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旭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共48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给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给实验组患者采取急性期针对性的优质护理。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仅为20.83%,而对照组为45.83%,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优质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布卓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比超声检查和细针穿刺细胞学(FNAC)检查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疑似乳腺癌患者125例,术后经病理诊断证实有乳腺癌的患者87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及FNAC检查,并与病理结果对比判断二者的诊断价值。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超声诊断的符合率为94.25%,FNAC为98.85%,符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82.76%、73.68%,FNAC分别为94.25%、89.47%,敏感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NAC操作简单,安全快读,可较准确、敏感的诊断乳腺癌,因此,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继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免疫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186例该院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各84例,2组均给予常规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免疫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免疫治疗在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明显,其可以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作者:冉冬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腹部创伤后CT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76例腹部创伤患者,耐心询问患者腹部创伤的原因、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查体,在对患者病情基本掌握的前提下,对所有患者进行腹部CT检查以进一步确诊患者的病情,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制定有针对性说的治疗方案,观察76例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与CT结果的吻合率为98.4%。对照组临床治疗结果与CT结果的吻合率为87.5%。且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腹部创伤患者,仔细询问患者腹部创伤的原因,给予全面的体格检查,及时进行腹部CT检查,有利于医师能在较短时间内了解患者腹部内部脏器的损伤情况,减少误诊率。对为患者制定以及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旭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本文阐述了利用大数据优势推动区域医疗发展的必要性,从细致深入做好疾病预防、全面了解治疗进度、努力实现无差别就医三个方面,探讨了大数据时代区域医疗的应用方向,希望对促进大数据时代下区域医疗的快速发展有所裨益。
作者:韩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有效护理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20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实施有效护理预防控制措施前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8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实施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12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对照组的护理控制有效率分别为96.67%、81.25%,观察组的疾病控制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预防控制措施可有效提高小儿手足口病的控制效果。
作者:林丽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对于企业自身而言,为保证企业良好的市场竞争力,优化中药产品质量控制标准、保证规范现代化至关重要。目前国内许多中药生产加工企业缺乏质量标准意识,生产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不可靠,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消费压力。针对这一问题,中药生产加工企业自身应提升中药产品质量意识,加强中药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
作者:班谨政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配合中应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92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术中配合措施,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预见性护理措施。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低于对照组17.39%(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为(2.2±0.3)h,低于对照组(3.2±0.6)h(P<0.05)。结论:老年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配合中应用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概率,缩短手术时间。
作者:谢陆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不良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抽取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该院接收的10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抑郁及焦虑状态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抑郁及焦虑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干预,两组均较干预前改善,且研究组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2%,对照组为21.5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其不良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刘改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影响。方法:将该院在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90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作者:佐炳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蒲地蓝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8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儿采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实验组患儿采用蒲地蓝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疗效以及促炎细胞因子水平。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80.49%;实验组患者促炎细胞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蒲地蓝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患儿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值得临床进一步进行推广。
作者:王玲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法与金标法用于受血者HIV抗体检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住院患者25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法与金标法对其进行HIV抗体检测,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测准确性。结果:酶联免疫法的初筛检测有10例呈阳性,复查有6例呈阳性,筛选阳性率与假阳性率分别为0.125%、0.036%;而金标法检测出15例呈阳性,复查有12例呈阳性,通过疾控中心确诊有6例,筛选阳性率与假阳性率分别为0.186%、0.086%;通过两种检测方法的筛选阳性率与假阳性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进行HIV抗体检测的时候,酶联免疫法与金标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在临床检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检测手法,必要时还可以进行联合检测。
作者:贺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提升患者对慢性前列腺炎心理障碍的认识程度,并对系统化护理干预进行深入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该院接诊的41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给予常规性的治疗护理,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同一时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1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给予心理、行为、情绪、认知等系统化的护理干预,设为观察组。护理干预的前后,根据国际列腺炎症状评分指数表,制作相应的问卷调查表,评价在此期间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前期和后期,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分值(QOL)与症状评分指数(CPSI)相比于对照组明显较低(P<0.05),健康行为分值与治疗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较高(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的治疗护理方法,系统化的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心理障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疗效。
作者:张汝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并睾丸炎患者时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流行性腮腺炎并睾丸炎患者共86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接受西医治疗,观察组则结合中医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6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5.3%,P<0.05)。结论:在流行性腮腺炎并睾丸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迅速恢复患者体温,消除睾丸的疼痛与肿胀,患者预后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彦肃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妊高症应用硫酸镁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5年1~12月期间就诊妊高症患者100例,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治疗后两组的DBP、SBP及24 h蛋白尿定量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镁与硝苯地平联用治疗妊高症疗效确切且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海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氟桂利嗪对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活动的实施选择的是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脑血栓患者82例作为对象。在统计学原理的指导下将所有患者分为基础性资料并无显著差异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的是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使用氟桂利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取得临床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取得临床效果。在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时候,观察组患者92.7%高于对照组75.6%,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时候,发现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脑血栓形成的时候,相对比临床常规治疗方法,氟桂利嗪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同时还可降低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珍红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应用温中健脾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83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n=43)和对照组(n=40),对照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应用温中健脾汤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各项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评分比较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温中健脾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也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王会然;杨立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行腹壁横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来该院行剖宫产的产妇96名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行腹壁横切口)与对照组(行纵切口),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产妇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行腹壁纵切口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愈合时间,降低产妇术后疼痛程度,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董珍祥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通过本研究分析ICU重症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自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ICU危重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0例,将入选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分别经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4.28%)明显优于对照组(77.14%),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是ICU重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对ICU重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采取对症治疗措施,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降低死亡率,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嘉尧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吞咽功能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间在该院确诊并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8例,依据护理方式给予分组,对照组34例行一般护理,研究组34例在一般护理中增加吞咽功能训练,对比两组间吞咽功能。结果:护理后研究组1~2级相比于对照组占有率明显较高,3~4级则相对较少,整体水平提升(P<0.05)。结论:吞咽训练的实施提高了患者吞咽功能,改善了护理质量。
作者:蔡旭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