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爆发性心肌炎1例的护理

陈佳

关键词:肺, 心肌炎, 护理
摘要:ECMO是体外膜肺氧合的简称,ECMO的原理是将体内静脉血引到体外,经过特殊材质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将静脉血引入病人动脉或静脉系统,起到代替心肺的作用,让心肺得以休息而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1]。ECMO设备的功能是暂时代替心脏(血泵)和肺(氧合器)的生理作用,与通常手术室中开展心脏直视手术应用的体外循环相似,区别在于运转时间更长[2]。一旦ECMO系统开始工作,可以完全代替患者心肺的功能,使得心肺可以得到休息而恢复。2015年4月,本院收治一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感染性休克的患儿,当天患儿突发胸闷、气促,恶心,伴呕吐一次,含少量淡血性痰液,心率增加至180次/次左右,伴SpO2降低至80%左右,经专家会诊,考虑爆发性心肌炎,予ECMO治疗,经过七天的ECOM应用,患儿顺利撤机,恢复良好,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中专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探讨

    目的:探讨护理中专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特性、原因,为提高学生学习质和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湖北中医药高专中专部护理专业120名在校学生随机进行抽查,了解学生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存在、性质、表现和影响等方面的认识。结果:课堂问题行为主要集中于开学头一个月的下午。85.8%的学生确定有课堂问题行为;31.5%的学生表现为内向型,68.5%为外向型,主要问题行为是玩手机;67.5%的问题行为出现在非专业课。结论:护理中专生的课堂问题行为较普遍,主要是学生学习习惯不良和学习兴趣低下,外因主要是教师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欠妥。

    作者:辛洁;刘艳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西药治疗痰浊闭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分析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西药治疗痰浊闭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在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78例痰浊闭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成分为30g瓜蒌,25g葛根,20g白芍,15g丹参、茯苓、薤白,12g姜竹茹,10g柴胡、桂枝、延胡索、郁金、党参、法半夏,9g陈皮。1剂/d,水煎至200 ml,早晚各一次。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西药治疗痰浊闭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潘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发作期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取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该院接诊的急性发作期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70例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以常规治疗加庆大霉素+地塞米松+α糜蛋白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则以常规治疗加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并采取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肺部湿罗音等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发作期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以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而且可以缩短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值得借鉴。

    作者:王敏;李晶;高玉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

    目的:研究腹部手术患者中开展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于降低全麻苏醒期躁动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该院接受全麻腹部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全麻苏醒期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躁动发生率(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在腹部手术全麻苏醒期护理中开展预防性护理措施能够降低躁动发生率及其程度,促进术后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范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精神科开展用药咨询服务的实践研究

    精神科属于一种慢性的疾病,其病因尚且还不清楚,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是非常缓慢的。因此对于患有精神性的病患的服用药物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缓慢的、长期的过程,有的甚至可以长达终身,所以在精神科开展用药咨询服务可以非常有效的对药效的预测和注意事项,降低患者在服用过程中的心理障碍,提高患者的信赖度,从而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治愈。

    作者:罗兰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观察症状对症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的重要性

    由心肌缺乏血液而导致的坏死我们通常定义为心肌梗死。心肌坏死通常是建立在冠状动脉发生病变的基础之上,表现为冠状动脉在极短的时间内提供的血量急剧的减少甚至停止供血,从而导致心肌长时间处于较严重的缺血状态。在患者中其并发症通常表现为胸部剧痛、全身感觉发热、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以及相应的有关病症的标记物数量不断的增加,同时患者的心电图也会发生较大的改变。在冠心病比较严重的分类当中,其多表现为心率处于不正常的状态、心力发生急剧的衰竭和出现心源而导致的休克。

    作者:王丽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临床用药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发生的35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变态反应患者占57.14%,消化系统反应占11.43%,其他不良反应占31.43%,第一代药物不良反应占11.43%,第二代药物不良反应占42.86%,第三代药物不良反应占45.71%。结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选择给药途径、品种等,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停药,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孙治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胰岛素泵与胰岛素强化降糖对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的功能改善作用

    目的:探究胰岛素泵与胰岛素强化降糖对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的功能改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82例初发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研究组应用胰岛素泵持续进行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FPG(空腹血糖)及2 hPG(餐后2h血糖)变化及胰岛β细胞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均明显下降,研究组血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β细胞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研究组患者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初发糖尿病患者予以胰岛素泵治疗,有效降低血糖同时,还可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爱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经皮穿刺肝胆管造影引流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肝胆管造影引流术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40例行经皮穿刺肝胆造影引流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20例)和采用优质护理的观察组(20例),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经皮穿刺肝胆造影引流术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仇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白内障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白内障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研究要求,在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来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中以盲抽的方式选取76例,按照随机等分原则,将其分为人数相同的对照组和路径组,每组各有3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护理中施行常规护理,而路径组患者在护理中则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施行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路径组在平均住院时间、生活质量、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上和对照组相比,均比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白内障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有效改善其负性情绪,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更为满意,应用推广价值高。

    作者:黄庆庆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B超在急性阑尾炎诊断和鉴别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并分析B超在急性阑尾炎诊断和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B超检查,并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B超在诊断和鉴别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采用B超进行检查,共确诊17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诊断准确率为88.00%,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患者例数依次为51、26、78、21例,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B超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以有效鉴别急性阑尾炎,并且在诊断过程中,操作方便、对患者伤害较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周春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人性化护理就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就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在血糖达标率、血压达标率、遵医嘱用药依从性、饮食疗法依从性、运动疗法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就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其血糖和血压,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银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诊断甲状腺占位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占位病变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确诊的甲状腺占位病变患者80例,均行常规超声检查与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与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常规超声检查敏感度为77.5%,特异度为76.2%,准确率为76.6%。UE检查敏感度为91.8%,特异度为98.4%,准确率为96.6%。可见,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超声(P<0.05)。结论:在诊断甲状腺占位病变时联合应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与常规超声能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杜爱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中所收治的120例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实施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临床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临床护理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给予临床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新功能状况,降低心律失常复发率,使病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降低生命安全风险。

    作者:张丽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临床中药剂型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索临床治疗时采用临床中药剂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之间接受临床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实际研究对象,依据计算机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划分为均等两个小组,分别是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均分配患者60例,对照组予以混悬剂型中成药剂治疗,实验组利用溶液型的中药予以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实际治疗效果以及相应的不良反应实际状况。结果:实验组经过溶液型的中药药物治疗后60例患者中显效为50例,有效为6例,还有4例则为无效,有效率实际为93.3%。对照组经过混悬剂药物治疗后60例患者中显效为39例,有效为7例,还有14例则为无效,有效率实际为76.7%。结论:对于临床治疗患者予以溶液型的药物治疗效果较好同时安全性优良,要较混悬剂药效果更为理想,明显提升疾病治疗的效率,需要临床方面大力推广。

    作者:王少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依托咪酯与丙泊酚行无痛人流的麻醉效果监测

    目的:旨在探讨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妇科门诊收治160例拟行经无痛人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依托咪酯组80例和丙泊酚组80例,依托咪酯组行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麻醉,丙泊酚组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结果:监护并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前、麻醉后5 min、手术结束时的MAP、HR、SpO2值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评估两组患者麻醉后1 h的疼痛评分效果。结果在麻醉后5 min和手术结束时,依托咪酯组的MAP、HR检测值显著高于丙泊酚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各个时刻的SpO2检测值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依托咪酯组麻醉起效时间显著低于丙泊酚组(P<0.05);依托咪酯组意识恢复时间显著高于丙泊酚组(P<0.05)。依托咪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用于无痛人流手术的麻醉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故建议首选该麻醉剂,并选择合适镇痛药配伍。

    作者:李元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与并发症预防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与并发症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100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对常规护理进行优化,并采取并发症预防护理措施。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优化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措施,并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预防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概率,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徐高秀;付晓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的思考

    艾滋病作为一种死亡率较高的传染性疾病,对于人类社会和谐、稳定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甚至被列为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第四大杀手,是当前全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艾滋病由于自身传染性较强,所以在我国呈现出一种快速蔓延的趋势,从高危人群逐渐向一般人群发展。可以说,艾滋病带来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不仅影响到生命安全,还会造成家庭和社会不和谐问题出现,加强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是尤为关键的。由此,本文主要就艾滋病预防和控制进行思考,结合实际情况,寻求合理的控制措施,以求更好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作者:易可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喘可治注射液治疗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喘可治注射液治疗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哮喘患者78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使用喘可治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6.9%,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所有患者治疗后,PEFR与FEV1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要显著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哮喘的过程中,相对于常规治疗方法,喘可治注射液效果更为显著,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还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华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CT及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CT联合磁共振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来该院治疗的4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做CT和磁共振的检查,本组作为实验组;我们选取同时间段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患者40例,作CT以及磁共振检查,作为对照组。两组对比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CT检测正常15例,异常25例,磁共振分别为5例,35例;在早期病变上CT检测有17例,而磁共振为37例。其他疾病(脑膜炎,脑脓肿等)也被分检测出来。结论:两组比较我们发现CT及磁共振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上效果明显,并且为诊断提供了帮助。两者联合使用更能准确,清晰的表现出疾病的发病部位和范围。

    作者:郑信兵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