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慢支急性发作康复的影响

丁皎皎

关键词:康复护理, 护理干预, 慢性支气管炎, 急性发作期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该院6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全部患在接受呼吸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采用有针对性地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6个月后随访实验组3例复发,对照组3例复发。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实施相应的综合康复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复发率。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人性化护理就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就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在血糖达标率、血压达标率、遵医嘱用药依从性、饮食疗法依从性、运动疗法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就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其血糖和血压,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银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探讨降钙素原检测在小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检测在小儿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之间被该院收治的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患儿3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选择同期30例正常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的儿童进行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查,然后分析比较两组儿童的PCT指标。结果:感染组患儿和对照组儿童的血清PCT相比较可知,感染组患儿的PCT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检测能够快速准确的对小儿感染性疾病做出诊断,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极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高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肝脏超声诊断11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技术在肝脏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10例肝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总结。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肝病患者共110例,超声正确诊断104例,其中脂肪肝患者正确诊断43例,肝囊肿患者正确诊断35例,肝血管瘤患者正确诊断18例,肝脓肿患者正确诊断5例,肝癌患者正确诊断3例。正确诊断率为94.55%。结论:合理运用超声检查,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于肝脏疾病的临床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我们在临床上借鉴与推广。

    作者:袁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焦虑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对焦虑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得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该院曾接收的焦虑症患者104例,分别以观察组与对照组表示这些患者,对照组中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在治疗及护理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情况,观察组中患者改善情况相比于对照组较明显;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对照组中护理满意率为76.9%,观察组中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6.2%。结论:对焦虑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得到满意效果,可使患者睡眠质量得到改善,并且可提高护理满意率,在临床上可广泛应用。

    作者:陆丽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协同护理干预对老年慢阻肺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干预对老年慢阻肺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进行就诊老年慢阻肺患者共68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给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用基础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给实验组患者则进行协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3%,优良率达到97.0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老年慢阻肺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医院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谢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基层卫生院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与评估

    目的:观察、评估基层卫生院治疗高血压疗效。方法:从该院选取在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诊治的180例高血压患者,将其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和评估对象,随机把180例高血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健康指导,治疗过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治疗,其结果表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P<0.05)。结论:基层卫生院治疗高血压,采用常规方法和健康指导,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蒋国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心血管病患者N末端B型脑钠肽水平变化及与其它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心血管病患者N末端B型脑钠肽水平变化及与其它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该院接诊的58例心血管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并抽取58例体检健康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检测仪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各项生化指标,对其数据做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水平为(3.26±1.02)mol/ml,高于对照组(2.34±0.59)mol/ml,组间对比差异明显(t=10.352,P<0.05)。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结论:心血管病患者N末端B型脑钠肽浓度会随着心力衰竭程度升高而升高,成为评估心功能的敏感指标。

    作者:陈翠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临床路径在感染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感染科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并评介其效果。方法:将在该科的护理实习生96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式带教方法,比较两组理论,操作成绩及护生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考核。结果:两组护理实习生在出科考试成绩(理论操作)及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路径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能使护生尽快掌握和适应临床科室的工作需求,提高了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作者:杨艳红;周玲;蔡永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临床男护士带教的经验与体会

    本文主要结合男护士的心理特点,分析总结男护士带教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强化男护士的心理素质,激发工作兴趣,提高男护士对专业角色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更好的适应护理工作,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莫显祥;周爱花;尹雪冰;袁燕霞;邵卫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5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组,各29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于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应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理、社会、认知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王爱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病案在西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病案教学法逐渐被医学教育工作者应用在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作为西医临床学必修课程之一,西医内科学课程中必背的内容过多,某些病理特征难以理解和记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病案教学法已经成为所有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本文围绕病案教学法的优势和西医内科学课程教学现状展开分析,进而对病案教学法在西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

    作者:刘红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热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热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热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清金化痰汤加减及多频震动排痰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发热和主要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相对于对照组(76%)明显偏高(P<0.05)。实验组患者发热消退时间、肺部音消失时间以及咳痰及咳嗽消失时间、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指标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伴发热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发热、咳痰、咳嗽等症状,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朱正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呼吸道感染的患儿92例,根据随机的分配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治疗应用利巴韦林吸入治疗,观察组患儿应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瑞阳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30072)治疗,两组患儿在治疗结束后对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的有效率95.7%显著性的高于对照组的总的有效率(65.2%,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较少。结论:在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中应用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的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少,为选择临床中提高小儿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作者:袁正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应用温中健脾汤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应用温中健脾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83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n=43)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应用温中健脾汤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各项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评分比较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温中健脾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也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王会然;杨立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医院病案管理规范化思考

    在各种医疗档案中,病案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医疗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原始资料,也是衡量一个医院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我们必须对病案资料实行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从而确保病案资料本身的真实性,将其法律价值和社会价值更好的体现出来。

    作者:李东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

    目的:研究腹部手术患者中开展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于降低全麻苏醒期躁动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该院接受全麻腹部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全麻苏醒期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躁动发生率(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在腹部手术全麻苏醒期护理中开展预防性护理措施能够降低躁动发生率及其程度,促进术后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范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力学平衡推拿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生理曲度异常的效果

    目的:探讨分析颈型颈椎病生理曲度异常患者采用力学平衡推拿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46例颈型颈椎病生理曲度异常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力学平衡推拿法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法治疗),采用 Borden 氏测量法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变化,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改善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中全部治疗有效,对照组中19例治疗有效,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82.6%,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颈椎生理曲度积分相对于治疗后均有所升高(P<0.05),但是实验组患者升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颈型颈椎病生理曲度异常患者采用力学平衡推拿法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推拿法,可有效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赵厚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腹部创伤的CT诊断结果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究腹部创伤后CT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76例腹部创伤患者,耐心询问患者腹部创伤的原因、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查体,在对患者病情基本掌握的前提下,对所有患者进行腹部CT检查以进一步确诊患者的病情,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制定有针对性说的治疗方案,观察76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与CT结果的吻合率为98.4%。对照组临床治疗结果与CT结果的吻合率为87.5%。且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腹部创伤患者,仔细询问患者腹部创伤的原因,给予全面的体格检查,及时进行腹部CT检查,有利于医师能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患者腹部内部脏器的损伤情况,减少误诊率。对为患者制定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旭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心血管重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并对其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心血管重症的临床疗效作出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通过分组观察的方式进行,将该院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入诊治的64例心血管重症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可分为药物组和反搏组,两组中均有32例患者。药物组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方式,反搏组则采用主动脉球囊反博术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经治疗后的病情好转及稳定情况,并对其用药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尿量等指标变化情况,还需记录其脑钠肽及多巴胺用量等数据。结果:经记录数据分析可知,反搏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明显优于药物组的81.25%,且猝死例数差距也较为明显,其疗效指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疗效判定指标数据可知,反搏组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尿量变化等指标数据治疗后改善数据均优于药物组(P<0.05)。对两组脑钠肽及多巴胺用量改善数据分析可知,两组较治疗前数据均有改善,但反搏组的数据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可见其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优势。结论:在对心血管重症患者实施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可有效稳定病情,降低猝死率,并可有效改善各项疾病指标,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疗效,可在临床上进行积极推广。

    作者:郭鹏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依托咪酯与丙泊酚行无痛人流的麻醉效果监测

    目的:旨在探讨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妇科门诊收治160例拟行经无痛人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依托咪酯组80例和丙泊酚组80例,依托咪酯组行依托咪酯复合芬太尼麻醉,丙泊酚组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结果:监护并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前、麻醉后5 min、手术结束时的MAP、HR、SpO2值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评估两组患者麻醉后1 h的疼痛评分效果。结果在麻醉后5 min和手术结束时,依托咪酯组的MAP、HR检测值显著高于丙泊酚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各个时刻的SpO2检测值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依托咪酯组麻醉起效时间显著低于丙泊酚组(P<0.05);依托咪酯组意识恢复时间显著高于丙泊酚组(P<0.05)。依托咪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用于无痛人流手术的麻醉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故建议首选该麻醉剂,并选择合适镇痛药配伍。

    作者:李元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