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谨政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12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60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予以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组间数据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患儿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郭建伟;周娟;高攀;郑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妇产科中,无痛分娩措施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该院进行分娩的正常产妇80例,随机均匀分组,对照组主要进行常规分娩,观察组主要采取无痛分娩措施进行分娩。结果:在产妇产程和分娩方式指标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产妇分娩镇痛剂产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无痛分娩措施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张会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常规结果在常见传染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200例常见传染病患者及同期接待的50名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了血常规检查,分析其结果对临床诊断的意义。结果:健康组的白细胞水平、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数目均优于传染病组,差异显著。结论:血常规结果作为辅助、鉴别诊断指标,为常见传染病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临床上应给予关注。
作者:李雪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持续质量控制在预防老年股骨骨折压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10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10)和对照组(n=100),观察组以持续质量控制管理理念为指导进行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压疮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3.64%(4/110),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为12.00%(12/100),通过χ2检验可知,两组压疮发生率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06,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t=16.208,P<0.05)。结论:持续质量控制应用于预防老年股骨骨折压疮中,可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晓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颅脑外伤在急诊救治中的治疗方法、效果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该院急救中心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颅脑外伤患者,分析60例患者的损伤类型和临床症状表现,根据患者的急救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颅内血肿、颅骨骨折、脑挫裂伤是颅脑外伤较为常见的类型,患者会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嗜睡、昏迷、心率不齐等临床症状表现。对照组患者痊愈出院率为53.33%,观察组患者痊愈出院率为73.33%,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医生要根据颅脑外伤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和临床表现及时判断损伤类型,给予相应的急救治疗干预,急诊一体化救治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颅脑外伤的治愈率,降低患者的残疾率和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戴明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本次对多种西药联合应用导致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院开具的2000张西药处方,将处方当中的西药总数量以及采取联合用药所发生的不良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一共存在1398张多种药物联合用药,占所有处方的69.90%,在1398张多种药物联合用药的处方当中,有302张处方当中的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出现,占所有处方的15.10%。结论:唯有从多方面进行控制才能够确保患临床全用药。
作者:郑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连续低效每日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并发透析性心包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在该院诊断并治疗的尿毒症并发透析性心包炎患者共计48例相关资料。结果:在治疗4 w时,对照组患者治愈、好转、无效人数分别为0例、3例、21例,有效率为12.5%;观察组患者治愈、好转、无效人数分别为6例、15例、3例,有效率为87.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12周时,对照组患者治愈、好转、无效人数分别为1例、4例、19例,有效率为20.8%;观察组患者治愈、好转、无效人数分别为4例、13例、7例,有效率为70.8%;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低效每日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并发透析性心包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正聪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该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患者共计180例,根据患者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置为对照组,双号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脑梗塞患者则在治疗期间进行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长、临床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的出现比率。结果:观察组脑梗塞患者的住院时长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8.89%高于对照组78.89%,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结论: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相关指标,同时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吞咽功能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间在该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8例,依据护理方式给予分组,对照组34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34例在一般护理中增加吞咽功能训练,对比两组间吞咽功能。结果:护理后研究组1~2级相比于对照组占有率明显较高,3~4级则相对较少,整体水平提升(P<0.05)。结论:吞咽训练的实施提高了患者吞咽功能,改善了护理质量。
作者:蔡旭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优质护理方法。方法:以该院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70例研究组(接受优质护理)和70例对照组(接受普通护理)。对比两组穿刺置管时间、穿刺时渗血量比较有差异(P<0.05)。结果:(1)两组穿刺置管时间、穿刺时渗血量比较有差异(P<0.05)(2)两组PICC相关性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以缩短肿瘤picc置管患者穿刺置管时间和减少穿刺时渗血量及并发症。
作者:张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有效护理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实施有效护理预防控制措施前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8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实施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12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护理控制有效率分别为96.67%、81.25%,观察组的疾病控制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预防控制措施可有效提高小儿手足口病的控制效果。
作者:林丽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比观察小儿腹股沟疝治疗中应用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腹股沟疝患儿按照计算机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n=24)和研究组(n=24),对照组行传统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实施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70.83%),且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45.83%),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显著,患儿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应用。
作者:王德勇;谢传信;谢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36例患肛肠疾病的患者进行围术期的护理观察,找到引起患者焦虑、无助等负面情绪的原因,为以后的肛肠疾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择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该院接受过肛肠疾病治疗并且接受了围术期的护理的患者36例,对其进行专业的围术期的心理以及生活上的护理,保证一个良好的治疗效果。结果:有29例患者经过围术期的护理得到了痊愈,这些患者都是在开始就很配合护理以及其他工作的患者,其他患者的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在生活上难以进行自我约束。结论:围术期的护理要想得到一个好的效果,就要得到一个完整的护理周期,并有患者积极的配合的基础。
作者:宋丽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5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组,各29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于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应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理、社会、认知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王爱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足月孕妇70例为研究对象,自愿采取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进行无痛分娩的孕妇35例为观察组,自然分娩的孕妇35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孕妇的产程时间,镇痛效果,产后出血等并发症情况,对比两组孕妇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镇痛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孕妇第一产程、总产程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在两组孕妇产后的出血率、失血量、新生儿窒息率相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分娩可以有效减轻孕妇的疼痛,缩短产程时间,能有效缓解胎儿窘迫,减少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较小,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艳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和探讨实施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剖宫产产妇临床影响情况。方法:随机抽选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我院妇产科进行分娩的剖宫产产妇67例。通过患者自愿原则对她们进行分组分娩护理。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给予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护理。对两组产妇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总有效率(91.89%)、新生儿Apga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76.67%),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剖宫产产妇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能够更好的放松产妇情绪,调整机体状况,提高剖宫产的成功率。
作者:顾小玲;金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肺部病变患者220例。所有患者在CT引导下经批次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并研究分析病理诊断结果。结果:220例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出恶性肿瘤190例,良性病变者24例,不能确诊病情的有6例,病理诊断准确率为97.2%。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对确诊病情具有重要的意义,且利用免疫组化可有效改善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陈小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的重点内容,也是破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有益尝试。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乡镇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简称,“基药”)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探讨解决对策,确保基药的顺利实施。
作者:王文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时治疗方式的选择及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他们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中治愈的有25例,好转的有10例,无效的有3例,总有效率为92.11%;试验组患者治愈的有15例,有效的有8例,无效的有15例,总有效率为60.53%。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的方式临床效果好于手术治疗的方法,但对于病情严重,无法进行保守治疗的患者,手术方式则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因此临床上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时,正确的选择治疗方式,把握治疗时机十分关键。
作者:朱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儿童医院门诊分诊准确率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908302人次的门诊分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出,门诊分诊准确率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中共进行门诊分诊908302次,其中2311人次出现分诊失误,失误率约为0.25%,平均每天分诊失误约12人。通过对影响门诊分诊准确率统计分析得出:患者与家属因素造成分诊失误率位居第一位(39.9%),其它因素依次是疾病因素(34.4%)、医护人员因素(17.1%)、管理因素(8.7%)。结论:患者与家属因素、疾病因素、医护人员因素、管理因素是影响儿童医院门诊分诊准确率的主要因素,需要通过分诊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构建科学合理的门诊分诊制度、调整完善医院管理是降低分诊失误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袁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