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
目的:探析锁定钢板运用在肱骨近端严重粉碎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肱骨近端严重粉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普通加压钢板术,而观察组则运用锁定钢板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前,两组 VAS 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术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 VAS 评分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 <0.05);同时,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肱骨近端严重粉碎骨折患者锁定钢板治疗,不仅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能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作者:韩伟杰;柴润千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式子宫切除术术前清洁灌肠佳时机。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该院行腹式子宫切除术的患者58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灌肠法,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法灌肠,观察两组灌肠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前1 d 晚间睡眠质量好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术中排出粪渣患者(1例)少于对照组(8例,P <0.05);实验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 <0.05)。结论:腹式子宫切除术术前清洁灌肠时选择术前1 d 16:00、20:00、23:00灌肠,清洁效果好,患者手术状态好,术后肛门通气早。
作者:李二曼;卢蕾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中的合理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在该院进行分娩的产妇78例,随机均匀分组,对照组主要运用常规分娩方法,观察组主要运用无痛分娩技术进行分娩。结果:在产妇分娩镇痛效果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在产妇产程、剖宫产例数以及产后情况上,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中的合理运用效果显著。
作者:张会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中成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11月至2015年02月期间报告过中成药不良反应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提取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并探讨出对应的预防措施。结果:(1)≤10岁及≥51岁年龄段的患者出现中成药不良反应的例数多,分别占总例数的30%和39%;(2)中成药不良反应对身体部位的损伤,处于前三位的是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结论:中成药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较复杂,主要因素有特殊人群未辩证医治、中成药生产工艺和剂型不完善、临床应用不规范等,为了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应以中医理论为重要指导,遵循患者个体年龄体质上的差异,加强药物配制工艺,规范中成药的使用等来减少其发生率。
作者:林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94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拆线、术后疼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护理效果显著,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
作者:李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5年5月间来该院就诊的218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除了进行常规治疗还增加了机械通气,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死亡率。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可以发现,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方案不但可以有效平稳患者的生命体征还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可比性(P <0.05)。结论:采用急诊抢救策略治疗患者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不但可以明显平稳患者的体征还可以改善预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丽娟;马茜;段淑芬;吴树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 CT 应用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结肠癌患者120例参与研究,利用病理切片以及 CT 方法进行诊断,分析其与术后复发结果的关联性。结果:结肠癌术前经 CT 诊断准确率为85.83%,相关系数 R =0.852;CT 诊断术后复发准确率为89.36%,相关系数 R =0.906。CT 诊断与病理切片结果具有较高相关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前结肠癌以及术后结肠癌复发应用 CT 诊断准确性较高,与病理切片相关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杨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加味麻杏石甘汤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痰热证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痰热证患儿8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儿分为两组,即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组(常规西医治疗组,n =40)和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联合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n =40),对两组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患儿的肺部干湿性啰音、X 线胸片症状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西医治疗组(P <0.05)。结论:加味麻杏石甘汤能够有效改善小儿支原体肺炎痰热证患儿的临床症状,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海;严章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在结核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5年01月起,在肺结核科实施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医护患一体化沟通、健康教育、查房、病例讨论、延续服务。比较实施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前后医护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服药依从性。结果:实施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前医护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服药依从性分别为:90%、88%、90%、85%。自2015年01月起,至2015年06月实施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期间医护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患者服药医从性分别为98%、98%、100%、100%。结论:医护患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保证了结核科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纠纷事件的发生。
作者:闻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亚莫利对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效果。方法:将100例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服用亚莫利,对照组服用二甲双胍,治疗前后测量患者血糖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 FPG、2 h PG 和2 hAlc明显降低(P <0.05),但无显著性差异(P >0.05),对照组有2例出低血糖反应,降低剂量后不良反应消失,观察组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亚莫利治疗组的 IRI 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亚莫利可显著降低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情况,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李亚璧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儿童关注度的提升,各界对于母乳喂养问题讨论良多,母乳喂养有哪些优越性?母乳喂养为什么能够有效的降低儿童的某些患病风险?究竟母乳喂养是否真的优于人工喂养?本文根据现阶段的一些研究成果,深入分析母乳喂养的优越性及母乳喂养的现状,从而对母乳喂养可以降低儿童患白血病的风险进行分析研究。
作者:彭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索电子镇痛泵的应用及护理,减少癌症疼痛患者爆发痛的发生次数及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总结15例癌症疼痛患者使用电子镇痛泵,同时采取护理干预,密切观察患者疼痛控制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加强心理安抚。结果:总有效率为98%,患者整体疼痛控制良好,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使用电子镇痛泵,有效减少癌症疼痛患者爆发痛,降低反复肌肉、皮下注射频率,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情绪,促进癌症患者无痛睡眠,无痛休息,无痛生活。
作者:刘小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及探索牙周正畸临床综合治疗成人牙周炎至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方法:收集该科室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间收治的牙周炎至错(牙合)畸形的6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入院确诊后均给予牙周正畸临床综合治疗,观察及记录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本组60例患者矫治后,共有51例患者的牙周状况完全恢复正常,恢复正常率为85.0%。结论:牙周正畸临床综合治疗成人牙周炎至错(牙合)畸形患者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黄曦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钙剂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产后出血。方法:两组产妇均先常规予以缩宫素肌内注射,对照组予以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葡萄糖酸钙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产后出血情况、宫缩持续时间和用药安全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5%,P <0.05);观察组产后2 h、24 h 的出血量分别为(215.7±41.6)ml、(283.7±40.8)ml,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390.3±42.7)ml、(519.5±47.6)ml,P <0.05]。观察组宫缩持续时间为(3.5±0.8)h,长于对照组的[(1.7±0.5)h,P <0.05];观察组止血时间为(13.7±2.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7.8±2.6)min,P <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且无子宫切除者。结论:钙剂与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产后出血的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减少产后出血量,且用药安全性高。
作者:农燕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总结1例下丘脑综合征的护理经验。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病因进行护理。
作者:钮萍萍;曹燕芯;孟晓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现代社会,由于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饮食的营养过剩再加上生活压力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不仅会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会引发多种并发症,更有甚者会对病人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就结合我科30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分析其主要临床特征,并对此提出针对性的治疗对策。
作者:李晓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讨论分析益生菌在早产新生儿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于该院出生的早产儿68例,将68例早产儿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喂养组早产儿34例,一组为益生菌喂养组早产儿34例。常规喂养组早产儿34例进行人工喂养,而益生菌喂养组在此基础上添加益生菌进行喂养。在喂养后的两周,对两组早产儿的消化道的症状以及体重等进行观察研究,并记录相关数据后进行组间对比。结果:益生菌组早产儿出现的呕吐、腹胀、胃潴留等不良症状明显低于人工喂养组早产儿;并且两组早产儿在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的体重逐渐增长,而益生菌组早产儿的体重增长明显高于人工喂养组早产儿。结论:在早产儿的喂养过程中增加益生菌能够有效的减少早产儿消化道出血的不良症状,并有效的增加早产儿的体重,改善早产儿的肠道功能。
作者:叶明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比研究小剂量米索前列醇与缩宫素应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该院妇产科自愿要求引产且符合引产指征的足月妊娠孕产妇80例,前瞻性地随机分为 A 组与 B 组各40例,分别应用小剂量米索前列醇置入阴道后穹窿部位与缩宫素静脉滴注引产,对比两组的引产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A 组的引产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 B 组的(65.00%,P <0.05);A 组的顺产率为95.00%,明显高于 B 组的(70.00%,P <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 Apgar 评分、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剂量米索前列醇应用于足月妊娠引产较缩宫素能够缩短引产时间及产程时间、提高自然分娩率。
作者:杜海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方案。方法:分析该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100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 =50)和对照组(n =50),两组均实施糖尿病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运动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与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研究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实施运动治疗方案,能够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不仅能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新陈代谢状态,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血糖、血脂、血压水平,有利于增强患者的体质水平,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韦性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局部麻醉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该院治疗70例需要进小儿包皮环切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氯胺酮麻醉,观察组使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局部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10 min、手术30 min、手术结束前30 min 以及手术结束后的平均动脉压对比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71%,对照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25.71%,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局部麻醉应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的过程中,麻醉效果较好,患儿生命体征稳定,患者术后清醒较快,无不良反应,可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孙力夫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