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洁
目的:研究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护理措施。方法: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选择在该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23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针对性、系统化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临床上应加强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并应用针对性、系统化的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作者:徐小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我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39例,这些患者均接受了整体护理,回顾性分析两组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及整体护理后,显效率为92.3%,整体护理组住院时间6~20 d,平均(12.2±3.4)d,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整体护理的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生活治疗,临床上可以借鉴。
作者:陈晓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术式选择对预防胃大部切除术后肠胃反流的作用。方法:通过对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在该院进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的74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应用改良 B -Ⅱ术式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 B -Ⅱ术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肠胃反流发生率、肠胃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胃大部切除术患者采用改良 B -Ⅱ术式治疗可降低肠胃反流发生率,减少肠胃引流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神经康复疗法对脑梗死患者治疗价值和意义。方法:抽取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治疗前后 BI 指数评分,Brunnstrom 评定量表,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分析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 BI 指数评分和 Brunnstrom 评定量表及脑血流动力学检测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神经康复治疗,不仅有利于增加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缩短了治疗过程,改善了生存质量,值得借鉴推广。
作者:段晓华;葛晓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 PDCA 护理模式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综合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中收治的5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目标,并根据干预方式的差异,将50例患者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将其分别名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个小组的患者均为2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方式进行护理干预,研究组则为患者提供 PDCA 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种干预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护理结束后,对照组患者在住院费用、满意程度以及住院时间与研究组患者比较,存在明显的不足,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比较得知,研究组患者肺部啰音与发热以及咳嗽清除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PDCA 护理模式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综合临床效果比较明显,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提高患者的临床指标与满意程度,对其预后质量的改善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王俊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部分血运重建冠脉介入手术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来该院进行部分血运重建冠脉介入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术后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6.25%。结论:部分血运重建冠脉介入手术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提高其心功能,且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许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应用小儿化痰止咳颗粒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总结应用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收治的124例小儿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62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加用小儿化痰止咳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则加用氨溴索口服液,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体有效率为88.70%,对照组患儿的总体有效率为77.4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止咳好转时间及肺部罗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小儿化痰止咳颗粒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疗效确切,可以有效减轻患儿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何勇;刘加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脑外科临床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应对。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脑外科临床护理发生感染的46例患者,再选取同期脑外科进行临床护理无感染的46例患者,对比并分析发生感染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两组患者护理因素对比结果显示,切口感染和手术时间、手术类型以及是否主刀人员缝合有关,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果:两组患者体重指数、年龄、血红蛋白浓度自身因素对比,感染组均高于正常组,且进行主刀缝合、急诊手术、患者术前存在严重并发症可增加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结论:脑外科临床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较为繁杂,护理方面应从围手术期就开始采取措施,以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蔡志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手术室麻醉护理中应用预见性护理与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住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开展预见性护理,观察组则采用预见性护理联合询证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0%(P <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与照组的9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手术室麻醉患者中开展循证护理联合预见性护理能够更好地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范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在抢救的过程中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与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救治情况与临床症状缓解效果。结果: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溶栓时间、住院时间、急救时间以及再梗死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急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时候,对患者展开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对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的效果,同时还可缩短患者救治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蔡爱宁;刘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析锁定钢板运用在肱骨近端严重粉碎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肱骨近端严重粉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普通加压钢板术,而观察组则运用锁定钢板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前,两组 VAS 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术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 VAS 评分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 <0.05);同时,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肱骨近端严重粉碎骨折患者锁定钢板治疗,不仅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能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作者:韩伟杰;柴润千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为主题,围绕科室患者特点,并分析影响患者跌倒的原因,设定目标,制订对策,实施,进行效果评价,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跌倒发生率的情况。结果:经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0.55%低于品管圈活动前的3.76%(P <0.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中效果良好,进一步融洽了医患、护患关系,大幅度的降低了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作者:廖翠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参比组各43例。参比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度更高、且随访6个月的复发率更低,对比差异(P <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高于参比组(P <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促进疗效、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李晓斐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神经麻痹也被称为面瘫,发病原因较为多样,主要是因为寒冷刺激、病毒感染引起。一般情况下,顽固性神经麻痹的病程比较久,甚至长达半年,且治疗效果不佳。为加强对神经麻痹临床治疗的分析,笔者采取高压氧与高压氧配合电针治疗顽固性神经麻痹76例取得不同的疗效,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顺勇;王培玺;钟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收治16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满意60例,较满意15例,不满意6例,护理满意度为92.59%;对照组满意18例,较满意42例,不满意21例,护理满意度74.0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应用于儿科护理工作中,能明显提升护理满意度,体现对患儿的关爱和责任心,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丁艺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方式方法,观察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分设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慢性牙周炎患者48例,对采用碘甘油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经分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91%)显著高于对照组(85.41%),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的不良发应发生率基本保持一致,无明显差异。结论:与碘甘油相比,对慢性牙周炎患者予以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进行治疗,疗效更加良好。
作者:王宁;丁志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该辖区内长住0~14岁儿童500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儿童的体重、身高等指标,并统计生长发育异常儿童的家庭信息、出生情况、喂养情况等,评估儿童生长发育轻,解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受访的500例儿童中,发育正常儿童共426例(85.20%),发育异常儿童共74例(14.80%),其中肥胖儿童36例百分比高(7.20%),显著高于低体重、生长发育迟缓、超重儿童百分比,差异显著(P <0.05)。相关因素统计比较:家庭低收入(62.16%)、父母文化程度低(58.11%)、母亲长期外出打工(48.65%)、优质蛋白摄入量低(54.05%)、经常主动寻求保健品(52.70%)、饮食习惯差(60.81%)等因素百分比显著高于同方面其他因素,差异显著(P <0.05)。结论:本辖区内儿童生长发育状况总体良好,但是存在肥胖等问题,需强化儿童保健相关干预措施,提升儿童生长发育水平。
作者:张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肺癌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胸腔镜下实行肺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以及术后胸腔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 <0.05);而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时候,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1%,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5%,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肺癌患者实行根治术进行治疗的时候,借助胸腔镜可有效减少患者出血量,缩短患者引流时间,降低并发症的产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启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对骨科手术院内感染的干预效果。方法:对患者进行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在手术前应该进行相应的评估工作,并且应该完善相关的手术操作的流程,防止患者在手术后发生感染,对手术的方式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管理,对患者的心理进行相关的宣教工作,完善手术室的环境。结果:通过完善的手术室护理后,在院内发生感染的几率为1.4%,骨折患者发生感染率为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完善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对降低骨科手术感染发生率具有明显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夏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把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和地塞米松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院进行治疗的32例支气管哮喘,对比观察两组药物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缓解时间。结果: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对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比地塞米松好。与国内外报道和推荐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使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宝明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