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晶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并睾丸炎患者时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流行性腮腺炎并睾丸炎患者共86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接受西医治疗,观察组则结合中医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6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5.3%,P<0.05)。结论:在流行性腮腺炎并睾丸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迅速恢复患者体温,消除睾丸的疼痛与肿胀,患者预后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彦肃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该院6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全部患在接受呼吸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采用有针对性地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6个月后随访实验组3例复发,对照组3例复发。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实施相应的综合康复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复发率。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丁皎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协同干预在癌症晚期疼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癌症晚期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9例,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应用协同干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前疼痛评分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疼痛评分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P<0.05);观察组Ⅳ度、Ⅲ度缓解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协同干预在癌症晚期疼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能显著缓解患者的疼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严亚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运用药物及辅助方式有效提高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水平。方法:该院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入住妇产科手术患者1886例,其中妇科患者804例,产科患者1082例,通过药物镇痛、抚触、指压穴位、膀胱区热敷,及必要的心理疏导,使患者的疼痛程度得以缓解。结果:通过药物镇痛、抚触、指压穴位及必要的心理疏导,患者术后均安全度过疼痛期,遵医嘱按时出院。
作者:郭美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手术室复用医疗器械清洗包装质量管理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从2015年6月起,对手术室复用医疗器械采用集中清洗、包装,并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将实施前的相关数据列为对照组,将实施后的相关数据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数据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包布清洁合格率、包布完好率、器械清洗合格率、器械功能完好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手术室复用医疗器械管理中,由消毒供应室进行集中的清洗、包装能够进一步提高医疗器械的包装及清洗质量,从而降低院内感染的潜在风险,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该院将收治的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分段随机化分组,对照组选择五官超短波电疗机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以及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效果显著,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总有效率以及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作者:赵瑞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免疫学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与对策。方法:抽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该科行免疫学检验分析的18670份血液标本,统计不合格标本的数量,分析其不合格原因及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结果:共有375份标本不合格,不合格占比为2.01%(375/18670);质量控制常见问题主要包括标本受到污染、溶血、标本凝固、标本量不符合要求、标本容器用错等。结论:针对标本不合格原因以及采血标本质量控制常见问题实施相应的改善措施,能够提高血液标本的免疫学检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蒋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索临床治疗时采用临床中药剂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之间接受临床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实际研究对象,依据计算机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划分为均等两个小组,分别是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均分配患者60例,对照组予以混悬剂型中成药剂治疗,实验组利用溶液型的中药予以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实际治疗效果以及相应的不良反应实际状况。结果:实验组经过溶液型的中药药物治疗后60例患者中显效为50例,有效为6例,还有4例则为无效,有效率实际为93.3%。对照组经过混悬剂药物治疗后60例患者中显效为39例,有效为7例,还有14例则为无效,有效率实际为76.7%。结论:对于临床治疗患者予以溶液型的药物治疗效果较好同时安全性优良,要较混悬剂药效果更为理想,明显提升疾病治疗的效率,需要临床方面大力推广。
作者:王少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5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组,各29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于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应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理、社会、认知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
作者:王爱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下治疗宫外孕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宫外孕患者84例。随机分2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在腹腔镜治疗期间实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治疗中采取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外孕患者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治疗的时候,予以围手术期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产妇临床护理满意度,降低产妇焦虑程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且还可降低产妇并发症的发生,可推广应用。
作者:杜建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在妊娠期才出现或发现的糖尿病,我国发生率为1%~5%,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1]。GDM可引起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产后出血、早产、巨大儿及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2,3]。目前临床上关于其治疗、分娩时机、分娩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本研究试图回顾性分析GDM孕妇采用不同分娩分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秦党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改善护理服务在提升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0例住院病患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收治时间为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其中2014年1月份前的300例患者为常规基础护理,进入2014年1月份后,医院开始改善护理服务。分析以往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改善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提升护理质量,比较护理服务改善前后的患者满意度、护理技能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低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的护理态度、护理操作熟练度、护理主动性、护理流程规范性、护理沟通技巧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以往的医疗护理服务进行改进,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郝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比观察小儿腹股沟疝治疗中应用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腹股沟疝患儿按照计算机表法平均分为对照组(n=24)和研究组(n=24),对照组行传统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实施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70.83%),且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45.83%),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效果显著,患儿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应用。
作者:王德勇;谢传信;谢磊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应用温中健脾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83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n=43)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应用温中健脾汤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各项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评分比较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温中健脾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也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王会然;杨立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临终关怀护理对晚期肿瘤患者及家属生活质量及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0例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分别采用临床关怀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及情绪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理职能、生理机能、总体健康水平、活力、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评分结果和满意度调查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终关怀护理全面提升晚期肿瘤患者老人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丧推广应用。
作者:孙勤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门急诊输液室具有人员流动大、患者多、疾病情况各异、护士工作量巨大等特点。因此做好门急诊输液室的护理安全,关系着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整个医院的安全。输液室在医院工作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本文通过对门急诊输液室安全隐患原因的分析提出了门急诊护理安全的提升方法,对门急诊门急诊输液室的安全护理和防范措施进行了详细阐述。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会阴直切手术切口中皮内美容缝合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接收的行会阴直切手术的患者80例(实验组),手术切口应用皮内美容缝合,再选择医院同期接收采用同种手术的患者80例(对照组),手术切口常规缝合,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缝合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伤口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缝合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会阴直切手术切口中应用皮内美容缝合后,可缩短手术缝合时间,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且伤口愈合状况良好,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金艳;钟卫;张华;鲍茹蓉;葛茂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出现不良反应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发生的35例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变态反应患者占57.14%,消化系统反应占11.43%,其他不良反应占31.43%,第一代药物不良反应占11.43%,第二代药物不良反应占42.86%,第三代药物不良反应占45.71%。结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选择给药途径、品种等,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停药,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孙治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糖尿病优质护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75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孕妇单纯接受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行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并由患者对护理情况进行满意度打分。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感染、剖宫产率总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但减少孕妇产后出血、感染和剖宫产的几率,更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代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妇科急腹症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30例急腹症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人性化护理,以患者满意度、S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为观察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经过人性化护理,满意率为96.7%,SAS评分降低,护理效果明显,另外,没有任何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生发生率为0。结论:针对妇科急腹症手术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促进患者心理得到满足,更积极配合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韦海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