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护理对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围手术期干预效果观察

王维玲

关键词:综合护理, 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 围手术期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围手术期干预效果。方法:在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期间诊治的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中抽取66例作研究对象并遵循随机抽签原则分组,研究组(n=66)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照组(n=33)采取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重症肌无力症状缓解时间。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是6.1%,远低于对照组的21.2%(P<0.05),重症肌无力症状缓解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围手术期干预效果肯定,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快速缓解其重症肌无力症状。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影响。方法:将该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9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作者:佐炳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应用硫酸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硫酸镁用于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80例参与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氨茶碱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患者硫酸镁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2.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对照组为17.5%。结论:硫酸镁对于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者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丁粉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胆汁反流性胃炎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胆汁反流性胃炎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8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随机数字法将82例患者分成两组,其中41例患者应用西药治疗设为对照组,另外41例患者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7.6%,对照组治愈率80.5%,观察组治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治愈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潘立强;胡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氨溴索与地塞米松联用对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患者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氨溴索与地塞米松联用对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重症吸入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儿家属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地塞米松治疗)及研究组(氨溴索与地塞米松联用治疗)各40例,评价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5%,与对照组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索与地塞米松联用治疗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疗效确切,可作为临床优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柴逸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低剂量CT技术发展及其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低剂量CT技术发展及其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在该院接受CT成像检查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所有患者分别采用常规剂量CT技术和低剂量CT技术进行扫描检查,以两种剂量扫描对患者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患者分别经相应扫描检查后,常规剂量CT技术扫描加权指数为13.21 mGy,明显高于低剂量CT技术扫描加权指数6.51 mGy;两种剂量图像质量比较,常规剂量与低剂量CT技术优良率分别为96.4%、94.6%,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低剂量CT技术对身体头颅、腹部、心脏冠脉、胸部、颅面等方面进行检查,不仅能够确保图像质量,且能满足诊断需求,同时减少了对患者的辐射伤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顾吉军;戴晓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术后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术后护理方式。方法:根据该院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术后护理来进行探讨分析,对患者提供优质的术后护理。结果:经术后护理干预,前来我院治疗的2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治疗效果良好,20例患者痊愈出院,无效率为0。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术后护理工作需要加强,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所保障,患者满意度比较高,比起过去的患者来说,加强护理后,取得的效果比较好。

    作者:李岩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应用与效果评估报道

    目的:探讨手指皮肤缺损采取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修复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接诊的手指皮肤缺损患者76例进行研究,根据修复皮瓣不同分为2组,研究组40例采取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修复,对照组36例则采取髂腹皮瓣游离修复,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也多于对照组(P>0.05),但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皮瓣Ⅰ期愈合率更高(P<0.05),随访半年满意率更高(P<0.05)。结论: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游离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尽管手术时间较长,但是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Ⅰ期愈合率高,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率更高,值得借鉴。

    作者:韩伟杰;刘建标;柴润千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协同护理干预对老年慢阻肺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干预对老年慢阻肺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进行就诊老年慢阻肺患者共68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给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用基础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给实验组患者则进行协同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3%,优良率达到97.0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同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老年慢阻肺患者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值得医院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谢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瑞舒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该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单纯使用氯吡格雷治疗,研究组采用瑞舒伐他汀钙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分析两种治疗方式临床效果的异同。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是75.00%,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1.67%,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P<0.05);对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对照组患者的运动能力、交流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没有研究组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瑞舒伐他汀钙和氯吡格雷,患者血脂水平下降明显,临床疗效好,治疗后患者交流能力、运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明显,该治疗方法可以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华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胸部X线联合CT在肺部感染早期中的诊断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胸部X线联合CT在肺部感染早期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该院收治的早期肺部感染患者55例,观察对比本组患者经单纯X线与X线联合CT检查肺部感染早期的阳性诊断率。结果:X线联合CT对肺部感染早期的阳性诊断率为94.55%,高于单纯X线的(81.82%,P<0.05)。结论:胸部X线与CT诊断早期肺部感染效果可靠,有效保证了患者的诊疗质量。

    作者:吴丽君;王君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临床男护士带教的经验与体会

    本文主要结合男护士的心理特点,分析总结男护士带教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强化男护士的心理素质,激发工作兴趣,提高男护士对专业角色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更好的适应护理工作,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莫显祥;周爱花;尹雪冰;袁燕霞;邵卫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全面流程管理在优化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中的应用

    目的:在消毒供应室工作流程管理中,全面流程管理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以该院2014年常规管理对照组,2015年全面流程管理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工作量与工作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再生物品数、一次性物品数、下送率、器械包内物品率以及无菌物品发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实施全面流程管理,可有效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佘建妹;陈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小儿肺炎雾化治疗的症状改善临床疗效及全程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肺炎雾化治疗的症状改善临床疗效及全程护理。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肺炎患儿9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的护理,实验组患儿实施全程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83%,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2.61%;实验组患儿护理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护理可以有效提高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患儿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更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张小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浅析社区护士在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中的作用-以慢性病管理为例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下,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已经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其中社区护士作为该团队中的主力军,对提高家庭团队服务有效性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在本文中,为进一步分析社区护理在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中的作用,笔者选择慢性管管理为例,于下文中从多个方面与多个角度展开论述。

    作者:汪纪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神经内科癫痫病临床诊治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癫痫病临床诊治效果和有效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神经内科癫痫病患者5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单纯进行予德巴金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德巴金联合拉莫三嗪药物治疗。结果:加强临床诊治后发现,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后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神经内科癫痫病患者来说,临床症状变化速度快,必须在准确诊断病情之后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相对比来看,德巴金联合拉莫三嗪药物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白银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探讨循证护理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择期行PCI手术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择期行PCI手术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该院收治的88例冠心病择期行PCI手术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回顾分析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与研究组(44例),对照组主要采用常规方法护理,研究组主要采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效果为97.34%,与对照组的88.34%相比,研究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研究组患者的依从性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方法应用于冠心病择期行PCI手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效果显著,应用价值高。

    作者:于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老年肿瘤患者疼痛的护理干预观察

    目的:观察老年肿瘤患者疼痛护理干预措施以及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30例老年肿瘤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将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疼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疼痛情况并没有明显区别(P>0.05),经过护理干预后,对照组疼痛情况并无显著改善(P>0.05),而实验组患者无疼痛率(26.7%)、轻度疼痛率(46.7%)明显高于干预前(20%、0%,P<0.05)。结论:加强老年肿瘤患者的疼痛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张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乳腺癌患者化疗护理分析

    目的:对乳腺癌患者化疗护理的分析与探讨。方法:从该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中抽选98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观察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本次的研究中,终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采用优质的护理工作,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化疗的效果,还能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大力进行推广。

    作者:周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参归口服液联合缩宫素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参归口服液联合缩宫素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产妇120例,均为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主要在产后应用缩宫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参归口服液。结果:在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出血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产后42 d复查情况上,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参归口服液联合缩宫素预防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江晓秀 刊期: 2016年第10期

  • 力学平衡推拿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生理曲度异常的效果

    目的:探讨分析颈型颈椎病生理曲度异常患者采用力学平衡推拿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46例颈型颈椎病生理曲度异常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力学平衡推拿法治疗)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法治疗),采用 Borden 氏测量法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变化,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改善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中全部治疗有效,对照组中19例治疗有效,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82.6%,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颈椎生理曲度积分相对于治疗后均有所升高(P<0.05),但是实验组患者升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颈型颈椎病生理曲度异常患者采用力学平衡推拿法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推拿法,可有效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赵厚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