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 应用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诊断的临床意义探讨

杨敏

关键词:CT, 术前结肠癌, 术后结肠癌, 复发诊断
摘要:目的:分析 CT 应用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结肠癌患者120例参与研究,利用病理切片以及 CT 方法进行诊断,分析其与术后复发结果的关联性。结果:结肠癌术前经 CT 诊断准确率为85.83%,相关系数 R =0.852;CT 诊断术后复发准确率为89.36%,相关系数 R =0.906。CT 诊断与病理切片结果具有较高相关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应用 CT 诊断准确性较高,与病理切片相关性较高,值得推广。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射频毁损脊神经后内侧支与腰部俞穴针刺治疗腰椎小关节病变源性慢性腰痛的对照研究

    目的:通过对射频毁损脊神经后内侧支和腰部俞穴针刺治疗腰椎小关节病变源性慢性腰痛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两种常用的治疗手段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腰椎小关节病变源性腰痛提供参考。方法:将确诊为腰椎小关节病变源性慢性腰痛患者共46例随机分为射频治疗组(n =23)和腰部俞穴针刺治疗组(n =23)。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观察时间点定为治疗前(T0)、治疗后3个月(T1)、治疗后6个月(T2)。主要观察患者的 VAS 评分变化。根据治疗后 VAS 改善程度统计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VAS 评分变化的程度。治疗期间均采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心率、血压、指末血氧饱和度。结果:治疗后3个月射频组显效率为61%,总有效率为91%,针刺组治疗显效率为26%,总有效率为61%。治疗后6个月射频组显效率为70%,总有效率为92%,针刺组治疗显效率为22%,总有效率为57%。射频治疗组在显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均高于针刺组(P <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疗效差异更为明显(P <0.01)。结论:采用射频毁损脊神经后内侧支治疗腰椎小关节病变源性慢性腰痛疗效确切,长期随访效果优于针刺治疗组。

    作者:林冬阳;张光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我院产科出血原因分析并浅谈干预措施

    目的:了解我院孕产妇产科出血原因,并针对原因提供干预措施提出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6年2月在该院发生产后出血的48例产妇,分析孕产妇产科出血的相关原因,并浅谈预防产科出血干预措施。结果:孕妇产科出血的原因主要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及流产。结论:从产前护理、评估,给予孕产妇针对性的护理及建议,以及提高个人的技能水平,相信能减少产科出血的发生,提高医院水平,为医患关系的改善带来帮助。

    作者:秦党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研究综合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共86例,患儿按入院编号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惊厥消失时间、体征完全消失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同时,患儿6个月、12个月 MDI 及 PDI 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采用综合护理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曾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注意力转移联合笑脸评估在儿童疼痛护理中应用

    目的:探讨注意力转移联合笑脸评估在儿童疼痛护理中应用价值。方法:将于该院儿科住院的86例疼痛患儿抽签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疼痛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转移注意力联合笑脸评估护理方法。观察两组住院时间、治疗依从性和舒适度;调查护理后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依从性(1.97±0.54)分、舒适度评分(88.27±9.17)分较护理前及对照组护理后(1.37±0.39)分、(74.67±8.23)分显著较高(P <0.05),住院时间(8.53±2.48)d 较对照组显著较低[(12.47±3.52)d,P <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93.02%较对照组72.09%显著较高(P <0.05)。结论:对疼痛患儿,采取注意力转移联合笑脸评估的疼痛护理措施可缓解患儿疼痛,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和舒适度,改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侯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探讨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在妇产科疾病中的临床治疗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接收治疗的104例妇科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进行米非司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妇产科疾病治疗当中采取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使患者健康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蒋爱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探讨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副反应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目的:研究分析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副反应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该院预防接种门诊接种吸附百白破疫苗5141例儿童作为观察目标,依据月龄分为基础免疫组(3~6月龄,n =3894)和加强免疫组(18~24月龄,n =1247),5141例儿童中有63例出现副反应,副反应发生率1.23%,回顾性调查预防接种反应月报表,分析副反应发生的原因,研究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两组儿童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基础免疫组副反应发生率、全身反应发生率、局部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加强免疫组(P <0.05);冬春季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夏秋季,组间差异显著(P <0.05)。结论:预防和减少吸附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的副反应,接种前应严格掌握禁忌症,填写疫苗知情告知单,加强冷链管理,确保疫苗质量;接种时要充分摇匀药液,选择正确的接种途径和部位,接种部位的皮肤要进行严格消毒;要选择适宜的注射器和针头,保障药液全部注入肌肉,同时要做好接种前后卫生保健宣教工作,尽量避免高温季节接种。

    作者:谢皆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持续护理干预对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过程的影响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干预应用于小儿哮喘患者雾化吸入治疗过程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所收治138例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9例,在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69例,加用持续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 SaO2无显著差异(P >0.05);经治疗后,研究组 SaO2为(98.65±12.2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92.10±10.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研究组加用持续护理干预后,非常满意54例、一般满意14例,其护理满意度为98.5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34例、22例及81.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持续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小儿哮喘患者雾化吸入全程中,可保证雾化吸入全程正确性及足量有效药液吸入,改善临床疗效,拉近护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硫酸长春地辛治疗小儿药物外渗伤口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目的:研究长春地辛应用于小儿肿瘤化疗时造成药物外渗伤口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随机选择今年我院入院小儿肿瘤患者1名,进行基本生命体征检查后,应用化疗药物硫酸长春地辛为小儿注射,注射全程观察小儿体征情况并记录分析,后找到解决方法。结果:硫酸长春地辛在为小儿化疗时外渗伤口受到药物、年龄、护理等因素的影响。结论:积极寻找硫酸长春地辛治疗小儿药物外渗伤口的原因并及早发现处理,选择合适部位等能够提高小儿生存率并降低不适感。

    作者:茹仙古丽·依不拉音;阿丽古丽·阿不都热合木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15例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的感染及抗感染治疗体会

    目的:了解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与抗感染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5例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与抗感染治疗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在针对性治疗基础上辅以 G -GSF 皮下注射治疗,从治疗起至体温下降至<38℃所用时间为(8.3±1.2)d,感染治愈率为86.66%,其中2例患者感染控制困难,发展为 MODS,后死亡,病死率为13.33%。结论:抗生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GSF)的合理应用,可促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得以有效控制,减少死亡率。

    作者:李彩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开展护理沟通服务培训的做法体会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服务的培训方法。方法:对科室22名护士从病人入院到出院的一系列护理环节的沟通服务进行阶段式培训包括沟通知识技巧理论培训,情景模拟培训,制订沟通内容,检查评价实例沟通效果、反馈交流沟通经验。结果:22名护士掌握沟通技巧,有效与病人沟通,病人满意率上升。结论:阶段式护患沟通服务培训是有效沟通,提高服务质量的保证。

    作者:何慧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肺腺癌脑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研究肺腺癌脑转移患者应用吉非替尼结合全脑放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治疗肺腺癌脑转移患者40例,分成两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脑放疗,试验组患者应用吉非替尼结合全脑放疗进行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恶心呕吐、四肢无力等不良状况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病灶控制率、1年生存率、生存时间等状况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吉非替尼联合全脑放疗在临床治疗肺腺癌脑转移疾病上有着较好的作用价值。

    作者:杨立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用于早期乳腺癌治疗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对早期乳腺癌治疗中采用保乳术和改良根治术方法进行对照研究,比较两种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2012年间入住该院的54例进行保乳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作为实验 A 组;同时再另外选择进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5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 B 组。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手术治疗,对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复发率及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记录观察,用于效果评价分析。结果:经分析软件,发现实验 A 组在手术时间、手术的出血量、术后复发和并发症出现比率等比对照 B 组的治疗效果理想,优于传统的改良根治术。改良根治术和保乳术在治疗乳腺癌时具有明显的差异(P <0.05)。结论:相对于改良根治术,保乳术在对乳腺癌的治疗中具有手术时间短,复发率极低,手术出血量很少,并发症出现很少等优点,在临床中具有比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医学救治中推广使用。

    作者:袁维国;王晓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试论神经外科护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外科护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患者中抽取200例患者进行分析,回顾性分析了神经外科护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为加强医院神经外科护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结果:通过对200例患者进行回归性分析,可以发现医院神经外科护理中存在科室管理水平落后以及护理人员水平不足的现象,这两方面导致神经外科护理中存在危险因素。结论:根据医院神经外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能使医院神经外科护理做的更好,加强了医护人员与患者以及家属之间的关系,推动了我国医院的快速、稳定的发展。

    作者:陈雪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不同输注持续时间治疗重症肺炎的价值

    目的:探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不同输注持续时间治疗重症肺炎的价值。方法:收集近几年该院诊断为重症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不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输注方法。对比(1)两组重症肺炎治疗疗效。(2)两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使用后的血药浓度。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重症肺炎治疗疗效分别为96%、84%,比较有差异(P <0.05)。(2)两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使用后0.25 h、0.5 h 的血药浓度比较无差异(P >0.05),两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使用后1 h、2 h 的血药浓度比较有差异(P <0.05)。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2 h,q6 h)延长输注时间治疗重症肺炎疗效肯定,血药浓度高。

    作者:戚建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对策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对策。方法:随机选取该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进行临床探究,并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治疗组患者在进行手术麻醉时选择舒芬太尼进行静脉注射,对照组患者进行手术麻醉时选择芬太尼进行静脉注射。结果:对两组患者的血压、体温进行对比,两组患者都没有明显的变化,对两组患者的心率、镇痛效果以及肌松效果、治疗前后的 SBP、DBP 进行对比,治疗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麻醉时,选择舒芬太尼作为麻醉药物整体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小于芬太尼药物,因此可以将舒芬太尼作为对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麻醉的首选药物。

    作者:彭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先天梅毒感染与梅毒产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先天梅毒感染与梅毒产妇的相关性。方法:搜集整理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住院分娩的梅毒产妇及其所生婴幼儿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65例住院分娩产妇中422例患妊娠梅毒,随访中所有梅毒感染孕妇所生儿童2例感染,先天梅毒感染的发病率为4.74‰。结论:先天梅毒感染与梅毒产妇及其配偶的文化程度、职业和产妇既往流产史以及是否经过规范治疗有关。对特殊人群加强普及梅毒母婴传播知识,提高他们的筛查、治疗意识,能有效地控制先天梅毒感染。

    作者:何贤静;王娟丽;李乐;苏红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导致月经不调的原因和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6例月经不调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以便秘情况、心理情绪、饮食行为、用药情况、吸烟饮酒史和寒冷刺激为出发点,分析导致月经不调的原因。结果:96例月经不调患者中,出现便秘、情绪异常、过度节食、滥用药物、有吸烟饮酒史、有寒冷刺激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无便秘、情绪正常、饮食正常、规范用药、无吸烟饮酒史、无寒冷刺激的患者比例,差异显著(P <0.05)。与此同时,给予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患者月经不调症状均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结论:在正确分析导致月经不调的原因基础上,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邓艳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基于综合护理模式的胃癌术后患者不良情绪及依从性研究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模式的胃癌术后患者不良情绪及依从性。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98例胃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模式。结果:两组在护理前后的 SAS 和 SDS 评分对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护理后依从性对比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胃癌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提高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依从性,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蓓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改良张力带术对髌骨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探析髌骨粉碎性骨折采用改良张力带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2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改良张力带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 Lysholm 评分高,且骨折愈合时间短,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 <0.05);同时,两组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给予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改良张力带术治疗,不仅可以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还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柴润千;韩伟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探讨控制血液科医院感染的相关护理管理措施

    目的:探讨分析能够有效控制血液科医院感染的相关护理管理措施。方法:对比分析护理管理措施实施前后血液科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护理管理措施全面推行后,血液科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下降。结论:通过严格无菌操作,提高医护人员管理水平的相关措施,降低了医院血液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促进了医疗服务水平和现代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

    作者:田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