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不同输注持续时间治疗重症肺炎的价值

戚建霞

关键词: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重症肺炎, 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不同输注持续时间治疗重症肺炎的价值。方法:收集近几年该院诊断为重症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不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输注方法。对比(1)两组重症肺炎治疗疗效。(2)两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使用后的血药浓度。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重症肺炎治疗疗效分别为96%、84%,比较有差异(P <0.05)。(2)两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使用后0.25 h、0.5 h 的血药浓度比较无差异(P >0.05),两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使用后1 h、2 h 的血药浓度比较有差异(P <0.05)。结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2 h,q6 h)延长输注时间治疗重症肺炎疗效肯定,血药浓度高。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阿立哌唑与米氮平结合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米氮平结合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6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阿立哌唑与米氮平联合治疗,对照组予以氯氮平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6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3.3%,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 >0.05)。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前不良反应为18例(60.0%),对照组为19例(63.3%),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不良反应为9例(30.0%);对照组为16例(53.3%);治疗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明显(P <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明显(P <0.05)。结论:阿立哌唑与米氮平结合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氯氮平治疗效果相当,不良反应比氯氮平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作者:吴玉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取米非司酮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68例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该院接收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治疗的疗效及治疗前后卵巢各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后患者卵巢窦卵泡数、疼痛程度、囊肿大小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05);患者在停药时 E2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但在治疗后水平恢复正常,其他激素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 >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采取米非司酮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且不影响卵巢储备功能,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潘照坤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腔颌面外伤6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60例腔颌面外伤。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腔颌面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本信息、致伤原因以及损伤部位进行分析。结果:腔颌面外伤多发于成年男性,致伤原因以交通事故受伤为主,其次为外部重击受伤。针对损伤部位而言,骨组织损伤患者较多,而在骨折患者中,以下颌骨骨折患者为多数,其次为上颌骨骨折。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腔颌面外伤患者,应当首先确保患者是否神志清醒,有无休克等,避免出现颅脑损伤。当患者全身状况稳定后,方可进行腔颌面损伤的临床治疗,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不同,予以实施不同的临床治疗方式。

    作者:胡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实际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高血压100例,依照患者具体的病情程度,给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分析100例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结果显示,100例患者中,抗高血压使用率排名前3位的药物分别是利尿药物、钙拮抗药物以及β受体阻断药物;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联合用药,不合理用药率为3.0%。结论:利尿药物、钙拮抗药物以及β受体阻断药物是当前高血压疾病临床治疗中为风常见的抗高血压药物,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朱红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腹全子宫切除术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5年在该院行子宫切除术的78例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结果:采取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手术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取腹腔镜镜下行子宫切除术能显著减轻围术期患者临床护理负担,有效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临床中应将腹腔镜子全宫切除术作为常规术式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卢蕾;李二曼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莆田学院大学生近视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莆田学院在校大学生近视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大学生控制近视的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莆田学院10个专业47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近视率为79.0%。单因素结果显示,近视与性别、不做眼保健操、不良阅读姿势、长时间连续用眼、床上看书看手机及睡前使用手机时间等因素有关(P <0.05)。结论:大学生近视情况不容乐观,近视程度的高低与其了解用眼卫生相关知识的程度有很大关系,在大学阶段,能够做到卫生用眼的同学,其视力情况相对较好。

    作者:尹慧敏;张园园;曾月梅;陈佳玲;杨丽全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大型乙类设备生命周期管理

    大型乙类设备在医院属于贵重医疗设备,因此其计划采购、使用到终报废,需要一个完整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完善的管理,使大型乙类设备以较少的费用和消耗,提高医疗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持续运行性,保持其精度和性能,使之长期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为医院充分发挥医疗设备能力,全面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作者:赵海宏;王矞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分子诊断学用于地中海贫血诊断的进展

    分子诊断学的基础理论为分子生物学,随着分子诊断学的飞速发展,使其成为了生命科学中先进的领域。近年来,分子诊断学被广泛运用在临床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与评价中,并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从传统的 DNA 诊断发展到表达产物等全面诊断,从利用分子杂交等到以技术发展到有机组合多项技术的诊断,分子诊断学在临床中的价值受到关注。本文就分子诊断学用于诊断地中海贫血展开研究,就其价值进行分析。

    作者:王春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钩端螺旋体贵州省流行情况及其分子分型研究进展

    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病被认为是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广泛流行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钩体病以农村青壮年发病为主,集中在农忙收割季节,对疫区的人民生产、生活和健康造成极大危害。由于钩端螺旋体侵犯人的多种脏器,所以临床表现复杂,常不利于诊断。全国自从50年代开始使用钩体死菌苗,加强了传染源管理和控制,以及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得到改善,本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近年来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时有发生。从全国看来贵州省也是受钩体病危害较为严重的省份,大部分地区的温带气候环境很适合钩体菌的生长、繁殖,且我省山地环境洪涝灾害频发,特别是黔东南州几个疫源地存在着钩端螺旋体病暴发或大流行的潜在危险。该病危害严重,我省曾经是重灾区之一。

    作者:刘英(综述);李世军(审校)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为主题,围绕科室患者特点,并分析影响患者跌倒的原因,设定目标,制订对策,实施,进行效果评价,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跌倒发生率的情况。结果:经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0.55%低于品管圈活动前的3.76%(P <0.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中效果良好,进一步融洽了医患、护患关系,大幅度的降低了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作者:廖翠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在肺结核病护理中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肺结核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肺结核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5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55例患者的完全依从率为74.5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完全依从率(38.18%,P <0.05)。结论:护理干预在肺结核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作者:范朝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合作性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合作学习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的模式,它是以师生、生生、师师合作为框架模式,以小组活动为教学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的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实现优秀学生帮扶差生。本文从合作性学习的优点出发,探讨了在基础护理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组织和开展合作性教学。合作性学习使护理教学真正体现了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护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进步的教学理念,也是现代课堂教学方法的必然趋势。

    作者:刘爱钦;何娟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健康体检路径在体检中心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健康体检路径于体检中心优质护理在服务中的效果,为临床体检中心的优质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这段时间,在条件中心健康体检的客户500人,以此作为研究参考对象,并通过设置对照组和护理组各一半,即250人一组作为观察对象,护理组施行健康体检路径,对照组为常规体检模式,对两组的体检效果和医护评价进行分别记录。结果:通过分析护理组的体检时间比对照组低,而在体检效率、服务满意度、体检可信度方面也有更高,护理观察组的满意度99.1%,对照组仅80.8%(P <0.05)。结论:现实健康体检在优质护理下,减小了体检者的等候时间,优化了体检路径,提高了体检效率和满意度,更为科学高效,值得在体检中心推广。

    作者:余源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袋鼠式护理对足月新生儿足跟采血所致疼痛的影响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KMC)对足月新生儿足跟采血所做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3月至10月在该院产科生产的114名足月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 =57)和观察组(n =57),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足跟血采血方法,观察组新生儿足跟采血前实施20 min KMC,对照分析2组新生儿针刺后的啼哭出现时间与持续时间、采血前后的心率(HR)与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评分和新生儿急性疼痛行为量表(DAN)评分。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针刺后啼哭出现时间与持续时间分别为(4.13±2.85)s 和(28.58±15.28)s,均晚/短于对照组的(1.86±0.68)s 和(7.62±25.17)s(P <0.05)。观察组新生儿采血前后的 HR 和 SaO2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 NFCS 评分(采血过程中、采血后1 min 和2 min)和 DAN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KMC 可有效减轻足月新生儿足跟采血所致的疼痛。

    作者:赵晓红;张贺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老年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方案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方案。方法:分析该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100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 =50)和对照组(n =50),两组均实施糖尿病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运动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与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研究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实施运动治疗方案,能够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不仅能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新陈代谢状态,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血糖、血脂、血压水平,有利于增强患者的体质水平,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韦性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无创呼吸机治疗中的护理问题分析与干预对策

    目的:探究无创呼吸机治疗中的护理问题分析与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80例,分为2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以及安全隐患干预护理,对比2组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护理的结果。结果:实验组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不良反应几率较对照组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低(P <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中较易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加强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的护理干预对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几率意义重大。

    作者:邵志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加味香砂六君子汤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应用于中晚期胃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9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中晚期胃癌患者78例,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39例,对分别应用常规治疗和加味香砂六君子汤治疗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参照组(42.59% vs.23.08%),病情恶化率明显低于参照组(10.26% vs.25.64%),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76.92% vs.43.59%),差异显著(P <0.05)。结论:加味香砂六君子汤应用于中晚期胃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徐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急诊常见护理纠纷及应对措施

    目的:急诊病人病情复杂多变,且多急危重患者。而现今护理人员普遍人手不足,硬件软件等不足,不能及时满足病人需要,加上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在逐渐提高,护理纠纷不断增加。因此如何有效地防范及应对护患纠纷已成为当务之急。

    作者:周美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手部拇指近节完全离断再植的临床护理

    手指为人体重要功能部位,尤其拇指占手功能的40%~50%,在各种外伤中所占比例较大[1],随着机械行业对传统手工业的影响逐渐加重,临床上由于机器绞伤、切割伤、压伤等所导致的拇指完全离断现象也来越多,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对拇指近节离断伤患者,都要尽量争取行再植术[2],同时应当保留有效长度,并通过术后精心的治疗和护理,以大限度地恢复手部的功能,在开展拇指再植术治疗的过程中,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非常的必要,本文就主要针对此予以简单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娅倩;江克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参比组各43例。参比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指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度更高、且随访6个月的复发率更低,对比差异(P <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高于参比组(P <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促进疗效、提高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李晓斐 刊期: 2016年第11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