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14例手术护理的配合研究

田丽娟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手术护理, 配合研究
摘要:目的: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护理的配合措施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1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均采取常规护理干预,优质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采取优质手术护理。后比较两组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优质组中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采取优质手术护理干预,有较好临床价值。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后对其术后并发症的干预效果。方法:收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90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中枢性高热、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预后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辉;李咏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微型髓内钉在前臂尺桡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微型髓内钉在前臂尺桡骨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前臂尺桡骨骨折患者应用微型髓内钉进行固定。观察术中、术后情况以及根据Grace-Eversman前臂功能评价标准评价前臂功能。结果:2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均超过1年。以末次随访结果为标准进行Grace -Eversman评分:18例为优,5例为良,1例为差,优良率达95.8%。结论:前臂微型髓内钉治疗前臂尺桡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能早期功能锻炼及再骨折率低的优点。

    作者:高磊;吴一雄;陆佳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医院病案管理规范化思考

    在各种医疗档案中,病案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医疗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原始资料,也是衡量一个医院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我们必须对病案资料实行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从而确保病案资料本身的真实性,将其法律价值和社会价值更好的体现出来。

    作者:李东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脑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探析

    目的:对脑动脉瘤患者应用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选取于2013年10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78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37例)和实验组(41例),对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9.76% VS 27.03%],症状消失、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结论:脑动脉瘤患者应用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十分满意,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俞岚;陆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经皮穿刺肝胆管造影引流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肝胆管造影引流术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40例行经皮穿刺肝胆造影引流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20例)和采用优质护理的观察组(20例),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经皮穿刺肝胆造影引流术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仇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流行性腮腺炎疫情分析与控制对策探讨

    目的:讨论分析流行性腮腺疫情,探究控制对策。方法:选取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统计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研究。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发生流行性腮腺炎,但6~15岁的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构成比高,其次是1~5岁儿童,不过此年龄段之外的人却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结论:控制流行性腮腺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幼儿园、中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相关疫苗的接种率,同时要建立健全疫情防控机制和应急预案,完善监察机制,一旦出现疫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控制对策。

    作者:朱叶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应用枸橼酸咖啡因防治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患者时使用枸橼酸咖啡因的效果。方法:收集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患者共68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的治疗药物为氨茶碱,观察组的治疗药物为枸橼酸咖啡因,将两组患儿的防治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暂停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枸橼酸咖啡因能够对呼吸暂停产生显著的干预效果,并改善患儿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冀京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丹参川芎嗪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丹参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进行分析,为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经验和临床依据。方法:将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并静脉注射注射依达拉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注射丹参川芎嗪。结果:相比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94.5%),具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有效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为该药物在临床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依据。

    作者:张宝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前臂背掌侧入路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前臂背掌侧入路的治疗效果。方法: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间的40例尺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经前臂背掌侧入路行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术,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尺桡骨骨折接骨板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例切口感染,1例骨间背侧神经损伤),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相比较,实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通过前臂背掌侧入路进行手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

    作者:邹士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分析

    目的:对剖宫产产妇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之后的乳汁分泌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该院进行剖宫产,并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的6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外抽取我院进行剖宫产但是仅接受常规护理的6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泌乳时间和72消失的泌乳量。结果: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之后,观察组产妇的平均泌乳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72 h平均泌乳量明显多余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可以有效的促进剖宫产产妇的乳汁分泌,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作者:左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探讨心理护理在糖尿病足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在糖尿病足患者疼痛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每组25例,在治疗的过程中对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护理,观察和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应用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较为明显,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疼痛护理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心理护理,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与护理配合度,从而实现理想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嘉熙;李彦辉;刘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临床路径在艾滋病合并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目的:就临床路径在艾滋病合并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所收治的20例艾滋病合并髋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法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0.00%,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0.00%,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都要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艾滋病合并髋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提高患者参与治疗、护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红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常规指标及生化指标的特点分析

    目的:总结老年AMI患者血常规各项指标与生化指标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该卫生院收治的的40例老年AMI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研究对照组,采集两组研究成员空腹外周静脉血,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患者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检查与血生化分析,对比总结老年AMI患者血常规指标与血生化指标特点。结果:研究组患者WBC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外,患者 RBC、Plt、Hb三项指标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贫血症状比例(40.00%)显著高于对照组(17.50%),各项血生化指标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老年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诊断过程中应该关注老年AMI患者血常规、血生化各项生物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免出现漏诊、误诊情况,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作者:黄晴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吞咽功能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间在该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8例,依据护理方式给予分组,对照组34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34例在一般护理中增加吞咽功能训练,对比两组间吞咽功能。结果:护理后研究组1~2级相比于对照组占有率明显较高,3~4级则相对较少,整体水平提升(P<0.05)。结论:吞咽训练的实施提高了患者吞咽功能,改善了护理质量。

    作者:蔡旭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健康教育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分析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为临床提供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该院诊治的妇产科手术患者120例,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遵医行为率及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住院妇产科手术患者采用健康教育效果理想,能提高患者认知,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陆海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便携式车载呼吸机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途中使用便携式呼吸机的治疗效果,以提高院前急救途中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方法:通过对该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间院前急救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转运途中使用便携式车载呼吸机治疗效果的观察与分析。结果:使用便携式呼吸机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从用机前低于90%至用机后10~20 min达到95%以上。结论:呼吸衰竭患者院前急转运救途中使用便携式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能够明显改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血氧饱和度效果明显高于使用鼻导管(鼻塞)吸氧和单纯的面罩吸氧。

    作者:李潜东;梅祖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120例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总结本科120例行中心静脉置管病人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结果:120例患者,1例因操作失败,发生气胸;2例发生导管移位;5例发生局部感染;5例出现导管轻度阻塞。结论:做好中心静脉置管期间的护理,对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及早进行干预,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中心静脉置管的使用时间和利用率。

    作者:雷秀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对焦虑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得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该院曾接收的焦虑症患者104例,分别以观察组与对照组表示这些患者,对照组中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在治疗及护理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情况,观察组中患者改善情况相比于对照组较明显;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对照组中护理满意率为76.9%,观察组中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6.2%。结论:对焦虑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得到满意效果,可使患者睡眠质量得到改善,并且可提高护理满意率,在临床上可广泛应用。

    作者:陆丽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白内障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白内障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研究要求,在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来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中以盲抽的方式选取76例,按照随机等分原则,将其分为人数相同的对照组和路径组,每组各有3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护理中施行常规护理,而路径组患者在护理中则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施行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路径组在平均住院时间、生活质量、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上和对照组相比,均比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白内障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有效改善其负性情绪,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更为满意,应用推广价值高。

    作者:黄庆庆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该院将收治的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分段随机化分组,对照组选择五官超短波电疗机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以及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效果显著,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总有效率以及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作者:赵瑞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