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瑞福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优质护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75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孕妇单纯接受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行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并由患者对护理情况进行满意度打分。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感染、剖宫产率总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但减少孕妇产后出血、感染和剖宫产的几率,更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代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免疫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186例该院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各84例,2组均给予常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免疫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免疫治疗在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明显,其可以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作者:冉冬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颅脑外伤在急诊救治中的治疗方法、效果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该院急救中心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颅脑外伤患者,分析60例患者的损伤类型和临床症状表现,根据患者的急救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颅内血肿、颅骨骨折、脑挫裂伤是颅脑外伤较为常见的类型,患者会伴随有不同程度的嗜睡、昏迷、心率不齐等临床症状表现。对照组患者痊愈出院率为53.33%,观察组患者痊愈出院率为73.33%,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医生要根据颅脑外伤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和临床表现及时判断损伤类型,给予相应的急救治疗干预,急诊一体化救治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颅脑外伤的治愈率,降低患者的残疾率和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戴明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临床应用时的优势。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7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9例,实验组患者在治疗时采用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辛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的缓解情况和心电图的改善状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程度及心电图情况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实验组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改善程度更有优势,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及推广。
作者:曹怡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本文主要结合男护士的心理特点,分析总结男护士带教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强化男护士的心理素质,激发工作兴趣,提高男护士对专业角色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更好的适应护理工作,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莫显祥;周爱花;尹雪冰;袁燕霞;邵卫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4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病例均分为两组。实验组21例,患者用药多索茶碱;对照组21例,患者用药氨茶碱。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观察患者哮喘症状消失情况及肺通气功能变化。结果:实验组治疗显效率(52.38%)和总有效率(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显效率(28.57%)和总有效(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用药并发症(4.76%)低于对照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均显著优于氨茶碱,可作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优选药物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聪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美沙拉秦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美沙拉秦治疗,观察组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8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秦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钟陈怡;孟琦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措施在骨科卧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骨科收治的卧床患者12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骨科卧床患者,可以明显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以进行大力的临床推广。
作者:周孝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舌侧正畸粘结技术的临床护理配合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在该院行舌侧正畸粘接治疗后采取临床护理配合患者120例,对其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满意度90%,其中非常满意为50例、满意为58例、一般为19例、不满意为2例。结论:在舌侧正畸粘结治疗前以及整个治疗过程中,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配合,能够切实的提升治疗效率,同时通过调查分析也充分证实可以达到提升服务满意度的效果。
作者:肖曦;梅源元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旨在掌握本院抗菌药不合理使用情况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住院并接受抗菌药治疗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抗菌药使用及病情诊疗和辅助检查等在院治疗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在201例手术患者中,1类手术预防性抗菌药使用情况,手术当日比例为53.19%,术前比例为29.79%,总比例为82.98%;2类手术预防性抗菌药使用情况,手术当日比例为43.19%,术前比例为33.33%,总比例为77.08%;3类手术预防性抗菌药使用情况,手术当日比例为41.67%,术前比例为33.33%,总比例为75%,三种手术防性抗菌药使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理用药患者共135例中,联用不适宜患者比例25.93%;用法用量不适宜患者比例25.93%;溶媒选择不适用患者比例32.59%,用法用量不适宜比例高(P<0.01),不合理用药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合理用药比例(P<0.01)。结论:分析医院抗菌药合理用药情况,找出存在问题及原因,制订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为我国医疗质量提高创造条件。
作者:刘银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病情和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对36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观察,归纳、总结其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患者治愈率明显提高,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再次出血和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得到有效避免。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入院后病情得到有效评估、收集信息客观、准确,观察和给予的护理措施及时、得当,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缩短平均住院日,切实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作者:徐纯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手指皮肤缺损采取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修复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接诊的手指皮肤缺损患者76例进行研究,根据修复皮瓣不同分为2组,研究组40例采取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修复,对照组36例则采取髂腹皮瓣游离修复,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也多于对照组(P>0.05),但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皮瓣Ⅰ期愈合率更高(P<0.05),随访半年满意率更高(P<0.05)。结论: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尽管手术时间较长,但是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Ⅰ期愈合率高,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率更高,值得借鉴。
作者:韩伟杰;刘建标;柴润千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发作期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取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该院接诊的急性发作期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70例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以常规治疗加庆大霉素+地塞米松+α糜蛋白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则以常规治疗加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并采取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肺部湿罗音等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发作期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以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而且可以缩短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值得借鉴。
作者:王敏;李晶;高玉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并睾丸炎患者时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流行性腮腺炎并睾丸炎患者共86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接受西医治疗,观察组则结合中医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6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5.3%,P<0.05)。结论:在流行性腮腺炎并睾丸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迅速恢复患者体温,消除睾丸的疼痛与肿胀,患者预后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彦肃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CT联合磁共振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来该院治疗的4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做CT和磁共振的检查,本组作为实验组;我们选取同时间段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患者40例,作CT以及磁共振检查,作为对照组。两组对比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CT检测正常15例,异常25例,磁共振分别为5例,35例;在早期病变上CT检测有17例,而磁共振为37例。其他疾病(脑膜炎,脑脓肿等)也被分检测出来。结论:两组比较我们发现CT及磁共振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上效果明显,并且为诊断提供了帮助。两者联合使用更能准确,清晰的表现出疾病的发病部位和范围。
作者:郑信兵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对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时治疗方式的选择及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他们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中治愈的有25例,好转的有10例,无效的有3例,总有效率为92.11%;试验组患者治愈的有15例,有效的有8例,无效的有15例,总有效率为60.53%。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的方式临床效果好于手术治疗的方法,但对于病情严重,无法进行保守治疗的患者,手术方式则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因此临床上在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时,正确的选择治疗方式,把握治疗时机十分关键。
作者:朱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剖宫产产妇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之后的乳汁分泌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该院进行剖宫产,并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的6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外抽取我院进行剖宫产但是仅接受常规护理的6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泌乳时间和72消失的泌乳量。结果: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之后,观察组产妇的平均泌乳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72 h平均泌乳量明显多余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可以有效的促进剖宫产产妇的乳汁分泌,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作者:左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并对其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心血管重症的临床疗效作出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通过分组观察的方式进行,将该院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入诊治的64例心血管重症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可分为药物组和反搏组,两组中均有32例患者。药物组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方式,反搏组则采用主动脉球囊反博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经治疗后的病情好转及稳定情况,并对其用药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尿量等指标变化情况,还需记录其脑钠肽及多巴胺用量等数据。结果:经记录数据分析可知,反搏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明显优于药物组的81.25%,且猝死例数差距也较为明显,其疗效指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疗效判定指标数据可知,反搏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尿量变化等指标数据治疗后改善数据均优于药物组(P<0.05)。对两组脑钠肽及多巴胺用量改善数据分析可知,两组较治疗前数据均有改善,但反搏组的数据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可见其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优势。结论:在对心血管重症患者实施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可有效稳定病情,降低猝死率,并可有效改善各项疾病指标,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疗效,可在临床上进行积极推广。
作者:郭鹏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胸部X线联合CT在肺部感染早期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早期肺部感染患者55例,观察对比本组患者经单纯X线与X线联合CT检查肺部感染早期的阳性诊断率。结果:X线联合CT对肺部感染早期的阳性诊断率为94.55%,高于单纯X线的(81.82%,P<0.05)。结论:胸部X线与CT诊断早期肺部感染效果可靠,有效保证了患者的诊疗质量。
作者:吴丽君;王君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已经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其中社区护士作为该团队中的主力军,对提高家庭团队服务有效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本文中,为进一步分析社区护理在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中的作用,笔者选择慢性管管理为例,于下文中从多个方面与多个角度展开论述。
作者:汪纪香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