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Writ信号途径及其受体分子与血液恶性肿瘤的关系

江棋;徐小红

关键词:信号途径, 受体分子, 血液恶性肿瘤, 白血病细胞, 淋巴瘤, 造血干细胞, 克隆性疾病, 肿瘤发生, 增殖失控, 遗传因素, 血液系统, 细胞发育, 免疫系统, 淋巴组织, 化学因素, 骨髓造血, 电离辐射, 病毒感染, 染色体, 淋巴结
摘要: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克隆中的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停滞在细胞发育的不同阶段,抑制正常骨髓造血。淋巴瘤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是免疫系统的恶性肿瘤。白血病和淋巴瘤病因尚未明确,与某些因素有关,如病毒感染、电离辐射、化学因素、遗传因素等。近的研究提示,基因的甲基化及染色体某些区域缺失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在此,简要阐述Wnt信号途径及其受体分子与血液恶性肿瘤的关系。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针对性护理应用于在校大学生胃溃疡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并讨论针对性护理应用于在校大学生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对照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来该所治疗的40例大学生胃溃疡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给予参照组学生临床常规护理,实验组学生在此基础上增设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学生在经过各自护理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比较得知,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验组学生在护理疗效、不良反应方面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学生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在校大学生胃溃疡患者施以针对性护理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有助于患者更快康复,增进护患关系,值得加大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作者:赵秀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护理方法研究进展

    血液透析是治疗末期肾病的一个主要方法,而血流通路的创建是血透的关键,除进行动静脉内瘘和人造血管之外,还需要应用短期性或者长期性双腔透析导管,以实现血透治疗。但血透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D)发生率也随之上升,这就对血透护理提出了更高要求[1]。所以,必须重视及加强血透导管护理,以减少相关感染发生,确保血透效果。为此,本文对血透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护理进行研究。

    作者:孙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72.5%;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结论:人性化护理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张彩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火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火针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224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探讨,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均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同时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火针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麻木、酸胀和重坠等不适感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为96.7%,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麻木、酸胀和重坠等不适感评分(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火针针灸疗法在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方面临床效果明显,有助于减少患者疼痛感,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韩美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该院将收治的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分段随机化分组,对照组选择五官超短波电疗机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以及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效果显著,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总有效率以及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作者:赵瑞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舒适护理在肿瘤放疗患者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肿瘤放疗患者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13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6例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另66例纳入研究组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肿瘤放疗患者经舒适护理,满足了其护理需求,提高了其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许晶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5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组,各29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于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应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理、社会、认知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王爱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基层卫生院治疗高血压疗效观察与评估

    目的:观察、评估基层卫生院治疗高血压疗效。方法:从该院选取在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诊治的180例高血压患者,将其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和评估对象,随机把180例高血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健康指导,治疗过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治疗,其结果表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P<0.05)。结论:基层卫生院治疗高血压,采用常规方法和健康指导,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蒋国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系统化口腔健康教育在38例种植牙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分析系统化口腔健康教育在种植牙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基于挂号单奇偶性将76例种植牙患者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腔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给予系统化口腔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的教育效果。结果:1年内,实验组种植牙修复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种植牙整个治疗过程中给予系统化口腔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种植牙修复成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探究与推广。

    作者:陈兰;佘建妹;周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120例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总结本科120例行中心静脉置管病人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结果:120例患者,1例因操作失败,发生气胸;2例发生导管移位;5例发生局部感染;5例出现导管轻度阻塞。结论:做好中心静脉置管期间的护理,对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及早进行干预,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中心静脉置管的使用时间和利用率。

    作者:雷秀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个体化延续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5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个体化延续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明显更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延续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和控制患者的血压,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星星;孙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医院政工干部如何提高整体素质使之与新医改相适应

    新医改提出“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解决对策,并提出“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因此,提高医院政工干部的整体素质可同医改相适应,这是目前值得思考的关键问题。

    作者:吕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对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功能康复中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将该院内科接收的74例脑梗塞患者纳入此次研究中,基于护理方式差异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均为37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开展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语言、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语言、肢体功能评分均有所提高,且研究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闹栓塞患者治疗中开展早期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语言和肢体功能的良好康复,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媛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狼疮性肾炎并发感染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手段对狼疮性肾炎并发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50例于该院接受治疗的狼疮性肾炎并发感染患者作为本光华研究中的循证护理组,给予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另抽取50例同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一般护理组,只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手段。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并发感染情况。结果:循证护理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感染率为18.0%;优于一般护理组并发感染率42.0%。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对狼疮性肾炎并发感染患者具有很好的预防效果,有效降低感染率。

    作者:张海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低剂量胸部CT扫描MIP后处理软件在职业性尘肺病筛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低剂量多排螺旋胸部CT骨算法重建,MIP后处理软件灵活应用对提高职业性尘肺病筛查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职业病体检中心职业性尘肺病健康监护胸部CT影像结论为双肺小结节影的影像资料46例,分别用标准算法重建肺窗、和骨算法重建MIP后处理软件处理图像后阅片分析。结论:胸部CT标准算法在发现职业性煤工尘肺病影像可能存在盲区,利用多排螺旋CT骨算法MIP后处理软件处理图像有利于职业性煤工尘肺病相关阳性征象的发现,利于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袁铭;张肖;杨守红;周丹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参归口服液联合缩宫素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参归口服液联合缩宫素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产妇120例,均为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主要在产后应用缩宫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参归口服液。结果:在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出血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产后42 d复查情况上,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参归口服液联合缩宫素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江晓秀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与对策探讨

    目的:探究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与对策。方法:抽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该科行免疫学检验分析的18670份血液标本,统计不合格标本的数量,分析其不合格原因及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结果:共有375份标本不合格,不合格占比为2.01%(375/18670);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主要包括标本受到污染、溶血、标本凝固、标本量不符合要求、标本容器用错等。结论:针对标本不合格原因以及采血标本质量控制常见问题实施相应的改善措施,能够提高血液标本的免疫学检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蒋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脑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探析

    目的:对脑动脉瘤患者应用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探析。方法:选取于2013年10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脑动脉瘤患者78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37例)和实验组(41例),对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9.76% VS 27.03%],症状消失、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结论:脑动脉瘤患者应用围手术期护理的临床效果十分满意,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俞岚;陆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该院接收2型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A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B组给予综合护理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质量。结果:护理后,B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生存质量均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2型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陶泽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手术前癌症患者的心理危机干预对策

    通过对术前癌症患者存在心理危机的临床现状及可能原因的分析,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危机干预措施,发掘希望,对于帮助其克服心理危机,对于其提高手术配合,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和术后继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卢玉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