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肺炎通过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的效果观察

况守金

关键词:抗菌药物, 降阶梯治疗, 重症肺炎
摘要:目的:旨在探讨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样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月收治的10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抗菌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平均机械通气(MV)时间、总住院时间、检测血清PCT和CRP表达。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平均机械通气(MV)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PCT和CRP表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抗菌药物降阶梯疗法治疗中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显著缩短治疗时间和缓解炎症程度,值得推广。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亚莫利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究治疗2型糖尿病运用亚莫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把该院收治的60例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分析,将这60例患者随机的分成两个小组,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的方式,通过注射胰岛素和饮食的控制来控制血糖,观察组的患者在注射胰岛素和控制饮食治疗的基础上,还结合亚莫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在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都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P<0.05)。结论: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观察,可以看出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采用亚莫利进行治疗,效果显著,而且不会给患者带来任何不良影响,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董作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期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将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之间收治的77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法将其分为实验组42例和参照组35例。参照组患者在化疗期间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实验组在这一基础上针对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病情制定风险管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比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指标。结果:实验组42例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38%、护患纠纷发生率为2.38%、护理满意度为95.24%;参照组分别为13.16%、15.79%以及84.21%。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期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能够显著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预防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对于保障患者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颅脑外伤急诊救治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究颅脑外伤在急诊救治中的治疗方法、效果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该院急救中心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颅脑外伤患者,分析60例患者的损伤类型和临床症状表现,根据患者的急救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颅内血肿、颅骨骨折、脑挫裂伤是颅脑外伤较为常见的类型,患者会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嗜睡、昏迷、心率不齐等临床症状表现。对照组患者痊愈出院率为53.33%,观察组患者痊愈出院率为73.33%,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医生要根据颅脑外伤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和临床表现及时判断损伤类型,给予相应的急救治疗干预,急诊一体化救治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颅脑外伤的治愈率,降低患者的残疾率和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戴明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微创小横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治疗中,微创小横切口手术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腹股沟斜疝患儿82例,安排其接受微创小横切口手术。结果:82例患儿平均手术时间(10.54±1.24)min,术中出血量为2~6 ml,术后患儿有轻微痛感;术后1 d 14例患侧阴囊轻微肿胀,自行消退;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无切口裂开、感染或者睾丸坏死等并发症;平均住院(2.21±0.14)d;随访6~12个月未见复发,愈合后切口瘢痕也逐渐不明显。结论:微创小横切口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同时切口愈合美观、瘢痕小,可作为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首选术式。

    作者:毛崇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超声造影在卵巢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卵巢良性与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6例卵巢包块患者,术前行超声造影,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判定鉴别结果。结果:13例良性、8例恶性超声造影诊断结果符合病理检查结果;恶性肿块始增时间、达峰时间、渡越时间均明显低于良性肿块,但峰值强度明显高于良性肿块(P<0.05)。结论:在卵巢良恶性肿块鉴别中,超声造影有利于掌握肿瘤内血流信息,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卓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爆发性心肌炎1例的护理

    ECMO是体外膜肺氧合的简称,ECMO的原理是将体内静脉血引到体外,经过特殊材质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将静脉血引入病人动脉或静脉系统,起到代替心肺的作用,让心肺得以休息而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1]。ECMO设备的功能是暂时代替心脏(血泵)和肺(氧合器)的生理作用,与通常手术室中开展心脏直视手术应用的体外循环相似,区别在于运转时间更长[2]。一旦ECMO系统开始工作,可以完全代替患者心肺的功能,使得心肺可以得到休息而恢复。2015年4月,本院收治一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感染性休克的患儿,当天患儿突发胸闷、气促,恶心,伴呕吐一次,含少量淡血性痰液,心率增加至180次/次左右,伴SpO2降低至80%左右,经专家会诊,考虑爆发性心肌炎,予ECMO治疗,经过七天的ECOM应用,患儿顺利撤机,恢复良好,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陈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CT血管造影应用于脑血管诊断与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应用于脑血管诊断与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60例经CT血管造影检查的疑似脑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处理、研究与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CT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全方位评定并给予诊断,评价CT血管造影在诊断与治疗脑血管当中的实际价值。结果:经CT血管造影诊断,血管性病变51例,无异常9例,脑血管病变检出率为85.0%。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表明,可能患有脑动脉瘤病症19例,经检查没有发现其异常现象,其他病人与诊断一致。结论:在诊断与治疗脑血管当中,CT血管造影起到重要作用,值得大力推广运用。

    作者:徐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蒲地蓝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

    目的:分析蒲地蓝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8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蒲地蓝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疗效以及促炎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80.49%;实验组患者促炎细胞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蒲地蓝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值得临床进一步进行推广。

    作者:王玲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超声检查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单独应用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对比超声检查和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疑似乳腺癌患者125例,术后经病理诊断证实有乳腺癌的患者8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及FNAC检查,并与病理结果对比判断二者的诊断价值。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为94.25%,FNAC为98.85%,符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82.76%、73.68%,FNAC分别为94.25%、89.47%,敏感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NAC操作简单,安全快读,可较准确、敏感的诊断乳腺癌,因此,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继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肿瘤科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的探讨

    近年来,中国癌症患者的发病率表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探究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多的抗肿瘤药物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其在发挥一定的治疗效果的同时,对于患者的正常器官与组织也存在一定的损害作用,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在为肿瘤科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做好其药学监护工作非常的必要,本文就主要对肿瘤科药物治疗的药学监护予以简单探讨,结合肿瘤科临床药师在药物治疗、给药环节和患者用药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体会,总结其具体工作内容及模式,对于实际的肿瘤科患者的用药安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单孔钻颅置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研究单孔钻颅置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方法:将该院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与实验组(30例)。对照组采取非手术方案治疗,实验组采用单孔钻颅置管引流治疗。评估两组疗效并对比术后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远高于对照组的66.7%,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6月、12月时病情复发率均为0.0%,同期对照组病情复发率分别为23.3%、4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钻颅置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术后病情复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海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儿童医院门诊分诊准确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研究分析儿童医院门诊分诊准确率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908302人次的门诊分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出,门诊分诊准确率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中共进行门诊分诊908302次,其中2311人次出现分诊失误,失误率约为0.25%,平均每天分诊失误约12人。通过对影响门诊分诊准确率统计分析得出:患者与家属因素造成分诊失误率位居第一位(39.9%),其它因素依次是疾病因素(34.4%)、医护人员因素(17.1%)、管理因素(8.7%)。结论:患者与家属因素、疾病因素、医护人员因素、管理因素是影响儿童医院门诊分诊准确率的主要因素,需要通过分诊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构建科学合理的门诊分诊制度、调整完善医院管理是降低分诊失误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袁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与防范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探讨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92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风险管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风险事故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2%<10.9%),而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3.5%>84.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结论:针对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予以防范,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姜欣星;滕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手术室护理中潜在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总结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对策。方法:对于该院100例接受手术治疗患者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将其依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接受不安全因素护理干预,记录对照组和干预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护理管理认知、自身行为意向差异以及不安全因素意识情况,比较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护理管理认知、自身行为意向差异以及不安全因素意识情况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工作需要明确不安全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

    作者:成陶然;孙冬惠;万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连续低效每日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并发透析性心包炎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连续低效每日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并发透析性心包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在该院诊断并治疗的尿毒症并发透析性心包炎患者共计48例相关资料。结果:在治疗4 w时,对照组患者治愈、好转、无效人数分别为0例、3例、21例,有效率为12.5%;观察组患者治愈、好转、无效人数分别为6例、15例、3例,有效率为87.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12周时,对照组患者治愈、好转、无效人数分别为1例、4例、19例,有效率为20.8%;观察组患者治愈、好转、无效人数分别为4例、13例、7例,有效率为70.8%;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低效每日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并发透析性心包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正聪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腹腔镜治疗卵巢囊肿的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观察腹腔镜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资料选取该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行腹腔镜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共116例,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即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共58例患者,均采取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共58例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经统计,研究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后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等临床心理状态调查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情况各项评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应用护理干预不但可以有效地调节患者的心理情绪,而且可有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康予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医院政工干部如何提高整体素质使之与新医改相适应

    新医改提出“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解决对策,并提出“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因此,提高医院政工干部的整体素质可同医改相适应,这是目前值得思考的关键问题。

    作者:吕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便携式车载呼吸机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途中使用便携式呼吸机的治疗效果,以提高院前急救途中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方法:通过对该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间院前急救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转运途中使用便携式车载呼吸机治疗效果的观察与分析。结果:使用便携式呼吸机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从用机前低于90%至用机后10~20 min达到95%以上。结论:呼吸衰竭患者院前急转运救途中使用便携式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能够明显改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血氧饱和度效果明显高于使用鼻导管(鼻塞)吸氧和单纯的面罩吸氧。

    作者:李潜东;梅祖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临床路径在艾滋病合并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

    目的:就临床路径在艾滋病合并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所收治的20例艾滋病合并髋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法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0.00%,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0.00%,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都要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艾滋病合并髋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提高患者参与治疗、护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红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米索前列醇配伍缩宫素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配伍缩宫素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将136例行剖宫产手术患者,分成观察组68例、对照组68例。术后给予对照组单纯缩宫素预防出血,给予观察组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出血,比较2组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7.64%,对照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术后2 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t=17.94,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配伍缩宫素用于预防剖宫产后出血的效果良好,可有效减少术后出血情况,值得推广借鉴。

    作者:尚梦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