用回访中心末次电话随访来调查病房护士在患者出院2 w 内有无进行电话随访,并调查住院期间对医护的满意度。
作者:葛青;林巧;王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探讨不同类型三叉神经痛与神经压迫位置的关系。方法:纳入该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典型三叉神经通患者32例患者为实验组,纳入同期28例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实施微血管减压术,术中对责任血管压迫位置进行探查,分析不同类型三叉神经痛与神经压迫位置的关系。结果:实验组患者动脉进出脑干端区域(REZ)压迫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且责任血管为动脉的三叉神经 REZ 压迫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责任血管对 REZ 是否存在压迫与三叉神经痛类型具有密切关系,典型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大部分对 REZ 存在压迫,而非典型三叉神经痛大部分对非 REZ 存在压迫。
作者:唐贤勇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