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整体护理体会

褚璇

关键词: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肝脏恶性肿瘤, 整体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整体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接受肝脏恶性肿瘤治疗的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并采取整体护理,以患者并发症情况、满意度及住院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整体护理,35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1.4%,且经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患者并发症全部消除;再有,经过整体护理,有32例患者满意,满意度为91.4%;另外,患者住院时间为(9.8±2.1)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8.12±1.32)h,可见住院情况良好,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整体护理,针对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患者,可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确保患者满意度、优化住院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中所收治的120例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实施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临床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临床护理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给予临床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新功能状况,降低心律失常复发率,使病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降低生命安全风险。

    作者:张丽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1例外科术后急性肺栓塞的抢救及抗凝药物的护理

    肺栓塞(PE )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1]。外科术后患者由于长期卧床,缺少活动或使用止血药物、肢体、软组织严重创伤、原发下肢血管性疾病、合并慢性心肺疾病,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引起肺栓塞[2]。

    作者:项琳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一次性与常规根管治疗术治疗急性牙髓炎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究一次性根管与常规根管治疗用于急性牙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该院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间接收的急性牙髓炎患者中抽取72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原则分成A组和B组,各36例,A组实施一次性根管治疗,B组采用常规根治疗术治疗,对比两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A组近期疗效较B组高,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经过1年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牙髓炎患者采用一次性和常规根管治疗的长远效果相当,但一次性根管治疗的近期疗效更佳。

    作者:邰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舌侧正畸粘接技术的临床护理配合

    目的:对舌侧正畸粘结技术的临床护理配合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在该院行舌侧正畸粘接治疗后采取临床护理配合患者120例,对其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满意度90%,其中非常满意为50例、满意为58例、一般为19例、不满意为2例。结论:在舌侧正畸粘结治疗前以及整个治疗过程中,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配合,能够切实的提升治疗效率,同时通过调查分析也充分证实可以达到提升服务满意度的效果。

    作者:肖曦;梅源元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模拟病人在《西医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对疾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理论、知识以及技能等临床课程内容都隶属于西医诊断学的范畴。而在实际的讲授过程中,临床基本技能是医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的基本内容,同时在医学院校的教学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医学生参与临床实践的机会并不多,主要的原因就是典型病例不充足,或者是部分病人不喜欢与见习医生进行配合,害怕使自己受到伤害。由此可见,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模拟病人的方法十分有必要,不仅能够有效地弥补病人本身的不足,而且还能够为学生实践提供机会,使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断提升。与此同时,还可以使医学生同患者或者是家属的沟通能力得到锻炼,更好地增强教学的效果。

    作者:李春雨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对原发性高血压采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来该院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30例常规组患者接受硝苯地平治疗,3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均有所改善,而且研究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比常规组约高17%,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差距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片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推广使用价治疗值。

    作者:张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常规指标及生化指标的特点分析

    目的:总结老年AMI患者血常规各项指标与生化指标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该卫生院收治的的40例老年AMI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研究对照组,采集两组研究成员空腹外周静脉血,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患者血液样本进行血常规检查与血生化分析,对比总结老年AMI患者血常规指标与血生化指标特点。结果:研究组患者WBC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外,患者 RBC、Plt、Hb三项指标浓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贫血症状比例(40.00%)显著高于对照组(17.50%),各项血生化指标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老年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诊断过程中应该关注老年AMI患者血常规、血生化各项生物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免出现漏诊、误诊情况,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作者:黄晴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个体化延续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5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个体化延续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明显更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延续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和控制患者的血压,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星星;孙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方式对术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方式对术后吻合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88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4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术后采取人工吻合,观察组采用机械吻合。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情况。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吻合时间要短于对照组(P<0.05);而在对比治疗费用的时候,对照组要低于观察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吻合瘘发生率与吻合狭窄率的时候,发现两组患者吻合瘘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而观察组患者吻合狭窄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比人工吻合操作方法,食管癌患者实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食管胃机械吻合操作更简单,效果更显著,但会增加治疗吻合费用,提高吻合狭窄率,临床实践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吻合方式,以期获得佳吻合效果。

    作者:张启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发作期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取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该院接诊的急性发作期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70例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以常规治疗加庆大霉素+地塞米松+α糜蛋白雾化吸入治疗,研究组则以常规治疗加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并采取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肺部湿罗音等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发作期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以沐舒坦雾化吸入治疗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而且可以缩短症状与体征消失时间,值得借鉴。

    作者:王敏;李晶;高玉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策的探讨

    目的: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病情和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对36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观察,归纳、总结其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患者治愈率明显提高,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再次出血和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得到有效避免。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入院后病情得到有效评估、收集信息客观、准确,观察和给予的护理措施及时、得当,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缩短平均住院日,切实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作者:徐纯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病人的观察与护理55例

    目的:本研究主要是为了思考和讨论关于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病人的观察与护理的相关内容。方法:本研究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病人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共选取55例患者进行研究,选择这55例患者对他们进行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病人的观察与护理,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这55例患者均进行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病人的观察与护理,一旦有患者出现问题应该及时诊治,终发现有1例患者死亡,48例患者经过观察和护理后恢复状态良好,另外6例患者出现轻度神经问题。结论: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及时才能保证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病人在术后的观察和护理有效果。

    作者:李长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人性化护理在普外护理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人性化护理在普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普外科收治的1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57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另57例为研究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与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普外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丽;张旖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对比药物、物理、综合治疗急性主观性耳鸣的效果差异

    目的:对比分析药物、物理、综合治疗急性主观性耳鸣的效果差异。方法:特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主观性耳鸣患者135例,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均45例。予以A组激素+金纳多药物治疗法;予以B组针灸+高压氧+耳鸣声物理治疗法;C组则综合采用A、B两组治疗方案。对三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治疗1个月后,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B两组(P<0.05)。结论:急性主观性耳鸣患者使用单一药物或物理治疗后,其疗效大致相同,而综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疗法。

    作者:马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

    目的:给予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护理手段,观察并分析护理效果。方法:以该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4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手段,对比并分析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及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且患者的住院时间较短,住院费用较低。两组数据差异较大(P<0.05)。结论: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童文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第Ⅰ类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在我院的应用分析

    目的:对本妇幼保健院第Ⅰ类精神药品及麻醉药品的运用情况作系统化评估,以期为合理使用该类药品提供有效的参考凭据。方法:以限定日剂量DDD法对该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间第Ⅰ类精神药品及麻醉药品运用情况作出系统化的调查统计,并作科学的用药评估。结果:本妇幼保健院在调查期内共使用到3种第Ⅰ类精神药品,11种麻醉类药品。当中,除了芬太尼以外,各种药品的DUI值都低于1。结论:本妇幼保健院各种第Ⅰ类精神药品及麻醉药品运用指标基本达到规范用药标准。

    作者:李茂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胰岛素泵与胰岛素强化降糖对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的功能改善作用

    目的:探究胰岛素泵与胰岛素强化降糖对初发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的功能改善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82例初发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强化治疗,研究组应用胰岛素泵持续进行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FPG(空腹血糖)及2 hPG(餐后2h血糖)变化及胰岛β细胞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均明显下降,研究组血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β细胞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研究组患者改善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初发糖尿病患者予以胰岛素泵治疗,有效降低血糖同时,还可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爱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儿童医院门诊分诊准确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研究分析儿童医院门诊分诊准确率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908302人次的门诊分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出,门诊分诊准确率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中共进行门诊分诊908302次,其中2311人次出现分诊失误,失误率约为0.25%,平均每天分诊失误约12人。通过对影响门诊分诊准确率统计分析得出:患者与家属因素造成分诊失误率位居第一位(39.9%),其它因素依次是疾病因素(34.4%)、医护人员因素(17.1%)、管理因素(8.7%)。结论:患者与家属因素、疾病因素、医护人员因素、管理因素是影响儿童医院门诊分诊准确率的主要因素,需要通过分诊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构建科学合理的门诊分诊制度、调整完善医院管理是降低分诊失误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袁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呼吸道感染的患儿92例,根据随机的分配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治疗应用利巴韦林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应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瑞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30072)治疗,两组患儿在治疗结束后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的有效率95.7%显著性的高于对照组的总的有效率(65.2%,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较少。结论:在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中应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的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少,为选择临床中提高小儿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作者:袁正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经纤支镜肺活检术病人的护理心得与体会

    目的:探究对行纤支镜肺活检术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4年7月至2016年4月间在该院进行纤支镜肺活检术的患者64例,依照随机投掷法给予分组,对照组32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32例在常规护理中增加干预措施,对比两组负性情绪。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疼痛程度相比于对照组降低改善(P<0.05)。结论:通过干预措施的应用降低了患者负性情绪,护理质量提升。

    作者:廖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