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勇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防治腰椎压缩性骨折腹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腰椎压缩性骨折腹胀患者20例。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发生腹胀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比较两组患者腹胀缓解率的时候发现观察组患者缓解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腰椎压缩性骨折腹胀患者治疗期间,予以其护理干预模式,给予其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腹胀情况,同时还能够降低腹胀的发生,有利于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陈秋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门急诊输液室具有人员流动大、患者多、疾病情况各异、护士工作量巨大等特点。因此做好门急诊输液室的护理安全,关系着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整个医院的安全。输液室在医院工作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本文通过对门急诊输液室安全隐患原因的分析提出了门急诊护理安全的提升方法,对门急诊门急诊输液室的安全护理和防范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本次主要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治疗的百草枯中毒患者15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3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20%,死亡以及自动出院患者12例。结论:百草枯中毒患者无特效性的解毒药,致死率极高,因此在急救护理中,在早期便采取持续性彻底清除患者胃肠道内的毒物、使血液尽早灌流、毒物加速排泄、加强消化道、呼吸道与重要器官的护理,与此同时外加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中毒情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病死率。
作者:陈桂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分析系统化口腔健康教育在种植牙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基于挂号单奇偶性将76例种植牙患者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腔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给予系统化口腔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的教育效果。结果:1年内,实验组种植牙修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种植牙整个治疗过程中给予系统化口腔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种植牙修复成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探究与推广。
作者:陈兰;佘建妹;周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并讨论针对性护理应用于在校大学生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对照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来该所治疗的40例大学生胃溃疡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给予参照组学生临床常规护理,实验组学生在此基础上增设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学生在经过各自护理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比较得知,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验组学生在护理疗效、不良反应方面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学生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在校大学生胃溃疡患者施以针对性护理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有助于患者更快康复,增进护患关系,值得加大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作者:赵秀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辅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yynw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9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46例,采用独活寄生汤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晨僵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疼痛指数、关节功能障碍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辅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青年人群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来该院治疗消化性溃疡的35例青年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35例健康青年人为常规组,通过对比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对青年人群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并据此提出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饮酒、吸烟不规律饮食、精神压力、Hp感染、家族史和NSAIDs药史都可能使青年人群出现消化性溃疡。结论:引发青年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素较多,医护人员有必要根据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作者:李金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重度化脓性眼内炎的护理措施。方法:收集137例(137眼)重度化脓性眼内炎行玻璃体手术的患者实施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包括心理疏导、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观察、体位安置和出院宣教等。结果:通过实施上述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病人依从性较好,积极配合治疗,及时避免和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正确及时的护理指导在玻璃体手术治疗重度化脓性眼内炎的过程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作者:胡静;闵腊英;黎晴;李虹;肖莉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功能康复中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将该院内科接收的74例脑梗塞患者纳入此次研究中,基于护理方式差异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均为37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开展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语言、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语言、肢体功能评分均有所提高,且研究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闹栓塞患者治疗中开展早期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语言和肢体功能的良好康复,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媛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ECMO是体外膜肺氧合的简称,ECMO的原理是将体内静脉血引到体外,经过特殊材质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将静脉血引入病人动脉或静脉系统,起到代替心肺的作用,让心肺得以休息而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1]。ECMO设备的功能是暂时代替心脏(血泵)和肺(氧合器)的生理作用,与通常手术室中开展心脏直视手术应用的体外循环相似,区别在于运转时间更长[2]。一旦ECMO系统开始工作,可以完全代替患者心肺的功能,使得心肺可以得到休息而恢复。2015年4月,本院收治一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感染性休克的患儿,当天患儿突发胸闷、气促,恶心,伴呕吐一次,含少量淡血性痰液,心率增加至180次/次左右,伴SpO2降低至80%左右,经专家会诊,考虑爆发性心肌炎,予ECMO治疗,经过七天的ECOM应用,患儿顺利撤机,恢复良好,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陈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了解银川市某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参加体检的5922名居民的生化检测结果,并对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C、TG测定值在年龄间有显著性差异。ALT、AST、TBIL无显著性差异,UA,CR在性别间有显著差异。结论:TC、TG阳性率偏高,应有针对性地对本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加强宣传力度,多方面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合理饮食和良好的生活方式。
作者:孟勇;陈慧英;张宁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混合痔行PPH术前后的肠道及肛周管理。方法:对PPH术治疗的118例混合痔患者,术前进无渣半流饮食、术前晚清洁灌肠、术日晨静滴抗生素、术后指导合理饮食,控制2d内不排便。术后第二日予切口换药,每次排便后均予中药熏洗,健康宣教,康复指导等。结果:患者肠道清洁,无术后感染发生,术后6~12 h下床活动,平均住院5~7 d,治愈出院。结论:做好PPH术前后的肠道及肛周管理,是减少患者痛苦,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作者:高爱平;沈燕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时治疗方式的选择及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他们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中治愈的有25例,好转的有10例,无效的有3例,总有效率为92.11%;试验组患者治愈的有15例,有效的有8例,无效的有15例,总有效率为60.53%。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的方式临床效果好于手术治疗的方法,但对于病情严重,无法进行保守治疗的患者,手术方式则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因此临床上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时,正确的选择治疗方式,把握治疗时机十分关键。
作者:朱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配合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92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术中配合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预见性护理措施。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低于对照组17.39%(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为(2.2±0.3)h,低于对照组(3.2±0.6)h(P<0.05)。结论:老年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配合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概率,缩短手术时间。
作者:谢陆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剖宫产产妇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之后的乳汁分泌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该院进行剖宫产,并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的6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外抽取我院进行剖宫产但是仅接受常规护理的6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泌乳时间和72消失的泌乳量。结果: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之后,观察组产妇的平均泌乳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72 h平均泌乳量明显多余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可以有效的促进剖宫产产妇的乳汁分泌,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作者:左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饮食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医院诊治的糖尿病患者60例,根据治疗措施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按时按量进餐、准确评估食物、标准安排饮食及计划控制饮食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糖尿病患者实施饮食护理效果理想,能有效的改善患者血糖,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史翠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近年来,中国癌症患者的发病率表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探究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多的抗肿瘤药物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其在发挥一定的治疗效果的同时,对于患者的正常器官与组织也存在一定的损害作用,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在为肿瘤科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做好其药学监护工作非常的必要,本文就主要对肿瘤科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予以简单探讨,结合肿瘤科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给药环节和患者用药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体会,总结其具体工作内容及模式,对于实际的肿瘤科患者的用药安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分层管理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及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未实施分层管理前护理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该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实施分层管理后护理人员100例作为观察组,两组护理人员的岗位、工作年限、职称、受教育程度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两组分层管理实施前后的护理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离职率等情况。结果:两组护理人员在实施分层管理后,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和护士离职率明显降低。结论:分层管理制度的建立对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春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的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予以探析。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在该院治疗的2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总结临床护理措施,掌握护理效果。结果:本组23例介入治疗术顺利完成,术后有1例并非脑血管痉挛,后自动出院,未出现其他并发症,也无死亡病例,临床护理效果整体良好。结论: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介入治疗中,实施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吕会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在胸段食管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68例胸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术)与对照组(常规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各3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对比无明显差异(χ2=1.78,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率为2.56%,显著低于对照组(χ2=6.25,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0.47,11.33,13.20;P<0.05)。结论:应用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胸段食管癌的效果确切,减轻患者的手术损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陆建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