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改芳
目的:应用 PDCA 循环法提高 ICU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方法:对该科50名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依从性情况调查分析,对存在问题及不足进行分析,找出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结果:应用 PDCA 循环法质量改进后手卫生依从率有了明显进步,手卫生洗手指征合格率和洗手步骤合格率分别上升了20%和16%,手卫生依从正确率上升了37%,错误率下降至3%,未执行率下降至2%。结论:PDCA 循环法对提高 ICU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起到了关键作用。
作者:金佳芸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模式的胃癌术后患者不良情绪及依从性。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98例胃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模式。结果:两组在护理前后的 SAS 和 SDS 评分对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护理后依从性对比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胃癌术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模式,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提高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依从性,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蓓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长春地辛应用于小儿肿瘤化疗时造成药物外渗伤口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随机选择今年我院入院小儿肿瘤患者1名,进行基本生命体征检查后,应用化疗药物硫酸长春地辛为小儿注射,注射全程观察小儿体征情况并记录分析,后找到解决方法。结果:硫酸长春地辛在为小儿化疗时外渗伤口受到药物、年龄、护理等因素的影响。结论:积极寻找硫酸长春地辛治疗小儿药物外渗伤口的原因并及早发现处理,选择合适部位等能够提高小儿生存率并降低不适感。
作者:茹仙古丽·依不拉音;阿丽古丽·阿不都热合木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在我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39例,这些患者均接受了整体护理,回顾性分析两组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及整体护理后,显效率为92.3%,整体护理组住院时间6~20 d,平均(12.2±3.4)d,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整体护理的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生活治疗,临床上可以借鉴。
作者:陈晓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比分析采用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在胃穿孔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以该院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184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意愿及病情情况均分为甲组和乙组各92例,甲组患者实施胃大部分切除术,乙组患者实施单纯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不同疗效。结果:乙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总时间等各项指标上均优于甲组(P <0.05);乙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6%)低于甲组(14.1%),但术后复发概率(16.3%)大于甲组(4.3%),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术和单纯修补术在治疗急性胃穿孔患者上均能取得显著治疗效果,单纯修补术相对来说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术后恢复时间短,但治疗后复发率较高,临床在手术方式选择上应视情况而定。
作者:李恒乾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KMC)对足月新生儿足跟采血所做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3月至10月在该院产科生产的114名足月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 =57)和观察组(n =57),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足跟血采血方法,观察组新生儿足跟采血前实施20 min KMC,对照分析2组新生儿针刺后的啼哭出现时间与持续时间、采血前后的心率(HR)与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评分和新生儿急性疼痛行为量表(DAN)评分。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针刺后啼哭出现时间与持续时间分别为(4.13±2.85)s 和(28.58±15.28)s,均晚/短于对照组的(1.86±0.68)s 和(7.62±25.17)s(P <0.05)。观察组新生儿采血前后的 HR 和 SaO2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 NFCS 评分(采血过程中、采血后1 min 和2 min)和 DAN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KMC 可有效减轻足月新生儿足跟采血所致的疼痛。
作者:赵晓红;张贺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米氮平结合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6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以阿立哌唑与米氮平联合治疗,对照组予以氯氮平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6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63.3%,两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 >0.05)。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前不良反应为18例(60.0%),对照组为19例(63.3%),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不良反应为9例(30.0%);对照组为16例(53.3%);治疗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明显(P <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明显(P <0.05)。结论:阿立哌唑与米氮平结合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氯氮平治疗效果相当,不良反应比氯氮平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作者:吴玉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钙剂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产后出血。方法:两组产妇均先常规予以缩宫素肌内注射,对照组予以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葡萄糖酸钙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产后出血情况、宫缩持续时间和用药安全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为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5%,P <0.05);观察组产后2 h、24 h 的出血量分别为(215.7±41.6)ml、(283.7±40.8)ml,均分别低于对照组的[(390.3±42.7)ml、(519.5±47.6)ml,P <0.05]。观察组宫缩持续时间为(3.5±0.8)h,长于对照组的[(1.7±0.5)h,P <0.05];观察组止血时间为(13.7±2.4)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7.8±2.6)min,P <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且无子宫切除者。结论:钙剂与垂体后叶素联合治疗产后出血的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减少产后出血量,且用药安全性高。
作者:农燕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贝复剂联合安舒妥透明贴治疗压疮的效果。方法:将46例Ⅱ度压疮按科室划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观察组用贝复剂联合安舒妥透明贴治疗,对照组用百多邦加红外线照射治疗压疮。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7.440,P=0.001)。结论:应用贝复剂联合安舒妥透明贴治疗压疮 II 度压疮效果优于百多邦加红外照射。
作者:罗璟;王菊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运用路径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路径单,对比两组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0.05);同时,两组的住院时间和 VAS 评分比较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运用路径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护理,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痛苦,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王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一般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5.2±0.4)d、住院费用(5423.5±125.6)元、护理满意度97.22%,对比对照组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孙丹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微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3月2月至2015年7月,医院收治的微创治疗NICH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据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72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患者预后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30日后 SSS、30日后 ADL 高于对照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确实可加速患者康复。
作者:张卓;保丽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神经内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及对策进行研究。方法:将该院神经内科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找出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并研究其相应的对策。结果:测试组对我院神经内科患者进行观察后分析出了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并对其解决对策进行研究,得到有效的防范措施,测试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神经内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的研究有利于提高神经内科护理质量,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健康。
作者:董秀侠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影响因子,为屈光不正等眼部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抽样法,对辖区内5所幼儿园内843例3~6岁的儿童进行屈光度检查、问卷调查,完成调查840例。结果:屈光异常发生率32.86%;电子显示设备时间、户外活动、家长强调健康用眼、睡眠时间≥8 h成为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需做好家属的宣传教育,使家属做好监督,做好生活管理,鼓励户外活动,限制使用电子显示设备。
作者:杨丽苹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观察 PC 化疗方案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肺腺癌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于该院住院的108例肺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放疗;同时对照组(54例)采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DC)化疗措施,观察组(54例)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PC)化疗,采用新制定的 WHO 实体肿瘤客观疗效评定标准(RECIST)依据胸部 CT 结果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89)%较对照组66.67%显著较高(P <0.05);治疗后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为27.78%较对照组51.85%显著较高(P <0.05);出院1年及3年后,观察组患者生存率为87.04%、70.37%较对照组77.78%、59.26%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肺腺癌患者时,PC 化疗方案联合同步放化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存率。
作者:杨欣;赵伟庆;王琦;季枚 刊期: 2016年第11期
近些年来,推动教学革新一直是高职护理生化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本文主要围绕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护理生物化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全面介绍和分析,并提出几点积极策略,以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作者:李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壁皮下注射方便,药物吸收效果好的部位和方式方法。方法:通过对腹壁皮下注射体位、注射部位和注射方式方法的正确把握。结果:腹壁皮下注射各种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疼痛明显减轻。结论:正确、规范、娴熟的操作是避免并发症,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芳;赵柏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调查我院静脉治疗工具使用现状,探讨运用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规范执行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的依从性,对降低临床钢针针使用率的效果。方法:2015年4月静脉治疗小组开展以“降低钢针使用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对临床输液工具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静脉导管使用率的因素,设定目标、拟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钢针使用率由63.75%下降至44.92%;且圈员的责任心、团队合作能力、品管圈手法掌握程度、积极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不但对降低钢针使用率效果显著,而且督导了护士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的规范执行,可以提升团队精神,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
作者:李静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 RDW值和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消化内科收治的6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 BARD 评分评估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并采用 RDW值的4分位数将65例患者分为4组,观察分析患者脂肪肝中 RDW 值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结果:BARD 得分为0、1组中,随着 RDW 值的增加肝纤维化程度呈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BARD 得分为2、3、4组中,随着 RDW 值的增加呈升高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中 RDW 值的升高和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相关,RDW 值的升高可能是非酒精性脂肪肝发展成为肝硬化的预测因素。
作者:张荣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应用小儿化痰止咳颗粒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总结应用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收治的124例小儿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62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儿加用小儿化痰止咳颗粒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则加用氨溴索口服液,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体有效率为88.70%,对照组患儿的总体有效率为77.4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止咳好转时间及肺部罗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小儿化痰止咳颗粒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疗效确切,可以有效减轻患儿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何勇;刘加荣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