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晓华;葛晓琳
目的:探讨品管圈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健康宣教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3~9月就诊的5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观察组,以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就诊的5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患者实施品管圈健康宣教。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及健康宣教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患者的健康宣教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品管圈健康宣教可有效提高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健康宣教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雄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髓外浆细胞瘤(EMP)常见部位包括鼻腔、鼻窦、鼻咽部、扁桃体等。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因发病部位不同而表现出多样性。本文报告1例鼻腔 EMP 的临床资料。1.临床资料患者,男,66岁,以“发现右侧鼻腔肿物10余天”为主诉来我科就诊,患者10余天前发现右侧鼻腔肿物,伴鼻塞,鼻流白涕,无鼻部疼痛,未治疗。入院后见无鼻塞及鼻流涕,无头胀痛,嗅觉尚可,时有咽部异物感,无咽痛,无发热。专科检查:鼻:双侧鼻腔粘膜光滑,右侧下鼻道可见一红色新生物,表面光滑,质韧,向后生长,未见异常分泌物。咽: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双侧扁桃体Ⅱ°大,表面无充血,无脓点及脓栓附着。喉:间接喉镜见:喉粘膜光滑,会厌色常,边缘锐利,双声带运动、闭合可,双梨状窝及会厌谷清晰。电子鼻咽镜:右侧中鼻甲前端糜烂,鼻中隔右侧后端见一红色新生物,鼻咽部粘膜光滑,双侧咽鼓管咽口清晰,未见新生物。鼻窦CT:双侧上颌窦、部分筛窦窦壁粘膜增厚。双侧下鼻甲粘膜增厚。鼻中隔后方可见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直径约为1.0 cm。余副鼻窦透过度良好,窦壁骨质完整连续。余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入院后,于全麻下行经鼻内窥镜下鼻腔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双侧下鼻甲后端均可见红色肿物,源于鼻中隔。术中尽量清除肿物,予 Merocel 1条填塞各鼻腔,术后离体组织送病理。病理诊断:结合免疫组化倾向鼻腔髓外浆细胞瘤。免疫组化:CK 广谱(-)CgA(-)Syn(-)NSE(-)S -100(-)TTF -1(-)Vimentin (+)LCA(+)CD79α(+)CD20(-)CD56(-)EMA(部分+)CD34(-) ;CD31(+)Ki -67(-)HMB45(-)Desmin(-)。术后预防感染治疗。术后48 h 撤出鼻腔填塞物,见局部粘膜恢复良好。后转入肿瘤科予放疗治疗。随访1年未发现复发及转移。
作者:刘秋丰;孙海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的应用评价。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94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护理后生活质量各项指标上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期间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冯叶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应用纤维支气管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该科就诊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7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方法上加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P =0.03);对照组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P <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7天氧合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除术中出现呛咳、血氧饱和度下降、心率增快外均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疗效显著,能及时控制病情,并发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申晶慧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导致月经不调的原因和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6例月经不调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以便秘情况、心理情绪、饮食行为、用药情况、吸烟饮酒史和寒冷刺激为出发点,分析导致月经不调的原因。结果:96例月经不调患者中,出现便秘、情绪异常、过度节食、滥用药物、有吸烟饮酒史、有寒冷刺激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无便秘、情绪正常、饮食正常、规范用药、无吸烟饮酒史、无寒冷刺激的患者比例,差异显著(P <0.05)。与此同时,给予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患者月经不调症状均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结论:在正确分析导致月经不调的原因基础上,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邓艳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中医扶正疗法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老年肺炎患者,对照组30例患者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扶正治疗,两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周后发现实验组30例患者中有20例患者显效,2例无效,对照组30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显效,7无效,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出对照组总有效率76.7%。结论:给予老年肺炎患者有针对性的,对症中医扶正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沈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近些年来,推动教学革新一直是高职护理生化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本文主要围绕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护理生物化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介绍和分析,并提出几点积极策略,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李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对肺癌患者在进行 PICC 置管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及其评价,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自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所接受 PICC 置管治疗的82例肺癌患者进行分析,按照随机分配原则把肺癌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基础的 PICC 置管护理;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PICC 置管护理,记录和比较两组肺癌患者置管成功率、留置成功率、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对护理工作的评价。结果:观察发现肺癌患者置管成功率、留置成功率、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对护理工作的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肺癌患者在进行 PICC 置管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及其评价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刘巧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讨论分析益生菌在早产新生儿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于该院出生的早产儿68例,将68例早产儿分为两组,一组为常规喂养组早产儿34例,一组为益生菌喂养组早产儿34例。常规喂养组早产儿34例进行人工喂养,而益生菌喂养组在此基础上添加益生菌进行喂养。在喂养后的两周,对两组早产儿的消化道的症状以及体重等进行观察研究,并记录相关数据后进行组间对比。结果:益生菌组早产儿出现的呕吐、腹胀、胃潴留等不良症状明显低于人工喂养组早产儿;并且两组早产儿在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的体重逐渐增长,而益生菌组早产儿的体重增长明显高于人工喂养组早产儿。结论:在早产儿的喂养过程中增加益生菌能够有效的减少早产儿消化道出血的不良症状,并有效的增加早产儿的体重,改善早产儿的肠道功能。
作者:叶明俊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理后恶性心率失常发生情况和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心律失常发病情况与护理方法。结果:80例急性心梗患者中有61例患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结论:通过临床护理,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患者心律失常,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降低死亡率,促使患者满意度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海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 PICC 护理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该院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间诊治的160例 PICC 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80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80例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为17.5%,对照组为42.5%,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2.5%,对照组为67.5%,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实施 PICC 置管操作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能够加快护理人员掌握 PICC 操作技能及护理知识的速度,降低置管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规避护理风险出现,提升了护理质量及对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宋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急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急诊输液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预防护理。结果:通过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安全意识行为与实施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输液反应及护理满意度明显要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应用到急诊输液中,能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应用效果满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徐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评估呼吸内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通过运用呼吸内科护理风险管理新策略,以规避护理风险,保证护理安全,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结论:通过对呼吸内科病房实行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减少护理意外事件及并发症事件的发生,提高病房管理制度,护理制度有利于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护理中推广使用。
作者:董华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应用小儿化痰止咳颗粒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总结应用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收治的124例小儿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62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加用小儿化痰止咳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则加用氨溴索口服液,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体有效率为88.70%,对照组患儿的总体有效率为77.4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止咳好转时间及肺部罗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小儿化痰止咳颗粒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疗效确切,可以有效减轻患儿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何勇;刘加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在临床中对产后出血患者行以子宫压迫缝合术所具备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50例(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行以子宫压迫缝合治疗,对照组行以常规治疗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止血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76.00%),并发症发生概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子宫压迫缝合在临床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应用意义显著。
作者:付朵朵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评析腹泻患儿应用双岐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腹泻患儿50例,收治时间在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期间,并将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双岐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结果:观察组患儿腹痛恢复时间、呕吐缓解时间、大便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80.00%(P <0.05)。结论:腹泻患儿应用双岐三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徐建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微创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治疗创伤性硬脑膜外血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37例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68例)、观察组(69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颅手术,观察组给予微创引流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观察组长,其创伤程度、住院费用则较观察组高,GCS 评分低于观察组评分(P <0.05);对照组并发症率为20.58%,高于观察组的(5.80%,P <0.05)。结论:创伤性硬脑膜外血肿采用微创引流术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手术效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具脑科外科手术推广价值。
作者:宋会周;郝特罗;李宗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再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1月该院接收的89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5例,观察组44例,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再手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6.82%,对照组为15.5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再手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可有效缩短患者手术、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白小冬;商中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应用米索前列醇及宫颈局部注射利多卡因对绝经后宫内节育器取出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绝经后要求取出宫内节育器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经米索前列醇术前用药及术中宫颈注射利多卡因,行宫内节育器取出术,对照组不做处理直接行宫内节育器取出术。分别观察和比较两组的取出率、宫口松弛情况、平均手术时间、人流综合征样反应发生率、疼痛感。结果:治疗组取出率为96.67%,对照组为63.33%,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取环器一次性通过宫颈即宫口松弛86.67%,对照组28.3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人流综合征样反应发生率3.33%,对照组为35%,治疗组人流综合征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绝育后的带器妇女,尤其是子宫明显萎缩的妇女使用米索前列醇术前用药及术中宫颈注射利多卡因进行取环,明显优于直接行宫内节育器取出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蔡向荣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现代社会,由于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饮食的营养过剩再加上生活压力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糖尿病不仅会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会引发多种并发症,更有甚者会对病人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本文就结合我科30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分析其主要临床特征,并对此提出针对性的治疗对策。
作者:李晓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