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联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效果研究

张丽娟

关键词:三联疗法, 多囊卵巢综合症,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应用三联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PCOS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西三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治疗后两组的T、FSH、LH及FINS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联疗法治疗PCOS能够有效调节激素代谢,提高临床疗效,且用药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探讨俯卧位通气在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与护理

    目的:探究俯卧位通气在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76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38例。实验组俯卧位通气时给予针对性护理,参照组俯卧位通气时给予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PaO2、PaCO2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并配合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

    作者:翁赛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剖宫产产妇行腹壁横切口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行腹壁横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来该院行剖宫产的产妇96名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行腹壁横切口)与对照组(行纵切口),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产妇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行腹壁纵切口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愈合时间,降低产妇术后疼痛程度,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董珍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发症预防护理

    目的:分析总结关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各项并发症的有效护理预防措施。方法:自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期间该院接受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了解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并结合专业医学及护理经验,探讨有效预防治疗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结果:42例并发症患者中,15例治疗后再次出血,8例上消化道出血,17例感染,4例肾功能不全,5例脑水肿,11例心律失常。结论:针对并发症发生原因进行有效预防与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具有实质性意义。

    作者:乔春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探讨剖宫产新生儿呼吸道分泌物的有效清除及护理要点

    目的:探讨剖宫产新生儿呼吸道分泌物的有效清理以及护理要点。方法:对该院从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0例剖宫产新生儿进行呼吸道分泌物的有效清除,分泌物清除的主要护理要点分布在手术前后的不同环节中,通过各个环节的有效护理达到呼吸道分泌物有效清除的目的。结果:通过对50例剖宫产新生儿实施有效的分泌物清除方法,所有新生儿呼吸道分泌物得到了有效的清除,通过采用正确的吸痰方法,有效缩短了分泌物清除时间。结论: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剖宫产新生儿呼吸道分泌物能否彻底清除,护理在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手术前后的护理也极为重要,并且手术和护理之间的配合能够有效提高分泌物的清除。

    作者:范希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多层螺旋CT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用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在早期肺癌临床诊断中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评价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4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58例高度疑似早期肺癌患者,采集患者多层螺旋CT检测结果与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将病理学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58例高度疑似早期肺癌患者中40例患者确诊,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检出38例诊断为早期肺癌患者,与病理检查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层螺旋CT的准确度为86.21%、敏感度为87.50%、特异度为83.33%。结论:多层螺旋CT在诊断早期肺癌上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具有无创伤性、便捷、费用低等特点,可作为疑似早期肺癌患者的检查首选方法,结果准确可靠,易于患者接受,可作为临床早期肺癌诊断的重要依据。

    作者:周晓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期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将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之间收治的77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法将其分为实验组42例和参照组35例。参照组患者在化疗期间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实验组在这一基础上针对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病情制定风险管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比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指标。结果:实验组42例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38%、护患纠纷发生率为2.38%、护理满意度为95.24%;参照组分别为13.16%、15.79%以及84.21%。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期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能够显著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预防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对于保障患者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碘125粒子植入治疗肝癌的护理

    目的:对碘125粒子植入治疗肝癌护理效果的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30例患有晚期肝癌患者,回顾护理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采用碘125粒子植入治疗肝癌护理法,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终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6.7%,患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患有肝癌的患者来说,在采用碘125粒子植入治疗后,应当辅助有效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是一种优质理念,值得推广。

    作者:程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护理人员职业防护

    目的:探究分析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效果。方法: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对该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护理人员实施职业防护措施,对比分析实施前后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危险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该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实施职业防护后,提高了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了工作规程,并进一步健全了相关规章制度和流程,职业暴露、职业危险逐渐降低。结论:对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护理人员给予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能够有效避免护理危险事件的出现,确保护理职业安全。

    作者:姜欣芝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口腔种植修复在治疗牙列缺损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口腔种植修复在牙列缺损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24例牙列缺损患者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各62例,分别采用常规修复和口腔种植修复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评分数值。结果:乙组患者治疗结果总评分(93.6±3.3)分,明显高于甲组分值[(77.5±3.9)分,P<0.05]。结论:针对牙列缺损患者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治疗方案,与传统修复相比,前者在固定、咀嚼、舒适、美观及语言表达上效果更佳,更具有临床价值。

    作者:王宁;丁志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个性化护理对策在妊娠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策在妊娠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9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个性化护理。结果:研究组妊娠终末期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是8.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是26.5%,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护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丁慧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应用预见性护理干预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使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后对其术后并发症的干预效果。方法:收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90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则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中枢性高热、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患者预后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辉;李咏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共48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给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给实验组患者采取急性期针对性的优质护理。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仅为20.83%,而对照组为45.83%,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优质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布卓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分析

    目的:本文就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在该科2015年上半年、下半年各抽取1000份临床标本,统计并对比各类标本的阳性率。结果:2015年上半年的血液标本、尿液标本、痰液标本以及呼吸道标本的阳性率均高于下半年标本阳性检出率(P<0.05)。结论:临床标本微生物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应针对其下降原因实施相应的措施,为临床各类疾病诊疗提供依据。

    作者:朱卫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无痛分娩措施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在妇产科中,无痛分娩措施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该院进行分娩的正常产妇80例,随机均匀分组,对照组主要进行常规分娩,观察组主要采取无痛分娩措施进行分娩。结果:在产妇产程和分娩方式指标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产妇分娩镇痛剂产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无痛分娩措施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张会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难产学术思想考

    难产又被称之为异常分娩,会对母婴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受到广大产科医生的高度重视。在文中主要就难产进行学术思考,从中医思想之中汲取精华,为母婴安全提供更多的保护。

    作者:张卓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经纤支镜肺活检术病人的护理心得与体会

    目的:探究对行纤支镜肺活检术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4年7月至2016年4月间在该院进行纤支镜肺活检术的患者64例,依照随机投掷法给予分组,对照组32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32例在常规护理中增加干预措施,对比两组负性情绪。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疼痛程度相比于对照组降低改善(P<0.05)。结论:通过干预措施的应用降低了患者负性情绪,护理质量提升。

    作者:廖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临床抗菌药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旨在掌握本院抗菌药不合理使用情况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住院并接受抗菌药治疗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抗菌药使用及病情诊疗和辅助检查等在院治疗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分析不合理用药情况。结果:在201例手术患者中,1类手术预防性抗菌药使用情况,手术当日比例为53.19%,术前比例为29.79%,总比例为82.98%;2类手术预防性抗菌药使用情况,手术当日比例为43.19%,术前比例为33.33%,总比例为77.08%;3类手术预防性抗菌药使用情况,手术当日比例为41.67%,术前比例为33.33%,总比例为75%,三种手术防性抗菌药使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理用药患者共135例中,联用不适宜患者比例25.93%;用法用量不适宜患者比例25.93%;溶媒选择不适用患者比例32.59%,用法用量不适宜比例高(P<0.01),不合理用药患者比例显著低于合理用药比例(P<0.01)。结论:分析医院抗菌药合理用药情况,找出存在问题及原因,制订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为我国医疗质量提高创造条件。

    作者:刘银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小儿肺炎雾化治疗的症状改善临床疗效及全程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雾化治疗的症状改善临床疗效及全程护理。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肺炎患儿9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的护理,实验组患儿实施全程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2.61%;实验组患儿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更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张小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静脉血与末梢血检查血常规指标的差异分析

    目的:探讨静脉血与末梢血检查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98例行血常规检查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取静脉血进行检测,对照组49例,取末梢血进行检测,对比两组血常规检查结果。结果:两组比较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WBC)、平均红细胞容积(MCV)等指标比较均存在较大差异(P<0.05);两组患者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常规检查时取静脉血与末梢血的检查结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静脉血的检查结果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毛亚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

    目的:研究腹部手术患者中开展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于降低全麻苏醒期躁动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该院接受全麻腹部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全麻苏醒期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躁动发生率(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在腹部手术全麻苏醒期护理中开展预防性护理措施能够降低躁动发生率及其程度,促进术后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范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