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剖宫产产妇的作用

林惠敏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护理干预, 剖宫产
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剖宫产产妇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022例剖宫产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011例,对照组1011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术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并比较。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6.13±10.0)min,术后排气时间为(9.93±6.87)h,55.6%的患者运用了止痛剂。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7.13±11.2)min,术后排气时间为(21.03±8.39)h,74.1%的患者运用了止痛剂。二者差异明显(P <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剖宫产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减少患者疼痛,因此值得大力推广。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45例霉菌性上颌窦炎CT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并探讨 CT 在霉菌性上颌窦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霉菌性上颌窦炎的 CT 影像学特征,所有病例均经临床病理确诊。结果:45例患者中有2例为双侧发病,其余43例为单侧发病;有15例上颌窦内呈完全充填软组织密度影,有35例可见钙化灶且形态多样。有7例出现上颌窦壁骨质吸收破坏,有25例病灶出现软组织肿块突入窦腔,5例累及筛窦和蝶窦。结论:霉菌性上颌窦炎的 CT 表现有特异性,常规 CT 对霉菌性上颌窦炎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阮罗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健脾益肾活血祛瘀法治疗膜性肾病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健脾益肾活血祛瘀法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接收的膜性肾病患者52例,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健脾益肾活血祛瘀法进行治疗,观察其效果。结果:经1个月治疗总有效率为50.00%,经3个月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经6个月治疗总有效率为90.38%,经6个月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1个月和3个月(P <0.05)。结论:对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健脾益肾活血祛瘀法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莹莹;宋立群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医院安全管理探讨

    目的: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维护医患双方的权益。在工作上创新意识,改变作风。方法:通过分析2016年组织鉴定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案例,总结发生医疗事故的原因及防范对策。结果:通过分析2016年组织鉴定的4起案例,总结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原因,将信息反馈到医疗机构,促进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吸取教训,不断改进。结论:将跟踪分析鉴定案例的工作常态化,增强医院安全管理和防范意识。

    作者:屈霖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甲状腺肿块病变的CT诊断与分析

    目的:探讨研究 CT 对甲状腺肿块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42例经病理证实。结果:21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10例为甲状腺腺瘤,6例为甲状腺癌,甲状腺炎4例,甲状旁腺囊肿1例。结论:CT 对甲状腺肿块的诊断价值很大,但是部分甲状腺肿块 CT 表现无特征性,定位诊断准确,定性诊断困难。

    作者:庄敏;杨俊涛;张学锋;解建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急性胼胝体梗死的核磁共振表现与临床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胼胝体梗死的核磁共振表现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近期收治的800例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所有的患者均进行CT平扫、MRI自旋回波序列(SE),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SE),场回波序列(FE)扫描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颈部血管的超声多普勒检查,记录并分析整个治疗过程中的资料。结果:在所有的患者中,发生急性胼胝体梗死的有17例,且患者患有多种脑血管疾病,其余的患者中,典型胼胝体综合征患者发生急性胼胝体梗死的概率较低。结论:根据核磁共振的检测显示,急性胼胝体梗死常发生于患有脑血管疾病的病人身上,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测(MRI )可以有效地诊断胼胝体梗死。

    作者:郭春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晚期癌症患者便秘护理的研究现况

    便秘是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症状之一,易引起消化道不良反应如腹痛,腹胀。严重便秘还可能会导致顽固性便秘和肠梗阻或穿孔。便秘极大的降低了晚期癌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是否重视并积极处理便秘,是人文素质的体现,也是保证能否完成治疗的前提条件。本文综述了晚期癌症患者便秘护理的研究现况。

    作者:李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探究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取综合护理的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74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组,实验组43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对照组31例患者选择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和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80.65%,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更加显著(P <0.05)。结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取综合护理,能够提高护理治疗,缓解不良情绪,正确认识该疾病,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荐。

    作者:李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老年肾内科患者安全管理中针对性护理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老年肾内科患者安全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肾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后住院时间为(18.3±3.1)d,并发症发生率为13.3%(8/60);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7.8±4.7)d,并发症发生率为46.7%(28/6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老年肾内科患者安全管理者中应用针对性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安全隐患,促进患者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周超群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中优质护理应用效果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的整体状况及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探究优质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用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120名,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名。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对于对照组进行常规性的日常护理工作,对于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工作进行系统性的护理工作。对这两组患者的临床诊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程度、心绞痛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优质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中的作用。结果:通过两组患者的对和研究发现,对照组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更高,同时心绞痛的整体治疗效果较好。结论:优质化护理在进行不稳定型心绞痛护理的过程中能够发挥更好的效果,可以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边立娟;王岩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晚期肺癌患者经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护理的临床观察

    目的:中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护理的临床观察。方法:收集选取该科晚期肺癌患者经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临床病历资料,随机分为两组。结果:对照组中:10例出现低热,体温37.5~38.5℃,9例出现体温>38.5℃以上,其中5例出现肺炎,加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观察组中:3例体温37.5~38.5℃,有5例体温>38.5℃以上,其中1例出现肺炎,加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出现肺炎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延长。结论:采用血液系统疾病护理组的病人白细胞减少后副反应较小,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作者:王莺泛;何红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浅谈辛伐他汀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采用辛伐他汀的药物治疗方案,探讨不同剂量的药物治疗所起到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该院接诊的10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6例。其中行10 mg/d 辛伐他汀药物剂量治疗的患者设为 A 组,行20 mg/d 辛伐他汀药物剂量治疗的患者设为 B 组,行40 mg/d 辛伐他汀药物剂量治疗的患者设为 C 组。分别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脂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C 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2%,显著高于 A 组的75.0%以及 B 组的80.6%;C 组患者的不良病症总发生率低,为8.3%。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应用高剂量的辛伐他汀药物治疗措施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且药物毒副作用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可靠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彭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个性化护理对患者护理满意度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62例接受本次研究的成年患者,按照数字的方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通过个性化护理、常规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78%,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0.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实行个性化护理,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同时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陈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睡眠干预对呼吸内科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对呼吸内科患者进行睡眠干预后的临床效果。通过介绍呼吸内科患者的常见病症及其临床症状,介绍对相应方面的护理以及治疗方面的改善后根据对观察患者的相关临床检测指标的变化来判断增加对患者睡眠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效果。

    作者:赵宇周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社区老年急性胆囊炎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诊治,通过分析病症特点和总结治疗体会来提高社区医院老年急性胆囊炎治疗水平。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36例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为实验组,另择取同期该院收治的30例中青年急性胆囊炎患者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入院后均通过腹部探查确诊病情、确定治疗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急性胆囊炎病症体征差异,统计实验组患者治疗结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体征对照显示,老年患者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特点不如中青年患者明显,但胆囊坏疽穿孔风险高,实际病症可能较临床表现严重(P <0.05)。36例老年患者中,3例建议转院治疗,33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4.42±4.37)d,经临床护理,全部患者均达到治愈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09%(3/33)。结论:早期准确诊断老年急性胆囊炎对于确定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救治率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社区医生需明确掌握老年急性胆囊炎临床特点,为患者的有效诊治奠定基础。

    作者:黄文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观察经尿道前列腺导离子电切除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的疗效

    目的:研究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除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高危前列腺增生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治疗的方式,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研究中的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前列腺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要少,术后复发率显著要低。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除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陈康;吴妙锋;周锡环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要点研究

    目的:分析 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探讨其预防护理对策。方法:以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来该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5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呼吸机的相关高危因素,制定出预防呼吸机并发症的对策。结果:59例患者中,10例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6.95%。这10例患者中,共检出肺炎克雷白杆菌1例,铜绿假单胞菌3例,鲍曼不动轩菌2例,大肠埃希氏杆菌1例,嗜麦芽窄食单孢菌3例。结论:对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给予预防护理对策,能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作者:刘文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不同药物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吡美莫司和曲安奈德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进入该院就诊的120例口腔扁平苔藓患者,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吡美莫司组给予吡美莫司乳膏3次/d;曲安奈德组给予醋酸曲安奈德,20 mg/次,1次/w。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糜烂面面积、疼痛的程度、显效所用的时间及不良反应的不同。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糜烂面和疼痛程度均显著小于治疗前;吡美莫司组的总有效率为91.7%,显著大于曲安奈德组的75.0%;吡美莫司组和曲安奈德组患者呈显效所用时间平均为(15.98±6.49)d 和(15.32±5.9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吡美莫司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徐燕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针刺膀胱经五脏俞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针刺膀胱经五脏俞用于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在2015年3月至10月收治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各50例,实验组选择针刺膀胱经五脏俞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贝美力片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在围绝经期综合征采用针刺膀胱经五脏俞治疗发挥了很好的效果,好于口服药物治疗,可比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会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认知护理干预对鼻窦炎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对鼻窦炎手术患者采用认知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接诊的鼻窦炎手术患者8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对照、双盲的原则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研究组40例患者给予认知护理干预。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出院前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鼻窦炎手术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的早期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CT和MRI在早期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目的:比较 CT 和 MRI 在早期腔隙性脑梗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2月在该院进行住院治疗的早期腔隙性脑梗塞45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头颅 CT 和 MRI 检查,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和数目。比较阳性检出率。结果:45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中,CT 诊断基底节病灶17个,内囊病灶11个,顶叶病灶8个,额叶病灶5个,脑干病灶3个,丘脑病灶2个,小脑病灶1个。影响特点均呈小片状低密度影,直径为0.6~1.5 cm。MRI 诊断基底节病灶66个,内囊病灶49个,顶叶病灶37个,额叶病灶25个,脑干病灶13个,丘脑病灶8个,小脑病灶5个。病灶在 T1WI 上呈稍低信号,在 T2WI 上呈高信号,在抑脂相上呈现高信号。病灶直径为0.2~1.4 cm。CT 的检出率明显低于 MRI(P <0.05)。结论:CT和 MRI 在对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上应用均较广泛,CT 对早期病灶检出率较低,但价格低廉,检查时间短,MRI 检出率高,但价格昂贵,临床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

    作者:毛凯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