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锦梅
目的:对经内镜与开腹手术应用于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11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54例)和实验组(57例),对分别应用开腹手术和经内镜手术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饮食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参照组,一次性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参照组(92.98% vs.75.93%),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8.77% vs 27.78%,P <0.05)。结论:经内镜手术应用于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明显由于开腹手术,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戴巍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导致月经不调的原因和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6例月经不调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以便秘情况、心理情绪、饮食行为、用药情况、吸烟饮酒史和寒冷刺激为出发点,分析导致月经不调的原因。结果:96例月经不调患者中,出现便秘、情绪异常、过度节食、滥用药物、有吸烟饮酒史、有寒冷刺激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无便秘、情绪正常、饮食正常、规范用药、无吸烟饮酒史、无寒冷刺激的患者比例,差异显著(P <0.05)。与此同时,给予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患者月经不调症状均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结论:在正确分析导致月经不调的原因基础上,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邓艳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和探究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为其提供心理护理干预的意义。方法:抽取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探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又给予了系统性的心理护理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 SDS 和 SAS 评分、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 SDS(40.5±8.2)、SAS(36.4±6.1)和住院时间(8.6±2.1)d 均低于对照组的(48.2±8.4)、(44.1±6.6)、(11.3±2.7)d,同时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95.0%)高于对照组的(77.5%),他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接受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为其提供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作者:郭雪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析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以及药物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选择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48%、74.46%,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P <0.05)。结论:通过分析老年痴呆病的发病机制,并针对性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戴嘉庆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剖析穴位贴敷用于小儿肺炎中的疗效。方法:抽取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该科接收的肺炎患儿,共计84例。以数字抽签法原理为分组依据,将84例患儿随机分成实验与对照两组,每组42例。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患儿同时加用穴位贴敷法。全面观察两组患儿病情的恢复情况,比较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为76.19%。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的住院时间为(6.8±1.4)d,对照组为(10.6±1.9)d。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于小儿肺炎常规治疗中合理加用穴位贴敷疗法,利于患儿病情的康复,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左巧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将在该院工作时间超过1年的60名护士选为研究对象,该院于2015年1月开始在护理管理中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士满意度。结果:实施前护士满意度为73.3%,明显低于实施后(96.7%,P <0.05)。结论:在医院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模式效果优良,护士满意度较高,相应提升工作积极性,减少护患纠纷,值得推广。
作者:张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于医院儿科系统病房实施分层级护士配置以及护理资源整合表现出的有效性。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06月至2016年06月儿科系统病房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临床有效实施分层级护士配置以及实施护理资源整合。通过对比护理人员职业生命质量得分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以突出分层级护士配置以及护理资源整合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分层级护士配置以及护理资源整合有效实施后,在护理人员职业生命质量得分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实施前(P <0.05)。分层级护士配置以及护理资源整合有效实施后,在护理人员工作负荷自评得分方面,明显优于实施前(P <0.05)。结论:于医院有效实施分层级护士配置以及护理资源整合,终可以发挥显著的协同效果,可以将护理人员的职业生命质量显著提高,将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终有效避免出现护理差错事故的情况,将护理质量有效改善。
作者:韩志乐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按照患者住院尾号的奇偶数,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接受循证护理服务,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76.92%,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心律失常的发病率分别为:7.69%、30.77%,组间比较(P <0.05)。两组住院时间对比(P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接受循证护理服务,可减少心律失常情,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江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以“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为主题,围绕科室患者特点,并分析影响患者跌倒的原因,设定目标,制订对策,实施,进行效果评价,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跌倒发生率的情况。结果:经品管圈活动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0.55%低于品管圈活动前的3.76%(P <0.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中效果良好,进一步融洽了医患、护患关系,大幅度的降低了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作者:廖翠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增强检查(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川应用。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34例被诊断为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 MRI 检测,以手术结果为诊断标准,分析 MRI 检查方法在诊断复杂性肛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34例患者采用 MRI 检查,显示瘘管45条,出现肛周脓肿12个,瘘口62个,此次 MRI 检查结果与患者的手术结果对比,显示瘘管的符合率为100%,显示肛周脓肿的符合率100%,显示瘘口的符合率为98.4%。结论:MRI 检查技术能够清楚准确地显示复杂性肛瘘患者的肛瘘数量、瘘管走向、瘘管周围组织的变现情况以及并发症状况,为制定合适的肛肠手术提供科学可靠的指导。
作者:王佳;倪政欣;邱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术式选择对预防胃大部切除术后肠胃反流的作用。方法:通过对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在该院进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的74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应用改良 B -Ⅱ术式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 B -Ⅱ术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肠胃反流发生率、肠胃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胃大部切除术患者采用改良 B -Ⅱ术式治疗可降低肠胃反流发生率,减少肠胃引流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以人工显微镜白细胞分类法为参考方法,分别对迈瑞 BC -5800、BC -5380血细胞分析仪之间白细胞分类结果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随机收集该院2016年1月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共40例,分别用迈瑞 BC -5800、BC -5380血细胞分析仪与人工镜检法对所有人员的静脉血进行 WBC 分类,并对仪器测定结果和人工显微镜镜检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种仪器与人工显微镜分类结果在白细胞分类 Rumke 表对应的观测值的95%置信区间的符合率大于90%。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大批量标本进行快速有效的检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因为仪器方法的局限和细胞形态的多变又不能完全取代人工镜检法,只有仪器和人工镜检相结合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作者:贾海菊;李满桂;解承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安全管理视角下妇产科临床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与价值。方法:将该院320例妇产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160例实施常规的护理安全管理,观察组160例基于安全管理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分析各组管理效果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妇产科应用安全管理视角下的临床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促进患者满意度增加。
作者:周亚双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健康宣教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3~9月就诊的5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以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就诊的5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实施品管圈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及健康宣教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患者的健康宣教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品管圈健康宣教可有效提高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健康宣教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雄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研究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在脑血管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来该院就诊的72例脑血管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36名对照组患者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 ADL、MMSE 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ADL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MMSE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3.33%,观察组为97.22%,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脑血管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 ADL 评分,提升 MMSE 评分,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蒋春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实际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该院收治的高血压100例,依照患者具体的病情程度,给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分析100例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结果显示,100例患者中,抗高血压使用率排名前3位的药物分别是利尿药物、钙拮抗药物以及β受体阻断药物;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联合用药,不合理用药率为3.0%。结论:利尿药物、钙拮抗药物以及β受体阻断药物是当前高血压疾病临床治疗中为风常见的抗高血压药物,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朱红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运动治疗方案。方法:分析该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100例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 =50)和对照组(n =50),两组均实施糖尿病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运动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与研究。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研究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体重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实施运动治疗方案,能够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不仅能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新陈代谢状态,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血糖、血脂、血压水平,有利于增强患者的体质水平,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韦性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根据临床资料,对98例自然分娩产后出血患者产后出血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对策。结果:产后出血与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产妇自身基础疾病等因素有关;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主要原因,其次是胎盘因素。结论:重视孕期保健,做好母乳喂养;正确处理分娩过程,是预防产后出血的主要环节;正确评估出血量,规范产后护理措施能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对休克患者及时诊断,监测及抢救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骆慧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调查我院静脉治疗工具使用现状,探讨运用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规范执行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依从性,对降低临床钢针针使用率的效果。方法:2015年4月静脉治疗小组开展以“降低钢针使用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对临床输液工具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静脉导管使用率的因素,设定目标、拟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钢针使用率由63.75%下降至44.92%;且圈员的责任心、团队合作能力、品管圈手法掌握程度、积极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不但对降低钢针使用率效果显著,而且督导了护士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的规范执行,可以提升团队精神,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作者:李静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急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急诊输液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预防护理。结果:通过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安全意识行为与实施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输液反应及护理满意度明显要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应用到急诊输液中,能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应用效果满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徐洁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