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花
目的:对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功能康复中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和分析。方法:将该院内科接收的74例脑梗塞患者纳入此次研究中,基于护理方式差异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均为37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开展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语言、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语言、肢体功能评分均有所提高,且研究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闹栓塞患者治疗中开展早期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语言和肢体功能的良好康复,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媛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管理在老年患者压疮护理中的运用。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1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1例,分别给予集束化护理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情况。结果:研究组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研究组护理满意度、疼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在老年患者压疮护理中运用集束化护理,满足了患者护理需求,避免了压疮的出现,值得推广。
作者:凌晓菁;陈婷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该院2014年~2015年收治的179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对179例患者进行调查,统计不同程度负担患者的比例及SPB得分状况,同时分析SPB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179例患者中无负担患者21例,轻度负担患者52例,中度负担患者79例,重度负担患者27例,SPB得分为(32.57±2.16)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功能分级、治疗费用支出方式、病程、文化程度及合并症种类是患者自我负担感受加重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大部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自我感受负担,自我感受负担受众多因素影响,常见因素包括心功能分级、经济状况及病程等,临床为减轻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可从上述影响因素介入重点干预措施。
作者:佘丽;高瞻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消化内科患者的负性情绪以及疼痛缓解率的重要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消化内科患者,给予常规性的护理,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消化内科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患者的负性情绪以及疼痛缓解的情况。结果:相比于干预前,两组干预后的SAS以及SDS评分较低(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在干预之后SAS以及SDS评分较低(P<0.05),且缓解疼痛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消化内科患者的负面情绪,减缓患者的疼痛。
作者:杜乔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联合胃镜微创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资料来源于该院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股骨干骨折患者83例,根据密封信封不透光法,分为2组,髓内钉组和钢板组。钢板组以锁定钢板进行治疗;髓内钉组以交锁髓内钉进行治疗。就两组患者手术操作的时间、手术出血总量、愈合的时间和愈合总效率进行比较。结果:髓内钉组愈合总效率高于钢板组(P<0.05)。髓内钉组患者手术操作的时间、手术出血总量、愈合的时间均少于钢板组(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效果确切,可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出血,加速愈合,提高愈合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赵晓昆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该院将收治的8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2013年10月至2014年11月)分段随机化分组,对照组选择五官超短波电疗机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以及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效果显著,并且可以改善患者的总有效率以及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作者:赵瑞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的护理配合。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于该院行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者68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配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对护理配合进行优化。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88%,低于对照组23.53%(P<0.05)。研究组患者肠道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的护理配合措施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概率,促使机体快速康复,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张香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本研究主要是为了思考和讨论关于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病人的观察与护理的相关内容。方法:本研究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病人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共选取55例患者进行研究,选择这55例患者对他们进行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病人的观察与护理,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这55例患者均进行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病人的观察与护理,一旦有患者出现问题应该及时诊治,终发现有1例患者死亡,48例患者经过观察和护理后恢复状态良好,另外6例患者出现轻度神经问题。结论: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及时才能保证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病人在术后的观察和护理有效果。
作者:李长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辅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yynw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9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46例,采用独活寄生汤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晨僵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疼痛指数、关节功能障碍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辅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行为疗法对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照顾工作里的使用成果。方法:将满足CCMD-2-R诊断条件的10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随便分成几个小组,研究组依据护理诊断判断认知行为医治的靶症状,每周开展两次认知行为心理照顾。两组病人进入医院的时候还有之后每隔20 d开展一次BPRS、SANS、SAPS、NOSIE的测定。结果:接受认知行为心理呵护病人的BPRS、SANS的分数一直在降低,NOSIE的分数在增加,SA分数没有明显改变。结论:认知行为心理呵护过程中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有了显著的好转,可以尽早减缓病人的患病程度。
作者:薛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试论宝石能谱CT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成像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患者均行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并和冠状动脉造影相比,以便分析宝石能谱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准确性。结果:经分析结果显示,宝石能谱CT冠状动脉成像图像的质量由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近端、远端的分支较为清晰,且宝石能谱CT对冠状动脉成像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8%、96.1%。结论:宝石能谱CT对于冠状动脉成像有很高质量的图像与诊断准确性,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作者:杨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本妇幼保健院第Ⅰ类精神药品及麻醉药品的运用情况作系统化评估,以期为合理使用该类药品提供有效的参考凭据。方法:以限定日剂量DDD法对该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间第Ⅰ类精神药品及麻醉药品运用情况作出系统化的调查统计,并作科学的用药评估。结果:本妇幼保健院在调查期内共使用到3种第Ⅰ类精神药品,11种麻醉类药品。当中,除了芬太尼以外,各种药品的DUI值都低于1。结论:本妇幼保健院各种第Ⅰ类精神药品及麻醉药品运用指标基本达到规范用药标准。
作者:李茂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难治性产后出血(IPH)应用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IPH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分别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术和宫腔纱布填塞术,对比两组治疗时间、出血量、临床疗效。结果:动脉栓塞组有效率高于纱布填塞组(P<0.05);动脉栓塞组手术时间(52.88±3.63)min、止血时间(14.92±3.84)min短于纱布填塞组(65.82±6.89)min,(25.46±4.25)min,产后出血量(1353.34±45.72)ml少于纱布填塞组(1582.24±48.87)ml(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IPH止血迅速,有效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金松敏;黄雅;李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并讨论针对性护理应用于在校大学生胃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对照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来该所治疗的40例大学生胃溃疡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给予参照组学生临床常规护理,实验组学生在此基础上增设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学生在经过各自护理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比较得知,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实验组学生在护理疗效、不良反应方面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学生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在校大学生胃溃疡患者施以针对性护理具有较高的护理价值,有助于患者更快康复,增进护患关系,值得加大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作者:赵秀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5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个体化延续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明显更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延续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和控制患者的血压,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星星;孙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持续质量控制在预防老年股骨骨折压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10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10)和对照组(n=100),观察组以持续质量控制管理理念为指导进行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压疮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3.64%(4/110),对照组压疮发生率为12.00%(12/100),通过χ2检验可知,两组压疮发生率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06,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t=16.208,P<0.05)。结论:持续质量控制应用于预防老年股骨骨折压疮中,可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晓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191例,经痰培养检测将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成感染组102例及非感染组89例,同时收集118例COPD稳定期在门诊随访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PCT、hs-CRP。结果:AECOPD组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显著高于COPD稳定期组(P<0.01);AECOPD感染组患者血清PCT及hs-CRP水平高于非感染组与COPD稳定期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ECOPD非感染组患者血清PCT及hs-CRP水平与COPD稳定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COPD组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显著升高,且其中感染组患者PCT、hs-CRP明显高于非感染组与稳定期组,二者联合测定,有助于判断COPD严重程度及急性加重的诱发因素。
作者:吴颖;高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音视频在癌痛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癌痛患者随机性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口头宣教;实验组患者应用音视频对癌痛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患者癌痛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疼痛自我护理技能,止痛效果,癌痛患者的舒适度等均得到明显提升。结论:音视频使用于癌痛患者的健康教育中,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陆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评定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患者检查中行64层螺旋CT诊断方案的可行性。方法:筛选2013年11月至2016年5月因冠状动脉狭窄进入本院诊疗的60例患者,均予以64层螺旋CT检查,观察其检查结果,再与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所得结果客观比对。结果:结果表明,轻度狭窄患者敏感度69.62%、特异度98.88%、准确率94.48%;中度狭窄患者分别是81.54%、99.13%、96.95%;重度狭窄患者分别是91.85%、98.21%、96.57%。结论:在对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患者进行诊断时,选择64层螺旋CT方案效果显著,有助于提升准确率以及特异度,值得推荐。
作者:阚建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与并发症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100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对常规护理进行优化,并采取并发症预防护理措施。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优化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措施,并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预防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概率,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徐高秀;付晓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