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惠
目的:观察采用护理干预对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接收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患者62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患者中,实施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沈秀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深静脉置管患者并发症及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给予密切观察,对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以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相应的预防护理,本次研究80例患者,出现静脉炎1例、感染3例、深静脉置管脱出2例、穿刺点淤血1例、血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2%。同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并发症均消失,导管均成功置留。结论:深静脉置管后患者可能发生静脉炎、感染、深静脉置管脱出、穿刺点淤血、血栓等并发症,通过护理人员加强导管置留期间的护理,可大限度的降低其损害程度与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医疗费用的支付,值得护理人员重视。
作者:李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喘可治注射液治疗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哮喘患者78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使用喘可治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6.9%,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所有患者治疗后,PEFR与FEV1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要显著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哮喘的过程中,相对于常规治疗方法,喘可治注射液效果更为显著,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还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华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与对策。方法:抽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该科行免疫学检验分析的18670份血液标本,统计不合格标本的数量,分析其不合格原因及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结果:共有375份标本不合格,不合格占比为2.01%(375/18670);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主要包括标本受到污染、溶血、标本凝固、标本量不符合要求、标本容器用错等。结论:针对标本不合格原因以及采血标本质量控制常见问题实施相应的改善措施,能够提高血液标本的免疫学检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蒋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评定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患者检查中行64层螺旋CT诊断方案的可行性。方法:筛选2013年11月至2016年5月因冠状动脉狭窄进入本院诊疗的60例患者,均予以64层螺旋CT检查,观察其检查结果,再与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所得结果客观比对。结果:结果表明,轻度狭窄患者敏感度69.62%、特异度98.88%、准确率94.48%;中度狭窄患者分别是81.54%、99.13%、96.95%;重度狭窄患者分别是91.85%、98.21%、96.57%。结论:在对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患者进行诊断时,选择64层螺旋CT方案效果显著,有助于提升准确率以及特异度,值得推荐。
作者:阚建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本文就舒适护理在外科手术室全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该院外科手术室在2015年2月至2015年7月期间接收的144例手术患者,按照入院先后时间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72例。参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入院后给予舒适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3 d的VAS评分、SAS评分均优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实施舒适护理模式可以缓解外科手术患者的疼痛感及焦虑情绪,还可改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
作者:杨银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行早期预防与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入院的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患者7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临床综合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患者评分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患者病情发展缓慢,临床治疗效果不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适合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俊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分层管理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及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未实施分层管理前护理人员10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该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实施分层管理后护理人员100例作为观察组,两组护理人员的岗位、工作年限、职称、受教育程度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两组分层管理实施前后的护理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离职率等情况。结果:两组护理人员在实施分层管理后,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和护士离职率明显降低。结论:分层管理制度的建立对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春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青年人群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0月来该院治疗消化性溃疡的35例青年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35例健康青年人为常规组,通过对比分析两组临床资料,对青年人群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并据此提出有效的护理方法。结果:饮酒、吸烟不规律饮食、精神压力、Hp感染、家族史和NSAIDs药史都可能使青年人群出现消化性溃疡。结论:引发青年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素较多,医护人员有必要根据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作者:李金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颈型颈椎病生理曲度异常患者采用力学平衡推拿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46例颈型颈椎病生理曲度异常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力学平衡推拿法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法治疗),采用 Borden 氏测量法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变化,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改善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中全部治疗有效,对照组中19例治疗有效,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82.6%,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颈椎生理曲度积分相对于治疗后均有所升高(P<0.05),但是实验组患者升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颈型颈椎病生理曲度异常患者采用力学平衡推拿法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推拿法,可有效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赵厚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比分析药物、物理、综合治疗急性主观性耳鸣的效果差异。方法:特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主观性耳鸣患者135例,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均45例。予以A组激素+金纳多药物治疗法;予以B组针灸+高压氧+耳鸣声物理治疗法;C组则综合采用A、B两组治疗方案。对三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治疗1个月后,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B两组(P<0.05)。结论:急性主观性耳鸣患者使用单一药物或物理治疗后,其疗效大致相同,而综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疗法。
作者:马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我院处方质量及用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2015年度门诊处方点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主要不合理类型为书写错误、超时用药、诊断不明确等。结论:经干预,不合理情况得到改善,但仍需持续改进。
作者:汤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腰腿痛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措施,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抽取120例腰腿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则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不同的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腰腿痛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大大提高了互患满意度,值得积极推广。
作者:陈阿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由心肌缺乏血液而导致的坏死我们通常定义为心肌梗死。心肌坏死通常是建立在冠状动脉发生病变的基础之上,表现为冠状动脉在极短的时间内提供的血量急剧的减少甚至停止供血,从而导致心肌长时间处于较严重的缺血状态。在患者中其并发症通常表现为胸部剧痛、全身感觉发热、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以及相应的有关病症的标记物数量不断的增加,同时患者的心电图也会发生较大的改变。在冠心病比较严重的分类当中,其多表现为心率处于不正常的状态、心力发生急剧的衰竭和出现心源而导致的休克。
作者:王丽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ACEI类药物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前术后血肌酐的影响。方法:所有病例均在造影前、造影后72 h内抽血查血清肌酐。结果:ACEI组肌酐在造影术后未见增加,甚至有下降。无一例造影剂肾病发生。结论:ACEI类药物对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杨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就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在血糖达标率、血压达标率、遵医嘱用药依从性、饮食疗法依从性、运动疗法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就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其血糖和血压,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银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该院将收治的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分段随机化分组,对照组选择五官超短波电疗机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以及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效果显著,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总有效率以及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作者:赵瑞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辅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yynw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9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46例,采用独活寄生汤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晨僵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疼痛指数、关节功能障碍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辅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仅使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使用格列美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并就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展开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情况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快速控制患者血糖,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雨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常规结果在常见传染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200例常见传染病患者及同期接待的50名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了血常规检查,分析其结果对临床诊断的意义。结果:健康组的白细胞水平、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数目均优于传染病组,差异显著。结论:血常规结果作为辅助、鉴别诊断指标,为常见传染病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临床上应给予关注。
作者:李雪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