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敏
目的:探究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前臂背掌侧入路的治疗效果。方法: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间的40例尺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经前臂背掌侧入路行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术,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尺桡骨骨折接骨板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例切口感染,1例骨间背侧神经损伤),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相比较,实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通过前臂背掌侧入路进行手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
作者:邹士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是否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活动,将该院泌尿外科收治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2014年1-12月收治的61例患者,此期间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观察组为2015年1~12月收治的64例患者,此期间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比较两组医患满意度、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医患满意度及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示范病房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泌尿外科临床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陈欣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感染科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并评介其效果。方法:将在该科的护理实习生96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式带教方法,比较两组理论,操作成绩及护生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考核。结果:两组护理实习生在出科考试成绩(理论操作)及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路径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能使护生尽快掌握和适应临床科室的工作需求,提高了临床护理教学质量。
作者:杨艳红;周玲;蔡永勤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肺栓塞(PE )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1]。外科术后患者由于长期卧床,缺少活动或使用止血药物、肢体、软组织严重创伤、原发下肢血管性疾病、合并慢性心肺疾病,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引起肺栓塞[2]。
作者:项琳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胸部X线联合CT在肺部感染早期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早期肺部感染患者55例,观察对比本组患者经单纯X线与X线联合CT检查肺部感染早期的阳性诊断率。结果:X线联合CT对肺部感染早期的阳性诊断率为94.55%,高于单纯X线的(81.82%,P<0.05)。结论:胸部X线与CT诊断早期肺部感染效果可靠,有效保证了患者的诊疗质量。
作者:吴丽君;王君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和硫酸镁对晚期先兆流产孕妇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76例晚期先兆流产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硫酸镁治疗,观察组应用间苯三酚治疗,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妇保胎成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晚期先兆流产孕妇应用间苯三酚和硫酸镁治疗的临床效果相当,但间苯三酚相较于硫酸镁,治疗时间与不良反应更少,值得在临床上优先选择应用。
作者:孙凌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推拿、针灸结合运动康复训练法治疗40例髌骨软化症患者,有效率达到了90%,保障了运动员克服伤病的同时又进行了系统的训练,让普通群众也减轻了痛苦。
作者:徐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腹部手术患者中开展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于降低全麻苏醒期躁动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该院接受全麻腹部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全麻苏醒期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躁动发生率(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在腹部手术全麻苏醒期护理中开展预防性护理措施能够降低躁动发生率及其程度,促进术后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范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分析医院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在医院感染管理中作用。方法:基于医院信息系统,根据预先设定的预警参数,对患者进行预警,动态监测、统计、分析及上报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医院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完善了医院管理流程,提高医院工作效率和质量。结论:应用医院感染信息预警监测系统,可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减少感染的出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丹丹;罗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治疗2型糖尿病运用亚莫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把该院收治的60例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进行分析,将这60例患者随机的分成两个小组,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的方式,通过注射胰岛素和饮食的控制来控制血糖,观察组的患者在注射胰岛素和控制饮食治疗的基础上,还结合亚莫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在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都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P<0.05)。结论: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观察,可以看出在治疗2型糖尿病中,采用亚莫利进行治疗,效果显著,而且不会给患者带来任何不良影响,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董作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系统探讨血液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年在该院住院治疗的74例血液肿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比组,均为37例;两组均给予积极对症治疗,对比组实施常规专科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护理后,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Bathel指数评分均得到改善,研究组的改善效果更优于对比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7%,优于对比组的82.4%,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血液肿瘤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值得临床实践。
作者:于利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本次主要对小儿四肢骨折并发症运用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的观察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收治骨折患者104例,并给予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结果:所以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未出现感染、畸形愈合等患者,总优良率98.00%;所以患儿上肢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5.12±2.34)w,取出时间为(14.23±1.01)w,下肢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9.56±3.12)w,取出时间为(20.71±3.44)w。结论:小儿四肢骨折运用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效果确切,对于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是有效的处理方法。
作者:袁悦;孙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深静脉置管患者并发症及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深静脉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给予密切观察,对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以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相应的预防护理,本次研究80例患者,出现静脉炎1例、感染3例、深静脉置管脱出2例、穿刺点淤血1例、血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2%。同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并发症均消失,导管均成功置留。结论:深静脉置管后患者可能发生静脉炎、感染、深静脉置管脱出、穿刺点淤血、血栓等并发症,通过护理人员加强导管置留期间的护理,可大限度的降低其损害程度与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医疗费用的支付,值得护理人员重视。
作者:李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下治疗宫外孕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宫外孕患者84例。随机分2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在腹腔镜治疗期间实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治疗中采取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外孕患者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治疗的时候,予以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产妇临床护理满意度,降低产妇焦虑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且还可降低产妇并发症的发生,可推广应用。
作者:杜建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免疫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186例该院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各84例,2组均给予常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免疫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免疫治疗在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明显,其可以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作者:冉冬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在早期肺癌临床诊断中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评价在早期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4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58例高度疑似早期肺癌患者,采集患者多层螺旋CT检测结果与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将病理学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58例高度疑似早期肺癌患者中40例患者确诊,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检出38例诊断为早期肺癌患者,与病理检查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层螺旋CT的准确度为86.21%、敏感度为87.50%、特异度为83.33%。结论:多层螺旋CT在诊断早期肺癌上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具有无创伤性、便捷、费用低等特点,可作为疑似早期肺癌患者的检查首选方法,结果准确可靠,易于患者接受,可作为临床早期肺癌诊断的重要依据。
作者:周晓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该院在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中所收治的120例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实施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临床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临床护理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给予临床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新功能状况,降低心律失常复发率,使病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降低生命安全风险。
作者:张丽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一次性根管与常规根管治疗用于急性牙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该院2013年4月至2015年9月间接收的急性牙髓炎患者中抽取72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原则分成A组和B组,各36例,A组实施一次性根管治疗,B组采用常规根治疗术治疗,对比两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A组近期疗效较B组高,统计学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经过1年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牙髓炎患者采用一次性和常规根管治疗的长远效果相当,但一次性根管治疗的近期疗效更佳。
作者:邰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健康教育是针对体弱儿童实施的一种有效干预方式,有利于改善体弱儿童的体质,使其健康成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婴幼儿免疫力下降,体质出现问题的现象颇多。本文就以体弱儿童为研究对象,主要对患有营养缺乏性疾病以及发育迟缓的儿童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结合以健康教育为主要干预手段的方法观察其效果,根据干预效果总结出健康教育在体弱儿童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杨文云;罗开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索盐酸氨溴索与沙丁胺醇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该院12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收治时间均集中在2012年10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并对此次研究患者进行动态随机化分为2组,每组6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采用盐酸氨溴索联合沙丁胺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住院总耗时、湿罗音消失时间均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盐酸氨溴索联合沙丁胺醇治疗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可促进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恢复,改善其临床症状。
作者:朱兴婕;陈永刚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