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红梅
目的:探讨手指皮肤缺损采取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修复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接诊的手指皮肤缺损患者76例进行研究,根据修复皮瓣不同分为2组,研究组40例采取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修复,对照组36例则采取髂腹皮瓣游离修复,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也多于对照组(P>0.05),但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皮瓣Ⅰ期愈合率更高(P<0.05),随访半年满意率更高(P<0.05)。结论: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尽管手术时间较长,但是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Ⅰ期愈合率高,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率更高,值得借鉴。
作者:韩伟杰;刘建标;柴润千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评价氨溴索与地塞米松联用对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重症吸入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儿家属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地塞米松治疗)及研究组(氨溴索与地塞米松联用治疗)各40例,评价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5%,与对照组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与地塞米松联用治疗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疗效确切,可作为临床优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柴逸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了解银川市某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参加体检的5922名居民的生化检测结果,并对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C、TG测定值在年龄间有显著性差异。ALT、AST、TBIL无显著性差异,UA,CR在性别间有显著差异。结论:TC、TG阳性率偏高,应有针对性地对本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加强宣传力度,多方面普及健康知识,倡导合理饮食和良好的生活方式。
作者:孟勇;陈慧英;张宁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探讨胃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瘤的临床诊治方法及预后情况,为患者早期诊断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某院在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内收治的经内镜及病理证实的胃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瘤患者2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对20例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等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治疗方面,20例患者均行内镜下治疗,其中,4例患者行电凝电切、10例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6例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1例患者ESD治疗后另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出院后,对其不定期随访5~24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转移或复发。结论:及早发现并治疗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瘤,治疗效果理想,基本不会转移或复发。
作者:曹刚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病情和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通过对36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观察,归纳、总结其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患者治愈率明显提高,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再次出血和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得到有效避免。结论: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入院后病情得到有效评估、收集信息客观、准确,观察和给予的护理措施及时、得当,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缩短平均住院日,切实解决患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作者:徐纯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资料选取该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行腹腔镜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共116例,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即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共58例患者,均采取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共58例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经统计,研究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后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等临床心理状态调查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情况各项评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应用护理干预不但可以有效地调节患者的心理情绪,而且可有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康予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常规结果在常见传染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200例常见传染病患者及同期接待的50名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了血常规检查,分析其结果对临床诊断的意义。结果:健康组的白细胞水平、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数目均优于传染病组,差异显著。结论:血常规结果作为辅助、鉴别诊断指标,为常见传染病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临床上应给予关注。
作者:李雪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产后母乳不足的相关因素,总结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随机选取该院109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孕期合并症或并发症以及产褥期疾病、产前及妊娠中后期护理等和产后母乳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自然分娩产妇母乳量优秀率(77.4%)明显高于难产产妇(25.0%)、剖宫产产妇(23.3%),而且剖宫产产妇母乳量较差率(14.0%)明显高于自然分娩产妇(3.2%),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产妇母乳量优秀率(73.0%)明显高于孕产期合并症或并发症产妇(30.0%)、产褥期疾病产妇(30.0%)、产时产后出血产妇(22.2%),差异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一般产妇母乳量优秀率(42.9%)明显低于护理良好产妇(59.7%,P<0.05)。结论:为了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建议产妇自然分娩,并且做好产妇孕产期保健工作以及护理工作。
作者:吴琼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采用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一般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个性化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临床总体疗效较高,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同时,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个性化护理,不仅可以使治疗效果提高,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郄博欣;杨锡芝;杨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感染科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并评介其效果。方法:将在该科的护理实习生96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式带教方法,比较两组理论,操作成绩及护生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考核。结果:两组护理实习生在出科考试成绩(理论操作)及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路径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能使护生尽快掌握和适应临床科室的工作需求,提高了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作者:杨艳红;周玲;蔡永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该院接收2型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A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B组给予综合护理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质量。结果:护理后,B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生存质量均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2型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陶泽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与氨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4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病例均分为两组。实验组21例,患者用药多索茶碱;对照组21例,患者用药氨茶碱。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观察患者哮喘症状消失情况及肺通气功能变化。结果:实验组治疗显效率(52.38%)和总有效率(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显效率(28.57%)和总有效(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用药并发症(4.76%)低于对照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多索茶碱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均显著优于氨茶碱,可作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优选药物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聪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蒲地蓝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8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蒲地蓝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疗效以及促炎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80.49%;实验组患者促炎细胞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蒲地蓝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值得临床进一步进行推广。
作者:王玲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并睾丸炎患者时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流行性腮腺炎并睾丸炎患者共86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接受西医治疗,观察组则结合中医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6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5.3%,P<0.05)。结论:在流行性腮腺炎并睾丸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迅速恢复患者体温,消除睾丸的疼痛与肿胀,患者预后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彦肃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新医改提出“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解决对策,并提出“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因此,提高医院政工干部的整体素质可同医改相适应,这是目前值得思考的关键问题。
作者:吕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低剂量CT技术发展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在该院接受CT成像检查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所有患者分别采用常规剂量CT技术和低剂量CT技术进行扫描检查,以两种剂量扫描对患者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患者分别经相应扫描检查后,常规剂量CT技术扫描加权指数为13.21 mGy,明显高于低剂量CT技术扫描加权指数6.51 mGy;两种剂量图像质量比较,常规剂量与低剂量CT技术优良率分别为96.4%、94.6%,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低剂量CT技术对身体头颅、腹部、心脏冠脉、胸部、颅面等方面进行检查,不仅能够确保图像质量,且能满足诊断需求,同时减少了对患者的辐射伤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顾吉军;戴晓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是否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将该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2014年1-12月收治的61例患者,此期间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观察组为2015年1~12月收治的64例患者,此期间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比较两组医患满意度、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医患满意度及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泌尿外科临床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陈欣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白内障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研究要求,在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来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中以盲抽的方式选取76例,按照随机等分原则,将其分为人数相同的对照组和路径组,每组各有3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护理中施行常规护理,而路径组患者在护理中则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施行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路径组在平均住院时间、生活质量、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上和对照组相比,均比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白内障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有效改善其负性情绪,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更为满意,应用推广价值高。
作者:黄庆庆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行早期预防与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入院的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患者7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临床综合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患者评分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患者病情发展缓慢,临床治疗效果不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适合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俊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就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在血糖达标率、血压达标率、遵医嘱用药依从性、饮食疗法依从性、运动疗法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就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其血糖和血压,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银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