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

童文婕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临床护理, 效果对比
摘要:目的:给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护理手段,观察并分析护理效果。方法:以该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4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手段,对比并分析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及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且患者的住院时间较短,住院费用较低。两组数据差异较大(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单孔钻颅置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研究单孔钻颅置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方法:将该院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与实验组(30例)。对照组采取非手术方案治疗,实验组采用单孔钻颅置管引流治疗。评估两组疗效并对比术后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远高于对照组的66.7%,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6月、12月时病情复发率均为0.0%,同期对照组病情复发率分别为23.3%、4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钻颅置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术后病情复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海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14例手术护理的配合研究

    目的: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护理的配合措施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均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优质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采取优质手术护理。后比较两组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优质组中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取优质手术护理干预,有较好临床价值。

    作者:田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个性化护理对策在妊娠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策在妊娠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9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个性化护理。结果:研究组妊娠终末期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是8.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是26.5%,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护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丁慧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子宫肌瘤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

    探讨通过对子宫肌瘤病人的围手术期的有效心理干预,为即将行该手术的患者提供相关信息,包括健康教育、认知治疗、心理干预等综合护理措施,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有利患者配合治疗,提高自护能力,并能安全顺利的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刘晓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我院2015年门诊处方点评总结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处方质量及用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2015年度门诊处方点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主要不合理类型为书写错误、超时用药、诊断不明确等。结论:经干预,不合理情况得到改善,但仍需持续改进。

    作者:汤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CT及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CT联合磁共振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来该院治疗的4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做CT和磁共振的检查,本组作为实验组;我们选取同时间段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患者40例,作CT以及磁共振检查,作为对照组。两组对比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CT检测正常15例,异常25例,磁共振分别为5例,35例;在早期病变上CT检测有17例,而磁共振为37例。其他疾病(脑膜炎,脑脓肿等)也被分检测出来。结论:两组比较我们发现CT及磁共振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上效果明显,并且为诊断提供了帮助。两者联合使用更能准确,清晰的表现出疾病的发病部位和范围。

    作者:郑信兵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心血管重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并对其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心血管重症的临床疗效作出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通过分组观察的方式进行,将该院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入诊治的64例心血管重症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可分为药物组和反搏组,两组中均有32例患者。药物组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方式,反搏组则采用主动脉球囊反博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经治疗后的病情好转及稳定情况,并对其用药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尿量等指标变化情况,还需记录其脑钠肽及多巴胺用量等数据。结果:经记录数据分析可知,反搏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明显优于药物组的81.25%,且猝死例数差距也较为明显,其疗效指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疗效判定指标数据可知,反搏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尿量变化等指标数据治疗后改善数据均优于药物组(P<0.05)。对两组脑钠肽及多巴胺用量改善数据分析可知,两组较治疗前数据均有改善,但反搏组的数据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可见其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优势。结论:在对心血管重症患者实施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可有效稳定病情,降低猝死率,并可有效改善各项疾病指标,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疗效,可在临床上进行积极推广。

    作者:郭鹏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个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探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采用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一般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个性化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临床总体疗效较高,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同时,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个性化护理,不仅可以使治疗效果提高,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郄博欣;杨锡芝;杨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临床男护士带教的经验与体会

    本文主要结合男护士的心理特点,分析总结男护士带教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强化男护士的心理素质,激发工作兴趣,提高男护士对专业角色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更好的适应护理工作,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莫显祥;周爱花;尹雪冰;袁燕霞;邵卫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混合痔行PPH术前后的肠道及肛周管理

    目的:探讨混合痔行PPH术前后的肠道及肛周管理。方法:对PPH术治疗的118例混合痔患者,术前进无渣半流饮食、术前晚清洁灌肠、术日晨静滴抗生素、术后指导合理饮食,控制2d内不排便。术后第二日予切口换药,每次排便后均予中药熏洗,健康宣教,康复指导等。结果:患者肠道清洁,无术后感染发生,术后6~12 h下床活动,平均住院5~7 d,治愈出院。结论:做好PPH术前后的肠道及肛周管理,是减少患者痛苦,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作者:高爱平;沈燕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常规指标及生化指标的特点分析

    目的:总结老年AMI患者血常规各项指标与生化指标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该卫生院收治的的40例老年AMI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研究对照组,采集两组研究成员空腹外周静脉血,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患者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检查与血生化分析,对比总结老年AMI患者血常规指标与血生化指标特点。结果:研究组患者WBC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外,患者 RBC、Plt、Hb三项指标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贫血症状比例(40.00%)显著高于对照组(17.50%),各项血生化指标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老年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诊断过程中应该关注老年AMI患者血常规、血生化各项生物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免出现漏诊、误诊情况,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作者:黄晴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静脉血与末梢血检查血常规指标的差异分析

    目的:探讨静脉血与末梢血检查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98例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取静脉血进行检测,对照组49例,取末梢血进行检测,对比两组血常规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比较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WBC)、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等指标比较均存在较大差异(P<0.05);两组患者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常规检查时取静脉血与末梢血的检查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静脉血的检查结果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毛亚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妇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研究运用药物及辅助方式有效提高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水平。方法:该院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入住妇产科手术患者1886例,其中妇科患者804例,产科患者1082例,通过药物镇痛、抚触、指压穴位、膀胱区热敷,及必要的心理疏导,使患者的疼痛程度得以缓解。结果:通过药物镇痛、抚触、指压穴位及必要的心理疏导,患者术后均安全度过疼痛期,遵医嘱按时出院。

    作者:郭美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本文就舒适护理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8例创伤性骨折住院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4例。对实验组患者与参照组患者分别实施舒适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后6 h疼痛评分、术后3 d疼痛评分均优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对创伤性骨折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有效缓解其疼痛感,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浅析社区护士在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中的作用-以慢性病管理为例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已经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其中社区护士作为该团队中的主力军,对提高家庭团队服务有效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本文中,为进一步分析社区护理在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中的作用,笔者选择慢性管管理为例,于下文中从多个方面与多个角度展开论述。

    作者:汪纪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研究酶联免疫法与金标法用于受血者HIV抗体检测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法与金标法用于受血者HIV抗体检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住院患者25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法与金标法对其进行HIV抗体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测准确性。结果:酶联免疫法的初筛检测有10例呈阳性,复查有6例呈阳性,筛选阳性率与假阳性率分别为0.125%、0.036%;而金标法检测出15例呈阳性,复查有12例呈阳性,通过疾控中心确诊有6例,筛选阳性率与假阳性率分别为0.186%、0.086%;通过两种检测方法的筛选阳性率与假阳性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进行HIV抗体检测的时候,酶联免疫法与金标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在临床检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检测手法,必要时还可以进行联合检测。

    作者:贺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影响。方法:将该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9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作者:佐炳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医半夏泻心汤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探析

    目的:研究中医半夏泻心汤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该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接受治疗的8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组方法:编号单双数方法。83例患者分为三联组和中医组。三联组以西药治疗;中医组给予中医半夏泻心汤治疗。研究评估:(1)总缓解率、治愈率、愈合率;(2)副反应率。结果:(1)中医组对比三联组总缓解率、治愈率、愈合率更高,χ2检验差异显著(P<0.05);(2)中医组对比三联组副反应率更低,χ2检验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半夏泻心汤在消化性溃疡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缓解病情,促进溃疡愈合,用药安全性高于西医用药,值得推广。

    作者:柏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综合优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进展

    目的:探讨分析综合优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自2015年01月至2016年01月收入院的124例新生儿,按照完全随机的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模式,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5.2%,护理满意率为96.8%,对照组的治愈率为79.0%,护理满意率为83.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的护理工作中采用综合优质护理的干预措施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学习。

    作者:周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便携式车载呼吸机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途中使用便携式呼吸机的治疗效果,以提高院前急救途中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方法:通过对该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间院前急救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转运途中使用便携式车载呼吸机治疗效果的观察与分析。结果:使用便携式呼吸机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从用机前低于90%至用机后10~20 min达到95%以上。结论:呼吸衰竭患者院前急转运救途中使用便携式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能够明显改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血氧饱和度效果明显高于使用鼻导管(鼻塞)吸氧和单纯的面罩吸氧。

    作者:李潜东;梅祖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