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雾化治疗的症状改善临床疗效及全程护理。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肺炎患儿9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的护理,实验组患儿实施全程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2.61%;实验组患儿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更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张小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诊治疗的100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其中实验组在传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了集束化护理,对照组仅仅进行常规护理,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等,以做出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在肺部感染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康复状况较好,病死率低(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护理工作中加入集束化护理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使得患者早日康复,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护理工作中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
作者:李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胃癌的预后与胃癌的病理分期、部位、组织类型、生物学行为以及治疗措施密切相关,早期胃癌诊断结果影响治疗时机,高效准确的诊断早期胃癌有利于尽早治疗,提高患者预后质量。本文主要论述早期胃癌放射诊断现状以及进展。
作者:曹建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脑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的研究与探讨。方法:在该院选取36例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甲组和乙组,各18例患者。对甲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乙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结果:乙组的18例患者相较于甲组患者来说,经过护理后的并发症较少,并且乙组的住院时间也明显比甲组的住院时间长,恢复较慢,甲组和乙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周伟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临床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4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7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后相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和Fuel-Meyer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ADL评分和Fue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当中,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患者尽快的康复,建议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作者:赵懋丽;宫雪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三点微创手术应用至不对称双眼皮患者中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筛选52例于2014年01月至2015年12月因双眼皮出现不对称问题于该院接受整形修复的患者,选择随机法进行分组:对照组内有不对称双眼皮患者26例,行传统手术;观察组内有不对称双眼皮患者26例,选择三点微创手术,并对两组手术情况进行比对。结果:术后进行随访,对照组26例有效率69.23%(18/26),观察组26例为96.15%(25/26),(P<0.05)。结论:选择三点微创手术对不对称性双眼皮患者进行治疗,不仅疗效显著,而且还能进一步改善不对称性双眼皮患者修复质量,可推荐。
作者:王金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院前急救途中使用便携式呼吸机的治疗效果,以提高院前急救途中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方法:通过对该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间院前急救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转运途中使用便携式车载呼吸机治疗效果的观察与分析。结果:使用便携式呼吸机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从用机前低于90%至用机后10~20 min达到95%以上。结论:呼吸衰竭患者院前急转运救途中使用便携式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能够明显改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血氧饱和度效果明显高于使用鼻导管(鼻塞)吸氧和单纯的面罩吸氧。
作者:李潜东;梅祖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分析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西药治疗痰浊闭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在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78例痰浊闭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使用瓜蒌薤白半夏汤,成分为30g瓜蒌,25g葛根,20g白芍,15g丹参、茯苓、薤白,12g姜竹茹,10g柴胡、桂枝、延胡索、郁金、党参、法半夏,9g陈皮。1剂/d,水煎至200 ml,早晚各一次。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瓜蒌薤白半夏汤联合西药治疗痰浊闭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可靠,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及推广。
作者:潘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检验科微生物室生物安全的防护措施。方法:对检验科微生物室近年来的医院感染事件进行分析,找出潜在的感染危险因素。结果:感染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实验室因素、化学试剂因素、生物因素以及工作人员自身因素。结论:针对检验科微生物室所存在的感染危险因素,应实施相应的防护措施,以提高其生物安全性。
作者:孙镇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91例,经痰培养检测将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成感染组102例及非感染组89例,同时收集118例COPD稳定期在门诊随访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PCT、hs-CRP。结果:AECOPD组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组(P<0.01);AECOPD感染组患者血清PCT及hs-CRP水平高于非感染组与COPD稳定期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ECOPD非感染组患者血清PCT及hs-CRP水平与COPD稳定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COPD组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且其中感染组患者PCT、hs-CRP明显高于非感染组与稳定期组,二者联合测定,有助于判断COPD严重程度及急性加重的诱发因素。
作者:吴颖;高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是否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将该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2014年1-12月收治的61例患者,此期间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观察组为2015年1~12月收治的64例患者,此期间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比较两组医患满意度、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医患满意度及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泌尿外科临床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陈欣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对炎症性肠病患者采用临床护理管理路径进行干预对其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消化内科2015年1~12月间收治的患炎症性肠病的50例进行研究,其中2015年1~6月时为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服务,2015年7月后为患者提供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观察及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施行临床护理路径前相比,本组50例患者护理后的各项自我管理能力均明显提高(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管理路径有助于提高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周虹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对比阴道彩超与腹部彩超在诊断异位妊娠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确诊的异位妊娠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并在统计学原理的指导将其分为基础性资料并无差异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经腹部彩超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使用阴道彩超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对比检出率的时候发现,观察组患者检出41例,检出率为93.2%,对照组患者共检出35例,检出率为79.6%,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且检查期间观察组患者检出的附件包块、胚芽、宫内假孕囊、心血管搏动例数与概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诊断异位妊娠的过程中,为加强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提高诊断符合率,相对比腹部超声诊断,阴道超声诊断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邢俊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该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患者共计180例,根据患者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置为对照组,双号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脑梗塞患者则在治疗期间进行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长、临床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的出现比率。结果:观察组脑梗塞患者的住院时长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8.89%高于对照组78.89%,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结论: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相关指标,同时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在各种医疗档案中,病案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医疗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原始资料,也是衡量一个医院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我们必须对病案资料实行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从而确保病案资料本身的真实性,将其法律价值和社会价值更好的体现出来。
作者:李东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腹部创伤后CT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76例腹部创伤患者,耐心询问患者腹部创伤的原因、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查体,在对患者病情基本掌握的前提下,对所有患者进行腹部CT检查以进一步确诊患者的病情,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制定有针对性说的治疗方案,观察76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与CT结果的吻合率为98.4%。对照组临床治疗结果与CT结果的吻合率为87.5%。且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腹部创伤患者,仔细询问患者腹部创伤的原因,给予全面的体格检查,及时进行腹部CT检查,有利于医师能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患者腹部内部脏器的损伤情况,减少误诊率。对为患者制定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旭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腹部手术患者中开展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于降低全麻苏醒期躁动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该院接受全麻腹部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全麻苏醒期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躁动发生率(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在腹部手术全麻苏醒期护理中开展预防性护理措施能够降低躁动发生率及其程度,促进术后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范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就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在血糖达标率、血压达标率、遵医嘱用药依从性、饮食疗法依从性、运动疗法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就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其血糖和血压,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银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不良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抽取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该院接收的10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抑郁及焦虑状态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抑郁及焦虑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两组均较干预前改善,且研究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2%,对照组为21.5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刘改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焦虑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得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间该院曾接收的焦虑症患者104例,分别以观察组与对照组表示这些患者,对照组中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在治疗及护理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情况,观察组中患者改善情况相比于对照组较明显;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对照组中护理满意率为76.9%,观察组中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6.2%。结论:对焦虑症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得到满意效果,可使患者睡眠质量得到改善,并且可提高护理满意率,在临床上可广泛应用。
作者:陆丽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