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陈怡;孟琦贤
胃癌的预后与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组织类型、生物学行为以及治疗措施密切相关,早期胃癌诊断结果影响治疗时机,高效准确的诊断早期胃癌有利于尽早治疗,提高患者预后质量。本文主要论述早期胃癌放射诊断现状以及进展。
作者:曹建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期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将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之间收治的77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法将其分为实验组42例和参照组35例。参照组患者在化疗期间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实验组在这一基础上针对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病情制定风险管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比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指标。结果:实验组42例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38%、护患纠纷发生率为2.38%、护理满意度为95.24%;参照组分别为13.16%、15.79%以及84.21%。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期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能够显著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预防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对于保障患者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的重点内容,也是破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有益尝试。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乡镇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简称,“基药”)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探讨解决对策,确保基药的顺利实施。
作者:王文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防治腰椎压缩性骨折腹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腰椎压缩性骨折腹胀患者20例。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发生腹胀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比较两组患者腹胀缓解率的时候发现观察组患者缓解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腰椎压缩性骨折腹胀患者治疗期间,予以其护理干预模式,给予其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腹胀情况,同时还能够降低腹胀的发生,有利于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陈秋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下治疗宫外孕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宫外孕患者84例。随机分2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在腹腔镜治疗期间实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治疗中采取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外孕患者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治疗的时候,予以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产妇临床护理满意度,降低产妇焦虑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且还可降低产妇并发症的发生,可推广应用。
作者:杜建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耳穴埋籽、穴位按摩联合止吐药物预防肿瘤介入化疗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肿瘤介入科行介入治疗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使用止吐药的基础上联合耳穴埋籽及穴位按摩,对照组采用止吐药单药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干预后的效果观察。结果:观察组中控制16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中控制9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75%。结论:耳穴埋籽、穴位按摩联合止吐药物预防肿瘤介入化疗术后恶心呕吐疗效显著,显著提高患者舒适度且病人满意度较高,今后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丁凯凯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运用药物及辅助方式有效提高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水平。方法:该院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入住妇产科手术患者1886例,其中妇科患者804例,产科患者1082例,通过药物镇痛、抚触、指压穴位、膀胱区热敷,及必要的心理疏导,使患者的疼痛程度得以缓解。结果:通过药物镇痛、抚触、指压穴位及必要的心理疏导,患者术后均安全度过疼痛期,遵医嘱按时出院。
作者:郭美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混合痔行PPH术前后的肠道及肛周管理。方法:对PPH术治疗的118例混合痔患者,术前进无渣半流饮食、术前晚清洁灌肠、术日晨静滴抗生素、术后指导合理饮食,控制2d内不排便。术后第二日予切口换药,每次排便后均予中药熏洗,健康宣教,康复指导等。结果:患者肠道清洁,无术后感染发生,术后6~12 h下床活动,平均住院5~7 d,治愈出院。结论:做好PPH术前后的肠道及肛周管理,是减少患者痛苦,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作者:高爱平;沈燕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索临床治疗时采用临床中药剂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之间接受临床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实际研究对象,依据计算机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划分为均等两个小组,分别是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均分配患者60例,对照组予以混悬剂型中成药剂治疗,实验组利用溶液型的中药予以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实际治疗效果以及相应的不良反应实际状况。结果:实验组经过溶液型的中药药物治疗后60例患者中显效为50例,有效为6例,还有4例则为无效,有效率实际为93.3%。对照组经过混悬剂药物治疗后60例患者中显效为39例,有效为7例,还有14例则为无效,有效率实际为76.7%。结论:对于临床治疗患者予以溶液型的药物治疗效果较好同时安全性优良,要较混悬剂药效果更为理想,明显提升疾病治疗的效率,需要临床方面大力推广。
作者:王少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给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护理手段,观察并分析护理效果。方法:以该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4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手段,对比并分析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及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且患者的住院时间较短,住院费用较低。两组数据差异较大(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童文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偏头痛应用西比灵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门诊偏头痛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38例应用西比灵与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观察组),38例单独应用西比灵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36/38),较对照组的76.32%(29/38)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4、8 w,观察组的头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偏头痛应用西比灵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头痛症状消退,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小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胃息肉患者内镜下黏膜切除围术期实施优质护理的价值进行评估。方法:筛选2014年01月至2016年06月因胃息肉进入该院实施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3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15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研究组内15例则加行优质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手术质量及满意度。结果:经救护后,对照组15例有效率66.67%,满意度80.00%;研究组内15例有效率93.33%,满意度93.33%(P<0.05)。结论:选择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对胃息肉患者展开救治时,配合落实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手术效果,并取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徐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资料选取该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行腹腔镜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共116例,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即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共58例患者,均采取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共58例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经统计,研究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后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等临床心理状态调查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情况各项评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应用护理干预不但可以有效地调节患者的心理情绪,而且可有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康予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太仓市2008~2014年梅毒流行状况,为指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太仓市2008~2014年梅毒病例资料,并统计分析。结果:太仓市2008~2014年,梅毒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女性患者的发病率高于男性患者,其中年龄在21~45岁间的患者发病率为55.37%;在46~60岁的发病率为27.03%;大于60岁的患者发病率为5.14%,21~45岁属于梅毒高发期。结论:根据太仓市2008~2014年梅毒流行状况,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极为必要。
作者:严一成;田海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ICU患者经集束化护理预防压疮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至今我院ICU患者,所有患者无血液系统疾病,无皮肤破溃、糜烂。分为:研究组(接受集束化护理预防压疮)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结果:(1)研究组和党组织ICU住院期间压疮发生率分别为1.4%、10%比较有差异(P<0.05)(2)两组患者对护士护理满意度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文认为集束化护理可以减少ICU患者压疮的发生,还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作者:章晓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并对其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心血管重症的临床疗效作出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通过分组观察的方式进行,将该院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入诊治的64例心血管重症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可分为药物组和反搏组,两组中均有32例患者。药物组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方式,反搏组则采用主动脉球囊反博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经治疗后的病情好转及稳定情况,并对其用药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尿量等指标变化情况,还需记录其脑钠肽及多巴胺用量等数据。结果:经记录数据分析可知,反搏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明显优于药物组的81.25%,且猝死例数差距也较为明显,其疗效指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疗效判定指标数据可知,反搏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尿量变化等指标数据治疗后改善数据均优于药物组(P<0.05)。对两组脑钠肽及多巴胺用量改善数据分析可知,两组较治疗前数据均有改善,但反搏组的数据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可见其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优势。结论:在对心血管重症患者实施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可有效稳定病情,降低猝死率,并可有效改善各项疾病指标,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疗效,可在临床上进行积极推广。
作者:郭鹏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作者报告了4例在皮肤科临床上不合理(滥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并进行了讨论;目的在于提醒皮肤科临床工作中要重视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陈虎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抑制正常骨髓造血。淋巴瘤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是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白血病和淋巴瘤病因尚未明确,与某些因素有关,如病毒感染、电离辐射、化学因素、遗传因素等。近的研究提示,基因的甲基化及染色体某些区域缺失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在此,简要阐述Wnt信号途径及其受体分子与血液恶性肿瘤的关系。
作者:江棋;徐小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本次主要对小儿四肢骨折并发症运用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的观察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收治骨折患者104例,并给予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结果:所以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未出现感染、畸形愈合等患者,总优良率98.00%;所以患儿上肢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5.12±2.34)w,取出时间为(14.23±1.01)w,下肢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9.56±3.12)w,取出时间为(20.71±3.44)w。结论:小儿四肢骨折运用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效果确切,对于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是有效的处理方法。
作者:袁悦;孙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析小儿支气管肺炎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肺功能和疗效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86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比较和分析两组的疗效与肺功能。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肺功能改善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不仅可以使临床疗效提高,还能改善肺功能,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杨锡芝;郄博欣;杨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