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

童文婕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护理, 效果对比
摘要:目的:给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护理手段,观察并分析护理效果。方法:以该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4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手段,对比并分析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及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且患者的住院时间较短,住院费用较低。两组数据差异较大(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微创小横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治疗中,微创小横切口手术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腹股沟斜疝患儿82例,安排其接受微创小横切口手术。结果:82例患儿平均手术时间(10.54±1.24)min,术中出血量为2~6 ml,术后患儿有轻微痛感;术后1 d 14例患侧阴囊轻微肿胀,自行消退;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无切口裂开、感染或者睾丸坏死等并发症;平均住院(2.21±0.14)d;随访6~12个月未见复发,愈合后切口瘢痕也逐渐不明显。结论:微创小横切口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同时切口愈合美观、瘢痕小,可作为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首选术式。

    作者:毛崇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临床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7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后相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和Fuel-Meyer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和Fue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当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患者尽快的康复,建议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作者:赵懋丽;宫雪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超声造影在卵巢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卵巢良性与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6例卵巢包块患者,术前行超声造影,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判定鉴别结果。结果:13例良性、8例恶性超声造影诊断结果符合病理检查结果;恶性肿块始增时间、达峰时间、渡越时间均明显低于良性肿块,但峰值强度明显高于良性肿块(P<0.05)。结论:在卵巢良恶性肿块鉴别中,超声造影有利于掌握肿瘤内血流信息,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卓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的护理配合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的护理配合。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于该院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者68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配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对护理配合进行优化。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23.53%(P<0.05)。研究组患者肠道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的护理配合措施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概率,促使机体快速康复,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张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警惕在皮肤科系统性糖皮质激素的滥用附4例系统性应用糖皮质激素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

    作者报告了4例在皮肤科临床上不合理(滥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并进行了讨论;目的在于提醒皮肤科临床工作中要重视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陈虎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肿瘤科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的探讨

    近年来,中国癌症患者的发病率表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探究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多的抗肿瘤药物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其在发挥一定的治疗效果的同时,对于患者的正常器官与组织也存在一定的损害作用,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在为肿瘤科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做好其药学监护工作非常的必要,本文就主要对肿瘤科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予以简单探讨,结合肿瘤科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给药环节和患者用药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体会,总结其具体工作内容及模式,对于实际的肿瘤科患者的用药安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氨溴索与地塞米松联用对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患者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氨溴索与地塞米松联用对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重症吸入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儿家属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地塞米松治疗)及研究组(氨溴索与地塞米松联用治疗)各40例,评价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5%,与对照组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与地塞米松联用治疗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疗效确切,可作为临床优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柴逸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手术室复用医疗器械清洗包装质量管理的方法及其效果

    目的:研究并分析手术室复用医疗器械清洗包装质量管理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从2015年6月起,对手术室复用医疗器械采用集中清洗、包装,并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将实施前的相关数据列为对照组,将实施后的相关数据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数据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包布清洁合格率、包布完好率、器械清洗合格率、器械功能完好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手术室复用医疗器械管理中,由消毒供应室进行集中的清洗、包装能够进一步提高医疗器械的包装及清洗质量,从而降低院内感染的潜在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低剂量胸部CT扫描MIP后处理软件在职业性尘肺病筛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排螺旋胸部CT骨算法重建,MIP后处理软件灵活应用对提高职业性尘肺病筛查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职业病体检中心职业性尘肺病健康监护胸部CT影像结论为双肺小结节影的影像资料46例,分别用标准算法重建肺窗、和骨算法重建MIP后处理软件处理图像后阅片分析。结论:胸部CT标准算法在发现职业性煤工尘肺病影像可能存在盲区,利用多排螺旋CT骨算法MIP后处理软件处理图像有利于职业性煤工尘肺病相关阳性征象的发现,利于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袁铭;张肖;杨守红;周丹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妇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研究运用药物及辅助方式有效提高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水平。方法:该院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入住妇产科手术患者1886例,其中妇科患者804例,产科患者1082例,通过药物镇痛、抚触、指压穴位、膀胱区热敷,及必要的心理疏导,使患者的疼痛程度得以缓解。结果:通过药物镇痛、抚触、指压穴位及必要的心理疏导,患者术后均安全度过疼痛期,遵医嘱按时出院。

    作者:郭美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研究心理护理对服药自杀患者洗胃急救的影响效果

    目的:探讨在对服药自杀患者实施洗胃急救过程中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9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洗胃急救的72例服药自杀患者随机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洗胃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89%,患者再次自杀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服药自杀患者的洗胃急救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促进急救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作者:张琼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共48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给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给实验组患者采取急性期针对性的优质护理。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仅为20.83%,而对照组为45.83%,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优质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布卓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方法:总结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在该院收治66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回顾性分析术前、术后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结果:通过合适的围手术期护理,现66例患者均已顺利、痊愈出院。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保证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痊愈出院。

    作者:陈晓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耳穴埋籽、穴位按摩联合止吐药物预防肿瘤介入化疗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耳穴埋籽、穴位按摩联合止吐药物预防肿瘤介入化疗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肿瘤介入科行介入治疗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使用止吐药的基础上联合耳穴埋籽及穴位按摩,对照组采用止吐药单药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干预后的效果观察。结果:观察组中控制16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中控制9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75%。结论:耳穴埋籽、穴位按摩联合止吐药物预防肿瘤介入化疗术后恶心呕吐疗效显著,显著提高患者舒适度且病人满意度较高,今后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丁凯凯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难产学术思想考

    难产又被称之为异常分娩,会对母婴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受到广大产科医生的高度重视。在文中主要就难产进行学术思考,从中医思想之中汲取精华,为母婴安全提供更多的保护。

    作者:张卓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应用枸橼酸咖啡因防治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患者时使用枸橼酸咖啡因的效果。方法:收集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患者共68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的治疗药物为氨茶碱,观察组的治疗药物为枸橼酸咖啡因,将两组患儿的防治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枸橼酸咖啡因能够对呼吸暂停产生显著的干预效果,并改善患儿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冀京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协同干预在癌症晚期疼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协同干预在癌症晚期疼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癌症晚期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应用协同干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疼痛评分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P<0.05);观察组Ⅳ度、Ⅲ度缓解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同干预在癌症晚期疼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严亚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综合优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进展

    目的:探讨分析综合优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自2015年01月至2016年01月收入院的124例新生儿,按照完全随机的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模式,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5.2%,护理满意率为96.8%,对照组的治愈率为79.0%,护理满意率为83.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的护理工作中采用综合优质护理的干预措施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学习。

    作者:周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的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诊治疗的100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其中实验组在传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了集束化护理,对照组仅仅进行常规护理,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等,以做出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在肺部感染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康复状况较好,病死率低(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护理工作中加入集束化护理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使得患者早日康复,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护理工作中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

    作者:李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胸部X线联合CT在肺部感染早期中的诊断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胸部X线联合CT在肺部感染早期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早期肺部感染患者55例,观察对比本组患者经单纯X线与X线联合CT检查肺部感染早期的阳性诊断率。结果:X线联合CT对肺部感染早期的阳性诊断率为94.55%,高于单纯X线的(81.82%,P<0.05)。结论:胸部X线与CT诊断早期肺部感染效果可靠,有效保证了患者的诊疗质量。

    作者:吴丽君;王君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