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莲
目的:讨论分析流行性腮腺疫情,探究控制对策。方法:选取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统计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研究。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发生流行性腮腺炎,但6~15岁的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构成比高,其次是1~5岁儿童,不过此年龄段之外的人却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结论:控制流行性腮腺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幼儿园、中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相关疫苗的接种率,同时要建立健全疫情防控机制和应急预案,完善监察机制,一旦出现疫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控制对策。
作者:朱叶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个性化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进行分析与判定。方法:该院将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并观察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SDS、SA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P<0.05),不仅如此,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个性化护理的效果显著。
作者:李雪琴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可将护理质量提升,使患者能够尽快恢复身体状况,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减少患者的住院成本,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促进护理专业科学化发展。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为已确诊的某种疾病的患者而制定的住院护理模式,是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为一体,针对病重患者发展了一套治疗程序。患有心肌梗死的患者主要表现在心肌出现缺血的情况,导致心肌坏死,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状态。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实行临床护理路径,可将护理质量提升,使患者能够尽快恢复身体状况,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减少患者住院成本,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促进护理专业科学化发展。
作者:陈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已经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其中社区护士作为该团队中的主力军,对提高家庭团队服务有效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本文中,为进一步分析社区护理在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中的作用,笔者选择慢性管管理为例,于下文中从多个方面与多个角度展开论述。
作者:汪纪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抑制正常骨髓造血。淋巴瘤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是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白血病和淋巴瘤病因尚未明确,与某些因素有关,如病毒感染、电离辐射、化学因素、遗传因素等。近的研究提示,基因的甲基化及染色体某些区域缺失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在此,简要阐述Wnt信号途径及其受体分子与血液恶性肿瘤的关系。
作者:江棋;徐小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对肾移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具体作用。方法:以该院收治的112例需进行肾移植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均分为甲组和乙组各56例,甲组实施常规护理,乙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心理情况。结果:乙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明显优于甲组患者,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移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焦虑及忧郁情况,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进而显著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媛媛;王良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在早期肺癌临床诊断中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评价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4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58例高度疑似早期肺癌患者,采集患者多层螺旋CT检测结果与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将病理学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58例高度疑似早期肺癌患者中40例患者确诊,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检出38例诊断为早期肺癌患者,与病理检查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层螺旋CT的准确度为86.21%、敏感度为87.50%、特异度为83.33%。结论:多层螺旋CT在诊断早期肺癌上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具有无创伤性、便捷、费用低等特点,可作为疑似早期肺癌患者的检查首选方法,结果准确可靠,易于患者接受,可作为临床早期肺癌诊断的重要依据。
作者:周晓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旨在探讨本院人血白蛋白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现状和改进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临床应用人血白蛋白患者临床资料,采用Excel 2010软件统计分析所选病例的住院科室、用法用量、用药理由、应用疾病、符合说明书应用指征及UHC人血白蛋白使用标准和血清白蛋白浓度等资料。结果:我院有13个临床科室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患者疾病涵盖15种,其中以癌症患者人血白蛋白用量高,患者人血白蛋白用量主要为20~30 g,用药理由主要为补充低蛋白血,使用后,患者血清白蛋白分布主要为21~28 g/L。结论:医院应用人血白蛋白范围较广及频次较多,易导致不合理使用现象的发生,医院增强对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中各环节监管。
作者:杨圣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下治疗宫外孕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宫外孕患者84例。随机分2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在腹腔镜治疗期间实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治疗中采取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外孕患者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治疗的时候,予以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产妇临床护理满意度,降低产妇焦虑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且还可降低产妇并发症的发生,可推广应用。
作者:杜建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难治性产后出血(IPH)应用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IPH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分别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术和宫腔纱布填塞术,对比两组治疗时间、出血量、临床疗效。结果:动脉栓塞组有效率高于纱布填塞组(P<0.05);动脉栓塞组手术时间(52.88±3.63)min、止血时间(14.92±3.84)min短于纱布填塞组(65.82±6.89)min,(25.46±4.25)min,产后出血量(1353.34±45.72)ml少于纱布填塞组(1582.24±48.87)ml(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IPH止血迅速,有效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金松敏;黄雅;李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内科急性腹痛患者治疗效果,总结内科急性腹痛管理经验。方法:2015年,全年医院共收治急腹症544例,继续给予解痉、退热、输液等基础资治疗,尚未明确诊断者,给予对症治疗,明确诊断者,根据既往路径,或患者的要求,采取合适的药物为主的方法治疗,部分联合内镜、穴位按摩、经肠道灌注用药、腹腔灌洗引流等治疗,住院期间出现的急性腹痛,偶发性可不给于处理,阵发性、持续性发作详细了解疼痛的病因,给予镇痛解痉药物处理,部分患者联合耳穴按压,针对病因治疗。结果:转外科13例,转ICU 患者25例;患者住院平均(4.5±1.2)d,并发症发生率4.96%(27/544),住院期间有急性腹痛64.71%(352/544),其中阵发性占9.66%(34/352)。结论: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治疗并不困难,对于以腹痛入院者,除给予基础治疗外,需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针对病因治疗,但并不能完全控制急性疼痛,需做好对症处理。
作者:马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妇产科中,无痛分娩措施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该院进行分娩的正常产妇80例,随机均匀分组,对照组主要进行常规分娩,观察组主要采取无痛分娩措施进行分娩。结果:在产妇产程和分娩方式指标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产妇分娩镇痛剂产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无痛分娩措施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张会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研究单孔钻颅置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方法:将该院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与实验组(30例)。对照组采取非手术方案治疗,实验组采用单孔钻颅置管引流治疗。评估两组疗效并对比术后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0%,远高于对照组的66.7%,二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6月、12月时病情复发率均为0.0%,同期对照组病情复发率分别为23.3%、4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钻颅置管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效果确切,可有效降低术后病情复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朱海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谢综合征(MS)是多种代谢成分不正常地同时出现在一个个体身上,该个体常常表现有中心性肥胖或超重;血脂不正常;血压升高;以及有胰岛素抗性或者患有糖尿病等。当这些不良因素同时出现在一个患者身上时,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因此我们要及时干预这些风险因素。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生活水平虽然得到提高,但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体力劳动减少,脑力劳动增加,加上饮食不节制,荤素搭配不合理,以及工作压力也跟着增大,人体正常的葡萄糖脂肪代谢受到影响,体重增加,甚至血压升高,从而产生一系列与代谢相关疾病。各项危险因素叠加,使致残率和致死率更高。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讨预防和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方法。针灸是祖国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中医整体观念、异病同治及治未病的理论指导下,发挥着它特有的优势。它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低毒副作用等方面,都显示了它有治疗本综合征的潜力。根据体质学说的研究,我们发现,气虚痰湿体质者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有着很大的相关性。。根据临床操作经验,我们选取30例代谢综合征并且均为气虚痰湿体质的患者,分为A组(温针灸组配合常规用药),B组(A组病源在接受温针治疗前3月常规用药)进行治疗观察,疗程3个月。穴位取任脉上的,中脘,水分,气海,关元等任脉穴及双侧天枢,足三里,丰隆等足阳明胃经腧穴。实施温针时,在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等穴的针柄上装上艾柱一桩即可,治疗三个月后观察,治疗组体重减轻,腹围减小,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控制更佳。
作者:张雪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本次对多种西药联合应用导致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院开具的2000张西药处方,将处方当中的西药总数量以及采取联合用药所发生的不良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一共存在1398张多种药物联合用药,占所有处方的69.90%,在1398张多种药物联合用药的处方当中,有302张处方当中的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用药后不良反应情况出现,占所有处方的15.10%。结论:唯有从多方面进行控制才能够确保患临床全用药。
作者:郑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腹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急腹症患者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6),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SAS焦虑度、SDS抑郁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焦虑度和SDS抑郁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腹腔镜手术治疗急腹症中,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实用价值较高。
作者:康忠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旨在探讨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样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月收治的100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使用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抗菌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平均机械通气(MV)时间、总住院时间、检测血清PCT和CRP表达。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平均机械通气(MV)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PCT和CRP表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抗菌药物降阶梯疗法治疗中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显著缩短治疗时间和缓解炎症程度,值得推广。
作者:况守金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整体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接受肝脏恶性肿瘤治疗的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动脉灌注化疗栓塞,并采取整体护理,以患者并发症情况、满意度及住院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整体护理,35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1.4%,且经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患者并发症全部消除;再有,经过整体护理,有32例患者满意,满意度为91.4%;另外,患者住院时间为(9.8±2.1)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8.12±1.32)h,可见住院情况良好,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整体护理,针对经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患者,可有效控制并发症发生、确保患者满意度、优化住院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褚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并探讨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在胸段食管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68例胸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术)与对照组(常规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各3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对比无明显差异(χ2=1.78,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率为2.56%,显著低于对照组(χ2=6.25,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0.47,11.33,13.20;P<0.05)。结论:应用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胸段食管癌的效果确切,减轻患者的手术损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陆建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宫腔镜治疗不孕不育症患者的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字法将该院接诊的不孕不育症患者160例分为2组,每组80例,对照组以常规治疗,研究组以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输卵管畅通率,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正常受孕率高达8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研究组治疗后输卵管畅通率高达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0%(P<0.05);研究组自然流产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与宫腔镜联合治疗不孕不育症患者,不仅可以提高正常受孕率,降低自然流产率,而且可以改善输卵管畅通率,有不错的临床价值,值得借鉴。
作者:邓艳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