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癌采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的临床体会

张启荣

关键词:肺癌, 胸腔镜, 根治术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肺癌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胸腔镜下实行肺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以及术后胸腔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 <0.05);而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时候,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1%,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5%,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肺癌患者实行根治术进行治疗的时候,借助胸腔镜可有效减少患者出血量,缩短患者引流时间,降低并发症的产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系统护理干预的康复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在抢救的过程中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与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救治情况与临床症状缓解效果。结果: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溶栓时间、住院时间、急救时间以及再梗死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急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时候,对患者展开系统护理干预模式,对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的效果,同时还可缩短患者救治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蔡爱宁;刘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神经康复对脑梗死康复及脑血流动力学检测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神经康复疗法对脑梗死患者治疗价值和意义。方法:抽取5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治疗前后 BI 指数评分,Brunnstrom 评定量表,脑血流动力学检测,分析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 BI 指数评分和 Brunnstrom 评定量表及脑血流动力学检测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联合神经康复治疗,不仅有利于增加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缩短了治疗过程,改善了生存质量,值得借鉴推广。

    作者:段晓华;葛晓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对在该院治疗的79例冠心病患者出院后进行分组,对护理组(40例)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对其余39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观察了解方法进行护理。并在护理实施后的一定时间后进行效果评比。结果:护理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恢复程度和治疗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通过对患者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方式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取得很好的治疗满意度。

    作者:曹青;戴梅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钩端螺旋体贵州省流行情况及其分子分型研究进展

    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病被认为是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广泛流行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钩体病以农村青壮年发病为主,集中在农忙收割季节,对疫区的人民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由于钩端螺旋体侵犯人的多种脏器,所以临床表现复杂,常不利于诊断。全国自从50年代开始使用钩体死菌苗,加强了传染源管理和控制,以及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得到改善,本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近年来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时有发生。从全国看来贵州省也是受钩体病危害较为严重的省份,大部分地区的温带气候环境很适合钩体菌的生长、繁殖,且我省山地环境洪涝灾害频发,特别是黔东南州几个疫源地存在着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或大流行的潜在危险。该病危害严重,我省曾经是重灾区之一。

    作者:刘英(综述);李世军(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试析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护理生化教学中的应用

    近些年来,推动教学革新一直是高职护理生化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本文主要围绕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护理生物化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介绍和分析,并提出几点积极策略,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李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视频宣教在消化内科饮食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视频宣教在消化内科饮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消化内科住院患者160例(2016年3月至2016年6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饮食管理,并给予患者视频宣教干预护理,对比患者干预前后依从性情况。结果:患者干预前的总依从率为(61.25%),干预后的总依从率为(80.63%),干预前后对比总依从率存在明显差异(P <0.05)。结论: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给予饮食管理及视频宣教干预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依从性,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徐梅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高频超声在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5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高频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252例患者中,高频超声检查与手术病理组织检查相符合率为87.3%,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为86.1%、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为89.4%、急性坏疽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为87.9%、阑尾周围脓肿诊断符合率为83.3%。结论:高频超声在急性阑尾炎检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杨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为主题,围绕科室患者特点,并分析影响患者跌倒的原因,设定目标,制订对策,实施,进行效果评价,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跌倒发生率的情况。结果:经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0.55%低于品管圈活动前的3.76%(P <0.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中效果良好,进一步融洽了医患、护患关系,大幅度的降低了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作者:廖翠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探讨长期卧床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压疮进行预防的效果

    目的:探讨长期卧床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对压疮进行预防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期间于该院治疗后长期卧床的患者90例做对照研究,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n =45例)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n =4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不同护理干预方案应用于预防压疮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长期卧床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循证护理模式,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对压疮的预防意义重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杨雪梅;李凤仙;张晓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乙型肝炎不良心理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乙型肝炎不良心理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11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症状自评量表 SCL90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对症状自评量表 SCL90评分中的抑郁、焦虑等五个项目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顾夏静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片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糖尿病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同时给予患者注射胰岛素。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片。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压水平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更低(P <0.05);与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降低(P <0.05)。结论: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地降低血压水平和血糖水平,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张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再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再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1月该院接收的89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5例,观察组44例,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再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6.82%,对照组为15.5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再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可有效缩短患者手术、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白小冬;商中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腔颌面外伤6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60例腔颌面外伤。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腔颌面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信息、致伤原因以及损伤部位进行分析。结果:腔颌面外伤多发于成年男性,致伤原因以交通事故受伤为主,其次为外部重击受伤。针对损伤部位而言,骨组织损伤患者较多,而在骨折患者中,以下颌骨骨折患者为多数,其次为上颌骨骨折。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腔颌面外伤患者,应当首先确保患者是否神志清醒,有无休克等,避免出现颅脑损伤。当患者全身状况稳定后,方可进行腔颌面损伤的临床治疗,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不同,予以实施不同的临床治疗方式。

    作者:胡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高压氧配合电针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附76例报告

    目的:神经麻痹也被称为面瘫,发病原因较为多样,主要是因为寒冷刺激、病毒感染引起。一般情况下,顽固性神经麻痹的病程比较久,甚至长达半年,且治疗效果不佳。为加强对神经麻痹临床治疗的分析,笔者采取高压氧与高压氧配合电针治疗顽固性神经麻痹76例取得不同的疗效,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顺勇;王培玺;钟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分析女性生殖器官发育畸形对计划生育手术的影响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器官发育畸形对计划生育手术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生殖器官发育畸形的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30例,同时选择我院30例同期手术的生殖器官发育正常的女性作为对照组,根据患者不同的发育畸形情况对计划生育手术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子宫损伤、节育手术失败、子宫自发性破裂、引流产失败的发生率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女性生殖器官发育畸形对计划生育手术的实施产生不良的影响,必须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降低对患者身体的损害程度。

    作者:方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中医扶正疗法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中医扶正疗法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肺炎患者,对照组30例患者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扶正治疗,两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周后发现实验组30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显效,2例无效,对照组30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显效,7无效,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出对照组总有效率76.7%。结论:给予老年肺炎患者有针对性的,对症中医扶正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沈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取米非司酮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68例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该院接收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治疗的疗效及治疗前后卵巢各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后患者卵巢窦卵泡数、疼痛程度、囊肿大小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05);患者在停药时 E2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但在治疗后水平恢复正常,其他激素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 >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采取米非司酮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且不影响卵巢储备功能,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潘照坤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84例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法分为参照组(n =42)和实验组(n =42),参照组采用磷霉素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和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两组腹痛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腹泻消失时间予以比较,实验组均显著短于参照组(P <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予以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使用和全面推广。

    作者:吴远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不同输注持续时间治疗重症肺炎的价值

    目的:探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不同输注持续时间治疗重症肺炎的价值。方法:收集近几年该院诊断为重症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不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输注方法。对比(1)两组重症肺炎治疗疗效。(2)两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使用后的血药浓度。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重症肺炎治疗疗效分别为96%、84%,比较有差异(P <0.05)。(2)两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使用后0.25 h、0.5 h 的血药浓度比较无差异(P >0.05),两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使用后1 h、2 h 的血药浓度比较有差异(P <0.05)。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2 h,q6 h)延长输注时间治疗重症肺炎疗效肯定,血药浓度高。

    作者:戚建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目的: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讨论实施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选择该院于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对照组患者,应用基础治疗;针对观察组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的血脂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对照组患者为(1.51±0.23)mm,观察组患者为(1.07±0.26)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实施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可以将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著的减少,逐步提高患者的康复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积极意义较大。建议在日后的临床治疗中,将阿托伐他汀推广应用。

    作者:刘建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