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兴婕;陈永刚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感染科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并评介其效果。方法:将在该科的护理实习生96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式带教方法,比较两组理论,操作成绩及护生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考核。结果:两组护理实习生在出科考试成绩(理论操作)及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路径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能使护生尽快掌握和适应临床科室的工作需求,提高了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作者:杨艳红;周玲;蔡永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寻找异位妊娠的佳手术方案。方法:抽取异位妊娠患者总计118例作为研究案例,患者均为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来该院接受手术,考虑到患者的意愿将其分配成两组,59例对照组成员自愿接受开腹手术,59例观察组成员自愿接受腹腔镜手术,对比效果。结果:接受腹腔镜手术的观察组成员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1.69%。痊愈后自然流产率为1.69%,宫内妊娠率为98.31%。接受开腹手术的对照组成员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为8.47%。痊愈后异位妊娠率为10.17%,自然流产率为13.56%,宫内妊娠率为76.27%。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并发症状、疗效等均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有利于促进患者健康妊娠。
作者:王红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该院于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0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52例,采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进行治疗;观察组5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莫西沙星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症状及理化检验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莫西沙星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产后母乳不足的相关因素,总结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随机选取该院109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孕期合并症或并发症以及产褥期疾病、产前及妊娠中后期护理等和产后母乳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自然分娩产妇母乳量优秀率(77.4%)明显高于难产产妇(25.0%)、剖宫产产妇(23.3%),而且剖宫产产妇母乳量较差率(14.0%)明显高于自然分娩产妇(3.2%),差异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产妇母乳量优秀率(73.0%)明显高于孕产期合并症或并发症产妇(30.0%)、产褥期疾病产妇(30.0%)、产时产后出血产妇(22.2%),差异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一般产妇母乳量优秀率(42.9%)明显低于护理良好产妇(59.7%,P<0.05)。结论:为了提高母乳喂养率,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建议产妇自然分娩,并且做好产妇孕产期保健工作以及护理工作。
作者:吴琼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评价人性化护理在普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普外科收治的11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57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另57例为研究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平均住院时间与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普外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丽;张旖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吞咽功能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间在该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8例,依据护理方式给予分组,对照组34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34例在一般护理中增加吞咽功能训练,对比两组间吞咽功能。结果:护理后研究组1~2级相比于对照组占有率明显较高,3~4级则相对较少,整体水平提升(P<0.05)。结论:吞咽训练的实施提高了患者吞咽功能,改善了护理质量。
作者:蔡旭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腰腿痛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措施,探讨有效的护理措施,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抽取120例腰腿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则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不同的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腰腿痛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大大提高了互患满意度,值得积极推广。
作者:陈阿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本文阐述了利用大数据优势推动区域医疗发展的必要性,从细致深入做好疾病预防、全面了解治疗进度、努力实现无差别就医三个方面,探讨了大数据时代区域医疗的应用方向,希望对促进大数据时代下区域医疗的快速发展有所裨益。
作者:韩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前臂背掌侧入路的治疗效果。方法: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间的40例尺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经前臂背掌侧入路行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术,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尺桡骨骨折接骨板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例切口感染,1例骨间背侧神经损伤),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相比较,实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通过前臂背掌侧入路进行手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
作者:邹士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评价氨溴索与地塞米松联用对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重症吸入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儿家属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地塞米松治疗)及研究组(氨溴索与地塞米松联用治疗)各40例,评价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5%,与对照组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与地塞米松联用治疗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疗效确切,可作为临床优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柴逸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难治性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患者运用利培酮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难治性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选取同期同类型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给予利培酮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研究组的HAMD、BRS、BRMS各项因子评分以及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难治性分裂情感性精神病患者采用利培酮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吴虹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由心肌缺乏血液而导致的坏死我们通常定义为心肌梗死。心肌坏死通常是建立在冠状动脉发生病变的基础之上,表现为冠状动脉在极短的时间内提供的血量急剧的减少甚至停止供血,从而导致心肌长时间处于较严重的缺血状态。在患者中其并发症通常表现为胸部剧痛、全身感觉发热、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以及相应的有关病症的标记物数量不断的增加,同时患者的心电图也会发生较大的改变。在冠心病比较严重的分类当中,其多表现为心率处于不正常的状态、心力发生急剧的衰竭和出现心源而导致的休克。
作者:王丽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分析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西药治疗痰浊闭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在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78例痰浊闭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成分为30g瓜蒌,25g葛根,20g白芍,15g丹参、茯苓、薤白,12g姜竹茹,10g柴胡、桂枝、延胡索、郁金、党参、法半夏,9g陈皮。1剂/d,水煎至200 ml,早晚各一次。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西药治疗痰浊闭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潘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旨在探讨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样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月收治的10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抗菌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平均机械通气(MV)时间、总住院时间、检测血清PCT和CRP表达。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平均机械通气(MV)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PCT和CRP表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抗菌药物降阶梯疗法治疗中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显著缩短治疗时间和缓解炎症程度,值得推广。
作者:况守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深静脉置管患者并发症及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给予密切观察,对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以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相应的预防护理,本次研究80例患者,出现静脉炎1例、感染3例、深静脉置管脱出2例、穿刺点淤血1例、血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2%。同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并发症均消失,导管均成功置留。结论:深静脉置管后患者可能发生静脉炎、感染、深静脉置管脱出、穿刺点淤血、血栓等并发症,通过护理人员加强导管置留期间的护理,可大限度的降低其损害程度与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医疗费用的支付,值得护理人员重视。
作者:李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艾滋病作为一种死亡率较高的传染性疾病,对于人类社会和谐、稳定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甚至被列为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第四大杀手,是当前全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艾滋病由于自身传染性较强,所以在我国呈现出一种快速蔓延的趋势,从高危人群逐渐向一般人群发展。可以说,艾滋病带来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不仅影响到生命安全,还会造成家庭和社会不和谐问题出现,加强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是尤为关键的。由此,本文主要就艾滋病预防和控制进行思考,结合实际情况,寻求合理的控制措施,以求更好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作者:易可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常见的单克隆浆细胞性恶性增生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近年来随着新药硼替佐米的应用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成熟与发展,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该科于2012年4月至2015年7月共进行了10例硼替佐米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0例患者经过12~24天的治疗顺利搬出无菌病房,出院回家休养。特此总结如下。
作者:张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在无痛分娩中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足月孕妇70例为研究对象,自愿采取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进行无痛分娩的孕妇35例为观察组,自然分娩的孕妇35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孕妇的产程时间,镇痛效果,产后出血等并发症情况,对比两组孕妇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镇痛效果要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孕妇第一产程、总产程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在两组孕妇产后的出血率、失血量、新生儿窒息率相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分娩可以有效减轻孕妇的疼痛,缩短产程时间,能有效缓解胎儿窘迫,减少剖宫产,对母婴的影响较小,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艳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宫腔镜治疗不孕不育症患者的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该院接诊的不孕不育症患者160例分为2组,每组80例,对照组以常规治疗,研究组以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输卵管畅通率,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正常受孕率高达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研究组治疗后输卵管畅通率高达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0%(P<0.05);研究组自然流产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与宫腔镜联合治疗不孕不育症患者,不仅可以提高正常受孕率,降低自然流产率,而且可以改善输卵管畅通率,有不错的临床价值,值得借鉴。
作者:邓艳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全科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接诊的心力衰竭患者9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将他们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0例,按照常规西医治疗,而研究组50例,按照全科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变化进行观察,记录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研究组治疗后LVEF、LVWP及LV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科治疗心力衰竭可以提高临床效果,同时更好地改善超声心动图指标,值得借鉴。
作者:彭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