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勤红
目的:研究ICU护理安全管理中分组交接班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该院采用分组交接班完成ICU护理安全管理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采用床头交接班完成ICU护理安全管理的患者80例作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控检查结果、不良事件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护理人员分级护理、医院感染、文件书写、急救安全和病房管理方面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人员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0.00%,实验组护理人员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仅为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2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仅为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组交接班模式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黄佩丹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前臂背掌侧入路的治疗效果。方法: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间的40例尺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经前臂背掌侧入路行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术,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尺桡骨骨折接骨板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例切口感染,1例骨间背侧神经损伤),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相比较,实验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通过前臂背掌侧入路进行手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少。
作者:邹士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耳穴埋籽、穴位按摩联合止吐药物预防肿瘤介入化疗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肿瘤介入科行介入治疗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使用止吐药的基础上联合耳穴埋籽及穴位按摩,对照组采用止吐药单药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干预后的效果观察。结果:观察组中控制16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中控制9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75%。结论:耳穴埋籽、穴位按摩联合止吐药物预防肿瘤介入化疗术后恶心呕吐疗效显著,显著提高患者舒适度且病人满意度较高,今后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丁凯凯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析小儿支气管肺炎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肺功能和疗效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86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比较和分析两组的疗效与肺功能。结果: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肺功能改善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不仅可以使临床疗效提高,还能改善肺功能,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杨锡芝;郄博欣;杨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的护理配合。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于该院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者68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配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对护理配合进行优化。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23.53%(P<0.05)。研究组患者肠道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的护理配合措施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概率,促使机体快速康复,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张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IL-8及TNF-α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2015年1~12月该院确诊的2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组,2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IL-8及TNF-α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IL-8及TNF-α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研究组Ⅲ~Ⅳ期患者血清IL-8及TNF-α浓度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中IL-8及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者,而且随着该病的发展,浓度不断增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田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措施在骨科卧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骨科收治的卧床患者12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实施优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骨科卧床患者,可以明显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可以进行大力的临床推广。
作者:周孝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讨论分析流行性腮腺疫情,探究控制对策。方法:选取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3~2015年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统计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研究。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发生流行性腮腺炎,但6~15岁的儿童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构成比高,其次是1~5岁儿童,不过此年龄段之外的人却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结论:控制流行性腮腺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幼儿园、中小学生流行性腮腺炎相关疫苗的接种率,同时要建立健全疫情防控机制和应急预案,完善监察机制,一旦出现疫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控制对策。
作者:朱叶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ICU患者经集束化护理预防压疮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至今我院ICU患者,所有患者无血液系统疾病,无皮肤破溃、糜烂。分为:研究组(接受集束化护理预防压疮)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结果:(1)研究组和党组织ICU住院期间压疮发生率分别为1.4%、10%比较有差异(P<0.05)(2)两组患者对护士护理满意度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文认为集束化护理可以减少ICU患者压疮的发生,还能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作者:章晓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慢性宫颈炎及盆腔炎患者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科学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宫颈炎及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两组患者病因进行分析后,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接受微波热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宫颈炎及盆腔炎患者的治疗中,药物联合微波热疗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在提高门诊输液中心护理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68例接受门诊输液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4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以两组患者对门诊输液中心护理质量认可度评分作为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分别经过相应的门诊输液护理,可以看出观察组在输液安全、输液技能、服务态度、输液治疗环境认可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门诊输液中心护理质量认可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项良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资料选取该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行腹腔镜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共116例,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两组,即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共58例患者,均采取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共58例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经统计,研究组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后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等临床心理状态调查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情况各项评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应用护理干预不但可以有效地调节患者的心理情绪,而且可有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康予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改善护理服务在提升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0例住院病患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收治时间为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其中2014年1月份前的300例患者为常规基础护理,进入2014年1月份后,医院开始改善护理服务。分析以往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改善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提升护理质量,比较护理服务改善前后的患者满意度、护理技能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②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低于对照组(P<0.05)。③观察组的护理态度、护理操作熟练度、护理主动性、护理流程规范性、护理沟通技巧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以往的医疗护理服务进行改进,有利于提高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郝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肝胆管造影引流术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间收治的40例行经皮穿刺肝胆造影引流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将其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20例)和采用优质护理的观察组(20例),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经皮穿刺肝胆造影引流术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仇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在妊娠期才出现或发现的糖尿病,我国发生率为1%~5%,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1]。GDM可引起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产后出血、早产、巨大儿及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2,3]。目前临床上关于其治疗、分娩时机、分娩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本研究试图回顾性分析GDM孕妇采用不同分娩分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秦党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该院接收2型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0例,A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B组给予综合护理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质量。结果:护理后,B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生存质量均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2型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陶泽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该院接受治疗的脑梗塞患者共计180例,根据患者进入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单号设置为对照组,双号设置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脑梗塞患者则在治疗期间进行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长、临床护理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的出现比率。结果:观察组脑梗塞患者的住院时长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8.89%高于对照组78.89%,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评估标准(P<0.05)。结论: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结合循证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相关指标,同时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B超在急性阑尾炎诊断和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B超检查,并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B超在诊断和鉴别急性阑尾炎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采用B超进行检查,共确诊17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诊断准确率为88.00%,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患者例数依次为51、26、78、21例,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B超对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以有效鉴别急性阑尾炎,并且在诊断过程中,操作方便、对患者伤害较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周春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探讨胃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瘤的临床诊治方法及预后情况,为患者早期诊断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某院在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内收治的经内镜及病理证实的胃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瘤患者2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对20例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等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治疗方面,20例患者均行内镜下治疗,其中,4例患者行电凝电切、10例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6例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1例患者ESD治疗后另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出院后,对其不定期随访5~24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转移或复发。结论:及早发现并治疗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瘤,治疗效果理想,基本不会转移或复发。
作者:曹刚宁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采用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一般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个性化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临床总体疗效较高,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同时,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个性化护理,不仅可以使治疗效果提高,还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郄博欣;杨锡芝;杨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