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内障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研究

黄庆庆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 白内障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白内障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基于研究要求,在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来院治疗的白内障患者中以盲抽的方式选取76例,按照随机等分原则,将其分为人数相同的对照组和路径组,每组各有3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护理中施行常规护理,而路径组患者在护理中则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施行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路径组在平均住院时间、生活质量、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上和对照组相比,均比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白内障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有效改善其负性情绪,缩短住院时间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对护理服务更为满意,应用推广价值高。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该院接收2型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A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B组给予综合护理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质量。结果:护理后,B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生存质量均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2型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陶泽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美沙拉嗪单独和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分析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美沙拉嗪单独治疗与美沙拉嗪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不同疗效。方法:选取该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美沙拉嗪单独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美沙拉嗪联合泼尼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美沙拉嗪联合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金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超声检查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单独应用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对比超声检查和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疑似乳腺癌患者125例,术后经病理诊断证实有乳腺癌的患者8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及FNAC检查,并与病理结果对比判断二者的诊断价值。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为94.25%,FNAC为98.85%,符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82.76%、73.68%,FNAC分别为94.25%、89.47%,敏感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NAC操作简单,安全快读,可较准确、敏感的诊断乳腺癌,因此,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继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全科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全科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诊的心力衰竭患者9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将他们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0例,按照常规西医治疗,而研究组50例,按照全科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进行观察,记录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研究组治疗后LVEF、LVWP及LV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科治疗心力衰竭可以提高临床效果,同时更好地改善超声心动图指标,值得借鉴。

    作者:彭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美沙拉秦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美沙拉秦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美沙拉秦治疗,观察组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8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秦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钟陈怡;孟琦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胆汁反流性胃炎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胆汁反流性胃炎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8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随机数字法将82例患者分成两组,其中41例患者应用西药治疗设为对照组,另外41例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7.6%,对照组治愈率80.5%,观察组治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治愈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潘立强;胡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分析

    目的:对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进行分析和探讨,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3年3月11日至2014年3月11日期间在该院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中实施常规的质量控制,以此作为对照组,于2014年3月11日至2015年3月11日期间在该院实验室输血检验中实施针对性质量控制,以此作为实验组,质量控制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院内感染率及质量控制评分。结果:实验组的质量控制评分为(93.45±10.08)分,对照组的质量控制评分为(79.34±10.5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院内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中实施质量控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有效减少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院内感染率,提高输血检验质量。

    作者:张秋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病人的观察与护理55例

    目的:本研究主要是为了思考和讨论关于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病人的观察与护理的相关内容。方法:本研究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病人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共选取55例患者进行研究,选择这55例患者对他们进行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病人的观察与护理,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这55例患者均进行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病人的观察与护理,一旦有患者出现问题应该及时诊治,终发现有1例患者死亡,48例患者经过观察和护理后恢复状态良好,另外6例患者出现轻度神经问题。结论: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及时才能保证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病人在术后的观察和护理有效果。

    作者:李长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与防范

    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探讨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92例神经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风险管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风险事故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2%<10.9%),而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3.5%>84.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结论:针对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护理风险予以防范,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故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姜欣星;滕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一次性与常规根管治疗术治疗急性牙髓炎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究一次性根管与常规根管治疗用于急性牙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该院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间接收的急性牙髓炎患者中抽取72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原则分成A组和B组,各36例,A组实施一次性根管治疗,B组采用常规根治疗术治疗,对比两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A组近期疗效较B组高,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经过1年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牙髓炎患者采用一次性和常规根管治疗的长远效果相当,但一次性根管治疗的近期疗效更佳。

    作者:邰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PCT、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91例,经痰培养检测将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成感染组102例及非感染组89例,同时收集118例COPD稳定期在门诊随访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PCT、hs-CRP。结果:AECOPD组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组(P<0.01);AECOPD感染组患者血清PCT及hs-CRP水平高于非感染组与COPD稳定期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ECOPD非感染组患者血清PCT及hs-CRP水平与COPD稳定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COPD组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且其中感染组患者PCT、hs-CRP明显高于非感染组与稳定期组,二者联合测定,有助于判断COPD严重程度及急性加重的诱发因素。

    作者:吴颖;高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爆发性心肌炎1例的护理

    ECMO是体外膜肺氧合的简称,ECMO的原理是将体内静脉血引到体外,经过特殊材质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将静脉血引入病人动脉或静脉系统,起到代替心肺的作用,让心肺得以休息而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1]。ECMO设备的功能是暂时代替心脏(血泵)和肺(氧合器)的生理作用,与通常手术室中开展心脏直视手术应用的体外循环相似,区别在于运转时间更长[2]。一旦ECMO系统开始工作,可以完全代替患者心肺的功能,使得心肺可以得到休息而恢复。2015年4月,本院收治一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感染性休克的患儿,当天患儿突发胸闷、气促,恶心,伴呕吐一次,含少量淡血性痰液,心率增加至180次/次左右,伴SpO2降低至80%左右,经专家会诊,考虑爆发性心肌炎,予ECMO治疗,经过七天的ECOM应用,患儿顺利撤机,恢复良好,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陈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微创小横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治疗中,微创小横切口手术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腹股沟斜疝患儿82例,安排其接受微创小横切口手术。结果:82例患儿平均手术时间(10.54±1.24)min,术中出血量为2~6 ml,术后患儿有轻微痛感;术后1 d 14例患侧阴囊轻微肿胀,自行消退;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无切口裂开、感染或者睾丸坏死等并发症;平均住院(2.21±0.14)d;随访6~12个月未见复发,愈合后切口瘢痕也逐渐不明显。结论:微创小横切口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同时切口愈合美观、瘢痕小,可作为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首选术式。

    作者:毛崇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与对策探讨

    目的:探究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与对策。方法:抽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该科行免疫学检验分析的18670份血液标本,统计不合格标本的数量,分析其不合格原因及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结果:共有375份标本不合格,不合格占比为2.01%(375/18670);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主要包括标本受到污染、溶血、标本凝固、标本量不符合要求、标本容器用错等。结论:针对标本不合格原因以及采血标本质量控制常见问题实施相应的改善措施,能够提高血液标本的免疫学检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蒋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饮食干预治疗在社区糖尿病防治中的疗效

    目的:探讨饮食干预治疗在社区糖尿病防治中的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经临床确诊的72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依据临床诊治干预措施的异同分为观察组(联合饮食干预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糖尿病诊治组)各36例,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差异,分析饮食干预治疗在社区糖尿病防治中的意义。结果:联合饮食干预治疗的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血糖控制方面均好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饮食干预治疗在社区糖尿病防治中效果显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海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腰腿痛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护理方法和效果观察

    目的:对腰腿痛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措施,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抽取120例腰腿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则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不同的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腰腿痛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大大提高了互患满意度,值得积极推广。

    作者:陈阿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期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将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之间收治的77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法将其分为实验组42例和参照组35例。参照组患者在化疗期间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实验组在这一基础上针对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病情制定风险管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比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指标。结果:实验组42例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38%、护患纠纷发生率为2.38%、护理满意度为95.24%;参照组分别为13.16%、15.79%以及84.21%。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期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能够显著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预防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对于保障患者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高症100例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研究妊高症应用硫酸镁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5年1~12月期间就诊妊高症患者10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治疗后两组的DBP、SBP及24 h蛋白尿定量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与硝苯地平联用治疗妊高症疗效确切且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海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方式对术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食管胃颈部吻合方式对术后吻合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食管癌患者88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4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术后采取人工吻合,观察组采用机械吻合。对比两组患者相关情况。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吻合时间要短于对照组(P<0.05);而在对比治疗费用的时候,对照组要低于观察组(P<0.05);对比两组患者吻合瘘发生率与吻合狭窄率的时候,发现两组患者吻合瘘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而观察组患者吻合狭窄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比人工吻合操作方法,食管癌患者实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食管胃机械吻合操作更简单,效果更显著,但会增加治疗吻合费用,提高吻合狭窄率,临床实践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吻合方式,以期获得佳吻合效果。

    作者:张启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超声造影在卵巢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卵巢良性与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6例卵巢包块患者,术前行超声造影,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判定鉴别结果。结果:13例良性、8例恶性超声造影诊断结果符合病理检查结果;恶性肿块始增时间、达峰时间、渡越时间均明显低于良性肿块,但峰值强度明显高于良性肿块(P<0.05)。结论:在卵巢良恶性肿块鉴别中,超声造影有利于掌握肿瘤内血流信息,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卓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