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评价

付朵朵

关键词:子宫压迫, 缝合术, 产后出血
摘要:目的:在临床中对产后出血患者行以子宫压迫缝合术所具备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50例(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行以子宫压迫缝合治疗,对照组行以常规治疗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止血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76.00%),并发症发生概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子宫压迫缝合在临床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应用意义显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患者依从性对西药房退药处方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析患者依从性对西药房退药处方的影响。方法:汇总该院门诊西药房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退药处方情况,总结退药处方原因、明确患者依从性对西药房退药处方所造成影响,之后制定相应解决对策提高患者依从性。收集该院西药房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所开具药方,计算西药退药处方率,并与对策实施前进行对比。结果:我院西药房主要退药原因包括更改医嘱、药物不良反应、疗效不佳、不依从等,其中费用高、拒绝医嘱用药等用药不依从情况达到10.1%。通过实施针对性对策提高患者依从性后,我院西药房退药处方率由原来的0.50%降低为0.34%,前后差异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患者依从性对医院西药房退药处方有着明显影响,医院可通过一定措施提高患者依从性进而减少退药处方,提高医院对退药问题处理水平,终维护药品安全。

    作者:陈丽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预防性护理在急诊输液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急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急诊输液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预防护理。结果:通过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安全意识行为与实施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输液反应及护理满意度明显要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应用到急诊输液中,能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应用效果满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徐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雌激素联合甲硝唑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对患有萎缩性阴道炎患者予以雌激素与甲硝唑联合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该院于2012年2月到2014年4月收治的患有萎缩性阴道炎患者100例,将其以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分组研究,即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甲硝唑治疗方法,实验组接受雌激素与甲硝唑联合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45例(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效果[28例(56.00%),P <0.05]。结论:对患有萎缩性阴道炎患者予以雌激素与甲硝唑联合治疗方法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可广泛应用于患有萎缩性阴道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

    作者:陈华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系统化全程护理在食管癌围术期的作用

    目的:探讨系统化全程护理在食管癌围术期的应用。方法:通过对2011年6月至2016年2月在该院手术治疗的94例食管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应用系统化全程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术后恢复情况和 VAS 评分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生存质量同对照组比较明显提高,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缩短,VAS 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食管癌围术期患者采用系统化全程护理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缓解疼痛,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神经康复对脑梗死康复及脑血流动力学检测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神经康复疗法对脑梗死患者治疗价值和意义。方法:抽取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治疗前后 BI 指数评分,Brunnstrom 评定量表,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分析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 BI 指数评分和 Brunnstrom 评定量表及脑血流动力学检测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神经康复治疗,不仅有利于增加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缩短了治疗过程,改善了生存质量,值得借鉴推广。

    作者:段晓华;葛晓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胎膜早破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目的:旨在回顾性分析胎膜早破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情况。方法:选取该院产科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160例胎膜早破产妇作为观察组和胎膜未早破产妇160例作为对照组,调查和记录产妇职业、流产史、胎儿胎位、产前感染;观察和记录胎膜早破对胎儿与产妇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脑力劳动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1);观察组有流产史患者比例为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1);对照组胎位正常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 <0.01);对照组产妇产前感染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 <0.0001);观察组胎儿窘迫及婴儿窒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对照组产后体温升高和产褥感染率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 <0.001)。结论:围产期产妇体力劳动强度、流产史、胎位异常和产前感染均可影响胎膜早破发生率,而该并发症可直接威胁产妇及胎儿、新生儿健康和生命安全。

    作者:张烨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加长型 PFNA 内固定治疗复杂型股骨粗隆部骨折

    目的:探究加长型 PFNA 内固定治疗复杂型股骨粗隆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在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80例复杂型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骨折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加长型 PFNA 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 Harris 评分优良率。结果:治疗组患者髋关节功能 Harris 评分优良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佳,P <0.05。结论:加长型 PFNA 内固定治疗复杂型股骨粗隆部骨折具有优良的治疗效果,适宜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华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探讨阿司匹林对于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性

    目的:研究在冠心病的防治中应用阿司匹林的重要性。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到该院行冠心病诊断的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以是否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为依据,将300例患者分为观察与与对照两组,观察组150例,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对照组150例,患者没有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结合两组患者诊断结果,对阿司匹林在冠心病防治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冠心病确诊率为50.7%,明显较对照组的82%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冠心病的防治中,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能够实现良好临床效果,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李卫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在肺结核病护理中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肺结核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肺结核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5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55例患者的完全依从率为74.5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完全依从率(38.18%,P <0.05)。结论:护理干预在肺结核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作者:范朝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路径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观察与应用

    目的:探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运用路径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路径单,对比两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0.05);同时,两组的住院时间和 VAS 评分比较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运用路径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护理,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痛苦,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王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抢救急性重度酒精中毒分析

    目的:分析在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的抢救治疗中,纳洛酮联合醒脑静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76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应用纳洛酮进行抢救,干预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抢救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醒脑静,对比两组患者的抢救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抢救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经对比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在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抢救治疗中,纳洛酮联合醒脑静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赵茂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硬通道引流和软通道引流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本文就硬通道引流和软通道引流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与探究。方法:选择该院自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8例,依据患者来院就诊时间进行平均分组,每组患者39例。予以硬通道引流的患者充当参照组,予以软通道引流治疗的患者充当研究组,后比对两组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血肿量改善情况较比参照组也明显较好,组间统计后差异显著。结论: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应用软通道引流,效果理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大耀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暖宝贴配合生活康复操在乳腺癌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暖宝贴配合生活康复操对乳腺癌术后患者患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经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改进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按术后常规康复指导及功能锻炼,改进组除上述外增加暖宝贴配合生活康复操的应用。术后1个月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乳腺癌术后患肢疼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改进组术后上肢水肿为8%,对照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改进组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达标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暖宝贴配合生活康复操对于病人使用方便,对减轻乳腺癌术后病人患肢疼痛和淋巴水肿有一定作用,并且促进上肢功能的恢复。

    作者:刘丹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我院老年病患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探讨该院60岁以上老年病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减少 ADR 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上报的 ADR 报告,对发生 ADR 的患者性别、ADR 类型、涉及药品、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ADR 临床表现以及 ADR 发生时间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 ADR130例,其中男女发生 ADR 比例为1:1.55;口服给药32例(占24.62%),静脉给药98例(占75.38%);一天内累计发生 ADR 构成比为56.92%;ADR 发生以皮肤系统损害例数多,占46.15%,主要表现为皮疹、瘙痒、潮红、红斑;ADR 发生率排前三位的药品分别是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针、马来酸依那普利片、银杏达莫注射液。结论:重视老年人用药安全,关注女性患者用药指导,减少静脉滴注给药。

    作者:潘和蹇;夏诚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莫沙必利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行莫沙必利+黛力新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该院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7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其入院时间分为单项组和联合组,每组35例。单项组行莫沙必利予以治疗,联合组在服用莫沙必利基础上,另服黛力新予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一疗程后的临床疗效以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94.28%)明显高于单项组(77.14%,P <0.05);联合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低于单项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1.42%,P >0.05)。结论: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行莫沙必利+黛力新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安全性较高,可推广应用。

    作者:朱丹青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美罗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护理观察

    目的:对美罗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分析护理干预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化疗,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化疗基础上家用美罗华治疗,并给予特定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过程中药物对患者的影响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应用美罗华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生存率为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67%,P <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主要出现恶心呕吐、体重下降、腹泻等不良反应,但程度均较轻;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P <0.05)。结论:美罗华在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方面临床效果较为显著,配合特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防治治疗中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帮助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玲;刘奇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循证护理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6年4月来该院接受诊治的82例脑梗死伴发高血压病人作为研究的案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探究组和比较组各41例,比较组病人给予常规方式的护理服务,探究组病人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病人疗效。结果:探究组病人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后,其在住院时间,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相较于比较组病人都明显要好,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结论:在脑梗死伴发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具有良好的疗效,能够极大的改善病人神经功能,加快病人受损神经的康复,同时还能有效的降低病人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作者:左瑞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脑血管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研究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在脑血管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72例脑血管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6名对照组患者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 ADL、MMSE 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ADL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MMSE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为97.22%,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脑血管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 ADL 评分,提升 MMSE 评分,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蒋春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脑外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对策探讨

    目的:分析脑外科临床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应对。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脑外科临床护理发生感染的46例患者,再选取同期脑外科进行临床护理无感染的46例患者,对比并分析发生感染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两组患者护理因素对比结果显示,切口感染和手术时间、手术类型以及是否主刀人员缝合有关,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果:两组患者体重指数、年龄、血红蛋白浓度自身因素对比,感染组均高于正常组,且进行主刀缝合、急诊手术、患者术前存在严重并发症可增加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结论:脑外科临床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较为繁杂,护理方面应从围手术期就开始采取措施,以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蔡志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急性心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不良反应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心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及特点。方法:选取该院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这段时期内收治的53例急性心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回顾这53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分析其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及特点。结果:53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共有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11.3%;其中4例为出血性不良反应,约占总数的7.5%,具体包括脑出血2例(分别发生在溶栓过程中和溶栓完成后2 h 内,均死亡)、皮下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2例为过敏性皮疹,约占总数的3.8%。除2例脑出血患者死亡以外,其余患者均经对症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急性心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容易发生脑出血、皮下出血、消化道出血及过敏性皮疹等不良反应,其中脑出血属于严重不良反应,多发生在溶栓过程中和溶栓完成后2 h 内,临床致死率较高,因此医护人员应当要对急性心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和严格预防,尽可能地避免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邵群慧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