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铭;张肖;杨守红;周丹丹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单纯使用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采用瑞舒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分析两种治疗方式临床效果的异同。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75.0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1.67%,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P<0.05);对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对照组患者的运动能力、交流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没有研究组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瑞舒伐他汀钙和氯吡格雷,患者血脂水平下降明显,临床疗效好,治疗后患者交流能力、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明显,该治疗方法可以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华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讨论分析流行性腮腺疫情,探究控制对策。方法:选取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统计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研究。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发生流行性腮腺炎,但6~15岁的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构成比高,其次是1~5岁儿童,不过此年龄段之外的人却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结论:控制流行性腮腺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幼儿园、中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相关疫苗的接种率,同时要建立健全疫情防控机制和应急预案,完善监察机制,一旦出现疫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控制对策。
作者:朱叶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头孢呋辛和蓝芩口服液治疗儿童急性扁桃体炎效果观察。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急性扁桃体炎患儿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头孢呋辛进行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头孢呋辛和蓝芩口服液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74.42%;实验组患儿退热时间和症状缓解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孢呋辛和蓝芩口服液治疗儿童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效果理想,患儿症状缓解时间较短,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顾雯雯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妇产科中,无痛分娩措施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在该院进行分娩的正常产妇80例,随机均匀分组,对照组主要进行常规分娩,观察组主要采取无痛分娩措施进行分娩。结果:在产妇产程和分娩方式指标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产妇分娩镇痛剂产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无痛分娩措施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张会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胸部X线联合CT在肺部感染早期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早期肺部感染患者55例,观察对比本组患者经单纯X线与X线联合CT检查肺部感染早期的阳性诊断率。结果:X线联合CT对肺部感染早期的阳性诊断率为94.55%,高于单纯X线的(81.82%,P<0.05)。结论:胸部X线与CT诊断早期肺部感染效果可靠,有效保证了患者的诊疗质量。
作者:吴丽君;王君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本次主要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治疗的百草枯中毒患者15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15例患者中,3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20%,死亡以及自动出院患者12例。结论:百草枯中毒患者无特效性的解毒药,致死率极高,因此在急救护理中,在早期便采取持续性彻底清除患者胃肠道内的毒物、使血液尽早灌流、毒物加速排泄、加强消化道、呼吸道与重要器官的护理,与此同时外加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中毒情况,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病死率。
作者:陈桂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就临床路径在艾滋病合并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所收治的20例艾滋病合并髋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法将全部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0.00%,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0.00%,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都要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艾滋病合并髋关节置换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提高患者参与治疗、护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红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为临床提供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该院诊治的妇产科手术患者120例,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遵医行为率及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住院妇产科手术患者采用健康教育效果理想,能提高患者认知,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陆海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脑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的研究与探讨。方法:在该院选取36例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甲组和乙组,各18例患者。对甲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乙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结果:乙组的18例患者相较于甲组患者来说,经过护理后的并发症较少,并且乙组的住院时间也明显比甲组的住院时间长,恢复较慢,甲组和乙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周伟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优质护理方法。方法:以该院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70例研究组(接受优质护理)和70例对照组(接受普通护理)。对比两组穿刺置管时间、穿刺时渗血量比较有差异(P<0.05)。结果:(1)两组穿刺置管时间、穿刺时渗血量比较有差异(P<0.05)(2)两组PICC相关性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以缩短肿瘤picc置管患者穿刺置管时间和减少穿刺时渗血量及并发症。
作者:张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ICU护理安全管理中分组交接班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采用分组交接班完成ICU护理安全管理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采用床头交接班完成ICU护理安全管理的患者80例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控检查结果、不良事件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人员分级护理、医院感染、文件书写、急救安全和病房管理方面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人员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0.00%,实验组护理人员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仅为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2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仅为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组交接班模式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黄佩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美沙拉嗪单独治疗与美沙拉嗪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不同疗效。方法:选取该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美沙拉嗪单独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美沙拉嗪联合泼尼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美沙拉嗪联合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金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行早期预防与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入院的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患者7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临床综合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患者评分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患者病情发展缓慢,临床治疗效果不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适合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俊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强化护理对牙髓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牙髓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一般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强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配合治疗依从率92.31%,对照组患者配合治疗依从率为74.36%;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护理可以明显提高牙髓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丁明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艾滋病作为一种死亡率较高的传染性疾病,对于人类社会和谐、稳定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甚至被列为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第四大杀手,是当前全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艾滋病由于自身传染性较强,所以在我国呈现出一种快速蔓延的趋势,从高危人群逐渐向一般人群发展。可以说,艾滋病带来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不仅影响到生命安全,还会造成家庭和社会不和谐问题出现,加强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是尤为关键的。由此,本文主要就艾滋病预防和控制进行思考,结合实际情况,寻求合理的控制措施,以求更好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作者:易可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就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在血糖达标率、血压达标率、遵医嘱用药依从性、饮食疗法依从性、运动疗法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就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其血糖和血压,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银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该院2014年~2015年收治的179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对179例患者进行调查,统计不同程度负担患者的比例及SPB得分状况,同时分析SPB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179例患者中无负担患者21例,轻度负担患者52例,中度负担患者79例,重度负担患者27例,SPB得分为(32.57±2.16)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功能分级、治疗费用支出方式、病程、文化程度及合并症种类是患者自我负担感受加重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大部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感受负担受众多因素影响,常见因素包括心功能分级、经济状况及病程等,临床为减轻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可从上述影响因素介入重点干预措施。
作者:佘丽;高瞻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期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将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之间收治的77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法将其分为实验组42例和参照组35例。参照组患者在化疗期间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实验组在这一基础上针对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病情制定风险管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比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指标。结果:实验组42例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38%、护患纠纷发生率为2.38%、护理满意度为95.24%;参照组分别为13.16%、15.79%以及84.21%。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期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能够显著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预防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对于保障患者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评估基层卫生院治疗高血压疗效。方法:从该院选取在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诊治的180例高血压患者,将其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和评估对象,随机把180例高血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健康指导,治疗过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治疗,其结果表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P<0.05)。结论:基层卫生院治疗高血压,采用常规方法和健康指导,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蒋国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共48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给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给实验组患者采取急性期针对性的优质护理。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仅为20.83%,而对照组为45.83%,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优质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布卓玛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