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病案在西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刘红梅

关键词:病案, 西医内科学, 教学, 应用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病案教学法逐渐被医学教育工作者应用在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作为西医临床学必修课程之一,西医内科学课程中必背的内容过多,某些病理特征难以理解和记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病案教学法已经成为所有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本文围绕病案教学法的优势和西医内科学课程教学现状展开分析,进而对病案教学法在西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妊娠合并糖尿病优质护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优质护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75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孕妇单纯接受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行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并由患者对护理情况进行满意度打分。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感染、剖宫产率总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但减少孕妇产后出血、感染和剖宫产的几率,更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代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门急诊输液室的安全护理和防范措施

    门急诊输液室具有人员流动大、患者多、疾病情况各异、护士工作量巨大等特点。因此做好门急诊输液室的护理安全,关系着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整个医院的安全。输液室在医院工作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本文通过对门急诊输液室安全隐患原因的分析提出了门急诊护理安全的提升方法,对门急诊门急诊输液室的安全护理和防范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老年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配合中预见性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配合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92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术中配合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预见性护理措施。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低于对照组17.39%(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为(2.2±0.3)h,低于对照组(3.2±0.6)h(P<0.05)。结论:老年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配合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概率,缩短手术时间。

    作者:谢陆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仅使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联合使用格列美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并就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展开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情况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格列美脲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快速控制患者血糖,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雨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小儿四肢骨折并发症运用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的观察

    目的:本次主要对小儿四肢骨折并发症运用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的观察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该院收治骨折患者104例,并给予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结果:所以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未出现感染、畸形愈合等患者,总优良率98.00%;所以患儿上肢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5.12±2.34)w,取出时间为(14.23±1.01)w,下肢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9.56±3.12)w,取出时间为(20.71±3.44)w。结论:小儿四肢骨折运用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效果确切,对于出现的并发症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是有效的处理方法。

    作者:袁悦;孙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2008~2014年太仓市梅毒流行状况分析

    目的:分析太仓市2008~2014年梅毒流行状况,为指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太仓市2008~2014年梅毒病例资料,并统计分析。结果:太仓市2008~2014年,梅毒发病率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女性患者的发病率高于男性患者,其中年龄在21~45岁间的患者发病率为55.37%;在46~60岁的发病率为27.03%;大于60岁的患者发病率为5.14%,21~45岁属于梅毒高发期。结论:根据太仓市2008~2014年梅毒流行状况,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极为必要。

    作者:严一成;田海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CT血管造影应用于脑血管诊断与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应用于脑血管诊断与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60例经CT血管造影检查的疑似脑血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处理、研究与分析所有研究对象的CT血管造影图像,进行全方位评定并给予诊断,评价CT血管造影在诊断与治疗脑血管当中的实际价值。结果:经CT血管造影诊断,血管性病变51例,无异常9例,脑血管病变检出率为85.0%。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表明,可能患有脑动脉瘤病症19例,经检查没有发现其异常现象,其他病人与诊断一致。结论:在诊断与治疗脑血管当中,CT血管造影起到重要作用,值得大力推广运用。

    作者:徐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的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脑出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诊治疗的100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其中实验组在传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了集束化护理,对照组仅仅进行常规护理,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满意度以及护理效果等,以做出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在肺部感染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及病死率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康复状况较好,病死率低(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护理工作中加入集束化护理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病死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使得患者早日康复,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护理工作中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

    作者:李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对肾移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作用分析

    目的:分析对肾移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具体作用。方法:以该院收治的112例需进行肾移植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均分为甲组和乙组各56例,甲组实施常规护理,乙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心理情况。结果:乙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明显优于甲组患者,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移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焦虑及忧郁情况,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进而显著提升手术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杨媛媛;王良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脑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探析

    目的:对脑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护理的研究与探讨。方法:在该院选取36例脑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甲组和乙组,各18例患者。对甲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乙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优质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结果:乙组的18例患者相较于甲组患者来说,经过护理后的并发症较少,并且乙组的住院时间也明显比甲组的住院时间长,恢复较慢,甲组和乙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优质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周伟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综合优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进展

    目的:探讨分析综合优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进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自2015年01月至2016年01月收入院的124例新生儿,按照完全随机的原则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模式,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为95.2%,护理满意率为96.8%,对照组的治愈率为79.0%,护理满意率为83.9%,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的护理工作中采用综合优质护理的干预措施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学习。

    作者:周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手术室护理中潜在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总结手术室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对策。方法:对于该院100例接受手术治疗患者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将其依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接受不安全因素护理干预,记录对照组和干预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护理管理认知、自身行为意向差异以及不安全因素意识情况,比较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组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护理管理认知、自身行为意向差异以及不安全因素意识情况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工作需要明确不安全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

    作者:成陶然;孙冬惠;万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方法:总结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在该院收治66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回顾性分析术前、术后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结果:通过合适的围手术期护理,现66例患者均已顺利、痊愈出院。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可保证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痊愈出院。

    作者:陈晓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小儿肺炎雾化治疗的症状改善临床疗效及全程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雾化治疗的症状改善临床疗效及全程护理。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肺炎患儿9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的护理,实验组患儿实施全程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2.61%;实验组患儿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更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张小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期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期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将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之间收治的77例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法将其分为实验组42例和参照组35例。参照组患者在化疗期间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实验组在这一基础上针对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病情制定风险管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比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指标。结果:实验组42例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38%、护患纠纷发生率为2.38%、护理满意度为95.24%;参照组分别为13.16%、15.79%以及84.21%。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期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能够显著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预防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对于保障患者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皮内美容缝合在会阴直切手术切口中的临床运用研究

    目的:观察会阴直切手术切口中皮内美容缝合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接收的行会阴直切手术的患者80例(实验组),手术切口应用皮内美容缝合,再选择医院同期接收采用同种手术的患者80例(对照组),手术切口常规缝合,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缝合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缝合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会阴直切手术切口中应用皮内美容缝合后,可缩短手术缝合时间,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且伤口愈合状况良好,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金艳;钟卫;张华;鲍茹蓉;葛茂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浅析社区护士在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中的作用-以慢性病管理为例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已经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其中社区护士作为该团队中的主力军,对提高家庭团队服务有效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本文中,为进一步分析社区护理在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中的作用,笔者选择慢性管管理为例,于下文中从多个方面与多个角度展开论述。

    作者:汪纪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在胸段食管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研究并探讨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术在胸段食管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该院收治的68例胸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术)与对照组(常规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各3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对比无明显差异(χ2=1.78,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率为2.56%,显著低于对照组(χ2=6.25,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10.47,11.33,13.20;P<0.05)。结论:应用小切口胸段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胸段食管癌的效果确切,减轻患者的手术损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陆建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温针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谢综合征(MS)是多种代谢成分不正常地同时出现在一个个体身上,该个体常常表现有中心性肥胖或超重;血脂不正常;血压升高;以及有胰岛素抗性或者患有糖尿病等。当这些不良因素同时出现在一个患者身上时,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因此我们要及时干预这些风险因素。在现代社会里,人们生活水平虽然得到提高,但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体力劳动减少,脑力劳动增加,加上饮食不节制,荤素搭配不合理,以及工作压力也跟着增大,人体正常的葡萄糖脂肪代谢受到影响,体重增加,甚至血压升高,从而产生一系列与代谢相关疾病。各项危险因素叠加,使致残率和致死率更高。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讨预防和治疗代谢综合征的方法。针灸是祖国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中医整体观念、异病同治及治未病的理论指导下,发挥着它特有的优势。它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低毒副作用等方面,都显示了它有治疗本综合征的潜力。根据体质学说的研究,我们发现,气虚痰湿体质者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有着很大的相关性。。根据临床操作经验,我们选取30例代谢综合征并且均为气虚痰湿体质的患者,分为A组(温针灸组配合常规用药),B组(A组病源在接受温针治疗前3月常规用药)进行治疗观察,疗程3个月。穴位取任脉上的,中脘,水分,气海,关元等任脉穴及双侧天枢,足三里,丰隆等足阳明胃经腧穴。实施温针时,在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等穴的针柄上装上艾柱一桩即可,治疗三个月后观察,治疗组体重减轻,腹围减小,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控制更佳。

    作者:张雪锋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医院政工干部如何提高整体素质使之与新医改相适应

    新医改提出“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的解决对策,并提出“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因此,提高医院政工干部的整体素质可同医改相适应,这是目前值得思考的关键问题。

    作者:吕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