郄博欣;杨锡芝;杨丽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60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予以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组间数据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患儿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郭建伟;周娟;高攀;郑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就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在血糖达标率、血压达标率、遵医嘱用药依从性、饮食疗法依从性、运动疗法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就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其血糖和血压,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银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配伍缩宫素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将136例行剖宫产手术患者,分成观察组68例、对照组68例。术后给予对照组单纯缩宫素预防出血,给予观察组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出血,比较2组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7.64%,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术后2 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t=17.94,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配伍缩宫素用于预防剖宫产后出血的效果良好,可有效减少术后出血情况,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尚梦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脑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的研究与探讨。方法:在该院选取36例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甲组和乙组,各18例患者。对甲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乙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结果:乙组的18例患者相较于甲组患者来说,经过护理后的并发症较少,并且乙组的住院时间也明显比甲组的住院时间长,恢复较慢,甲组和乙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周伟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旨在探讨本院人血白蛋白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现状和改进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临床应用人血白蛋白患者临床资料,采用Excel 2010软件统计分析所选病例的住院科室、用法用量、用药理由、应用疾病、符合说明书应用指征及UHC人血白蛋白使用标准和血清白蛋白浓度等资料。结果:我院有13个临床科室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患者疾病涵盖15种,其中以癌症患者人血白蛋白用量高,患者人血白蛋白用量主要为20~30 g,用药理由主要为补充低蛋白血,使用后,患者血清白蛋白分布主要为21~28 g/L。结论:医院应用人血白蛋白范围较广及频次较多,易导致不合理使用现象的发生,医院增强对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中各环节监管。
作者:杨圣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CT联合磁共振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来该院治疗的4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做CT和磁共振的检查,本组作为实验组;我们选取同时间段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患者40例,作CT以及磁共振检查,作为对照组。两组对比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CT检测正常15例,异常25例,磁共振分别为5例,35例;在早期病变上CT检测有17例,而磁共振为37例。其他疾病(脑膜炎,脑脓肿等)也被分检测出来。结论:两组比较我们发现CT及磁共振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上效果明显,并且为诊断提供了帮助。两者联合使用更能准确,清晰的表现出疾病的发病部位和范围。
作者:郑信兵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癫痫病临床诊治效果和有效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神经内科癫痫病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纯进行予德巴金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德巴金联合拉莫三嗪药物治疗。结果:加强临床诊治后发现,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后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神经内科癫痫病患者来说,临床症状变化速度快,必须在准确诊断病情之后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相对比来看,德巴金联合拉莫三嗪药物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白银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研究腹腔镜下胃穿孔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8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胃穿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式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镜下胃穿孔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中术后各项情况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3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9.6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82%。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下胃穿孔手术对胃穿孔患者进行治疗,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和更可靠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推广。
作者:李东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颈型颈椎病生理曲度异常患者采用力学平衡推拿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46例颈型颈椎病生理曲度异常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力学平衡推拿法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法治疗),采用 Borden 氏测量法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变化,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改善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中全部治疗有效,对照组中19例治疗有效,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82.6%,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颈椎生理曲度积分相对于治疗后均有所升高(P<0.05),但是实验组患者升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颈型颈椎病生理曲度异常患者采用力学平衡推拿法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推拿法,可有效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赵厚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胸部X线联合CT在肺部感染早期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早期肺部感染患者55例,观察对比本组患者经单纯X线与X线联合CT检查肺部感染早期的阳性诊断率。结果:X线联合CT对肺部感染早期的阳性诊断率为94.55%,高于单纯X线的(81.82%,P<0.05)。结论:胸部X线与CT诊断早期肺部感染效果可靠,有效保证了患者的诊疗质量。
作者:吴丽君;王君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老年子宫脱垂的人性化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老年子宫脱垂患者88例。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阴式子宫切除术,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予以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6%,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患者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子宫脱垂患者采用阴式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时候予以人性化护理方法,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同时还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何林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通过本研究分析ICU重症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ICU危重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0例,将入选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分别经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4.28%)明显优于对照组(77.14%),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是ICU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对ICU重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采取对症治疗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降低死亡率,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嘉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中所收治的120例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实施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临床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临床护理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给予临床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新功能状况,降低心律失常复发率,使病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降低生命安全风险。
作者:张丽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项目管理理论应用于医院护理创新管理工作中的具体效果加以评估总结,为今后的相关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方法:在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着重利用项目管理理论开展该院的护理创新管理工作,将每一项具体措施进行分析总结。并将具体工作结果与2014年之前该院的护理创新工作结果加以比较。结果:在项目管理理论下,我院的护理创新工作的质量水平明显上升,临床护理理念充分做到了与时俱进、护理措施更加完善与2014年之前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差异显著(P<0.05)。结论:项目管理理论应用于医院护理创新管理工作中,效果限制,值得深入推广。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该院于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0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52例,采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进行治疗;观察组5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莫西沙星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及理化检验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深静脉置管患者并发症及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给予密切观察,对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以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相应的预防护理,本次研究80例患者,出现静脉炎1例、感染3例、深静脉置管脱出2例、穿刺点淤血1例、血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2%。同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并发症均消失,导管均成功置留。结论:深静脉置管后患者可能发生静脉炎、感染、深静脉置管脱出、穿刺点淤血、血栓等并发症,通过护理人员加强导管置留期间的护理,可大限度的降低其损害程度与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医疗费用的支付,值得护理人员重视。
作者:李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索替加环素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用于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效果。方法:在该院收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中随机选出143例作为本次试验研究的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进行分组,分别纳入到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加用替加环素,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细菌学清除率分别为94.44%、68.06%,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的83.10%、49.30%要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音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替加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前臂背掌侧入路的治疗效果。方法: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间的40例尺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经前臂背掌侧入路行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术,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尺桡骨骨折接骨板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例切口感染,1例骨间背侧神经损伤),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相比较,实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通过前臂背掌侧入路进行手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
作者:邹士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系统探讨血液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年在该院住院治疗的74例血液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比组,均为37例;两组均给予积极对症治疗,对比组实施常规专科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护理后,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Bathel指数评分均得到改善,研究组的改善效果更优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7%,优于对比组的82.4%,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血液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值得临床实践。
作者:于利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硫酸镁用于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80例参与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氨茶碱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患者硫酸镁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2.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对照组为17.5%。结论:硫酸镁对于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丁粉吉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