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李维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策在妊娠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该院98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个性化护理。结果:研究组妊娠终末期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水平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是8.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是26.5%,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护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丁慧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辅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yynw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9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46例,采用独活寄生汤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晨僵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疼痛指数、关节功能障碍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辅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试论宝石能谱CT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成像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患者均行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并和冠状动脉造影相比,以便分析宝石能谱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准确性。结果:经分析结果显示,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的质量由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近端、远端的分支较为清晰,且宝石能谱CT对冠状动脉成像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8%、96.1%。结论:宝石能谱CT对于冠状动脉成像有很高质量的图像与诊断准确性,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作者:杨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非洛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对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该院接治的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均在非洛地平治疗过程中实施针对性、系统化护理干预,总结本组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通过治疗后,本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6.5%,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非洛地平治疗中实施系统、针对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郝晓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6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夜间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2%<16.1%,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夜间低血糖的发生率,进而为老年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有力的安全保障,建议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作者:滕云;姜欣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脑动脉瘤患者应用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选取于2013年10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78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37例)和实验组(41例),对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9.76% VS 27.03%],症状消失、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结论:脑动脉瘤患者应用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十分满意,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俞岚;陆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在糖尿病足患者疼痛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每组25例,在治疗的过程中对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则实施常规护理,观察和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应用不同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较为明显,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疼痛护理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心理护理,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与护理配合度,从而实现理想的临床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嘉熙;李彦辉;刘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在各种医疗档案中,病案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医疗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原始资料,也是衡量一个医院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我们必须对病案资料实行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从而确保病案资料本身的真实性,将其法律价值和社会价值更好的体现出来。
作者:李东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卵巢良性与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6例卵巢包块患者,术前行超声造影,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判定鉴别结果。结果:13例良性、8例恶性超声造影诊断结果符合病理检查结果;恶性肿块始增时间、达峰时间、渡越时间均明显低于良性肿块,但峰值强度明显高于良性肿块(P<0.05)。结论:在卵巢良恶性肿块鉴别中,超声造影有利于掌握肿瘤内血流信息,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卓艺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比分析药物、物理、综合治疗急性主观性耳鸣的效果差异。方法:特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急性主观性耳鸣患者135例,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均45例。予以A组激素+金纳多药物治疗法;予以B组针灸+高压氧+耳鸣声物理治疗法;C组则综合采用A、B两组治疗方案。对三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治疗1个月后,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B两组(P<0.05)。结论:急性主观性耳鸣患者使用单一药物或物理治疗后,其疗效大致相同,而综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疗法。
作者:马韬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索盐酸氨溴索与沙丁胺醇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该院12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收治时间均集中在2012年10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并对此次研究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2组,每组6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采用盐酸氨溴索联合沙丁胺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住院总耗时、湿罗音消失时间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盐酸氨溴索联合沙丁胺醇治疗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可促进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恢复,改善其临床症状。
作者:朱兴婕;陈永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本次主要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治疗的百草枯中毒患者15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3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20%,死亡以及自动出院患者12例。结论:百草枯中毒患者无特效性的解毒药,致死率极高,因此在急救护理中,在早期便采取持续性彻底清除患者胃肠道内的毒物、使血液尽早灌流、毒物加速排泄、加强消化道、呼吸道与重要器官的护理,与此同时外加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中毒情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病死率。
作者:陈桂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和硫酸镁对晚期先兆流产孕妇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76例晚期先兆流产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应用间苯三酚治疗,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妇保胎成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晚期先兆流产孕妇应用间苯三酚和硫酸镁治疗的临床效果相当,但间苯三酚相较于硫酸镁,治疗时间与不良反应更少,值得在临床上优先选择应用。
作者:孙凌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腹部手术患者中开展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于降低全麻苏醒期躁动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该院接受全麻腹部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全麻苏醒期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躁动发生率(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在腹部手术全麻苏醒期护理中开展预防性护理措施能够降低躁动发生率及其程度,促进术后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范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措施在骨科卧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骨科收治的卧床患者12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骨科卧床患者,可以明显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以进行大力的临床推广。
作者:周孝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CT联合磁共振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诊断效果及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来该院治疗的4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做CT和磁共振的检查,本组作为实验组;我们选取同时间段来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患者40例,作CT以及磁共振检查,作为对照组。两组对比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CT检测正常15例,异常25例,磁共振分别为5例,35例;在早期病变上CT检测有17例,而磁共振为37例。其他疾病(脑膜炎,脑脓肿等)也被分检测出来。结论:两组比较我们发现CT及磁共振在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上效果明显,并且为诊断提供了帮助。两者联合使用更能准确,清晰的表现出疾病的发病部位和范围。
作者:郑信兵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并对其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心血管重症的临床疗效作出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通过分组观察的方式进行,将该院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入诊治的64例心血管重症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可分为药物组和反搏组,两组中均有32例患者。药物组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方式,反搏组则采用主动脉球囊反博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经治疗后的病情好转及稳定情况,并对其用药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尿量等指标变化情况,还需记录其脑钠肽及多巴胺用量等数据。结果:经记录数据分析可知,反搏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明显优于药物组的81.25%,且猝死例数差距也较为明显,其疗效指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疗效判定指标数据可知,反搏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尿量变化等指标数据治疗后改善数据均优于药物组(P<0.05)。对两组脑钠肽及多巴胺用量改善数据分析可知,两组较治疗前数据均有改善,但反搏组的数据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可见其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优势。结论:在对心血管重症患者实施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可有效稳定病情,降低猝死率,并可有效改善各项疾病指标,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疗效,可在临床上进行积极推广。
作者:郭鹏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分析医院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在医院感染管理中作用。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根据预先设定的预警参数,对患者进行预警,动态监测、统计、分析及上报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医院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完善了医院管理流程,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质量。结论:应用医院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可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减少感染的出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丹丹;罗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ECMO是体外膜肺氧合的简称,ECMO的原理是将体内静脉血引到体外,经过特殊材质人工心肺旁路氧合后将静脉血引入病人动脉或静脉系统,起到代替心肺的作用,让心肺得以休息而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1]。ECMO设备的功能是暂时代替心脏(血泵)和肺(氧合器)的生理作用,与通常手术室中开展心脏直视手术应用的体外循环相似,区别在于运转时间更长[2]。一旦ECMO系统开始工作,可以完全代替患者心肺的功能,使得心肺可以得到休息而恢复。2015年4月,本院收治一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感染性休克的患儿,当天患儿突发胸闷、气促,恶心,伴呕吐一次,含少量淡血性痰液,心率增加至180次/次左右,伴SpO2降低至80%左右,经专家会诊,考虑爆发性心肌炎,予ECMO治疗,经过七天的ECOM应用,患儿顺利撤机,恢复良好,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陈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讨连续低效每日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并发透析性心包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在该院诊断并治疗的尿毒症并发透析性心包炎患者共计48例相关资料。结果:在治疗4 w时,对照组患者治愈、好转、无效人数分别为0例、3例、21例,有效率为12.5%;观察组患者治愈、好转、无效人数分别为6例、15例、3例,有效率为87.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12周时,对照组患者治愈、好转、无效人数分别为1例、4例、19例,有效率为20.8%;观察组患者治愈、好转、无效人数分别为4例、13例、7例,有效率为70.8%;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连续低效每日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并发透析性心包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正聪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