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改芳
目的:探讨部分血运重建冠脉介入手术在冠心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来该院进行部分血运重建冠脉介入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术后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6.25%。结论:部分血运重建冠脉介入手术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提高其心功能,且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应用。
作者:许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以及温馨助产对减少产后出血与提高产妇满意度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5年3月至2016年4月于该院就诊的产妇中选取98例,通过计算机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49例产妇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9例产妇采用温馨助产护理干预,探究98例产妇经不同护理干预后产后出血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差异性。结果:通过本文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且在护理满意度的比较中,观察组产妇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护理干预以及温馨助产对减少产后出血与提高产妇满意度具有一定的效果,可以有效提高分娩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薛文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84例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硬币法分为参照组(n =42)和实验组(n =42),参照组采用磷霉素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和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两组腹痛消失时间、退热时间、腹泻消失时间予以比较,实验组均显著短于参照组(P <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予以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性腹泻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使用和全面推广。
作者:吴远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在临床中对产后出血患者行以子宫压迫缝合术所具备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50例(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行以子宫压迫缝合治疗,对照组行以常规治疗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止血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76.00%),并发症发生概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子宫压迫缝合在临床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应用意义显著。
作者:付朵朵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微创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治疗创伤性硬脑膜外血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37例脑外伤硬脑膜外血肿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68例)、观察组(69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颅手术,观察组给予微创引流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观察组长,其创伤程度、住院费用则较观察组高,GCS 评分低于观察组评分(P <0.05);对照组并发症率为20.58%,高于观察组的(5.80%,P <0.05)。结论:创伤性硬脑膜外血肿采用微创引流术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手术效率,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具脑科外科手术推广价值。
作者:宋会周;郝特罗;李宗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观察中医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中医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治疗支气管炎,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治疗效果,统计出两组的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无效率,总有效率等于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的加和。表明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75%,P <0.05)。结论:中医治疗老年慢性气管炎的疗效与常规的西医治疗效果更好,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马树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手指为人体重要功能部位,尤其拇指占手功能的40%~50%,在各种外伤中所占比例较大[1],随着机械行业对传统手工业的影响逐渐加重,临床上由于机器绞伤、切割伤、压伤等所导致的拇指完全离断现象也来越多,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对拇指近节离断伤患者,都要尽量争取行再植术[2],同时应当保留有效长度,并通过术后精心的治疗和护理,以大限度地恢复手部的功能,在开展拇指再植术治疗的过程中,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非常的必要,本文就主要针对此予以简单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娅倩;江克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脑外科临床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应对。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脑外科临床护理发生感染的46例患者,再选取同期脑外科进行临床护理无感染的46例患者,对比并分析发生感染患者的相关影响因素。两组患者护理因素对比结果显示,切口感染和手术时间、手术类型以及是否主刀人员缝合有关,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果:两组患者体重指数、年龄、血红蛋白浓度自身因素对比,感染组均高于正常组,且进行主刀缝合、急诊手术、患者术前存在严重并发症可增加患者发生感染的概率。结论:脑外科临床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较为繁杂,护理方面应从围手术期就开始采取措施,以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
作者:蔡志琴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对美罗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分析护理干预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化疗,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化疗基础上家用美罗华治疗,并给予特定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过程中药物对患者的影响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应用美罗华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生存率为7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67%,P <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主要出现恶心呕吐、体重下降、腹泻等不良反应,但程度均较轻;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P <0.05)。结论:美罗华在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方面临床效果较为显著,配合特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防治治疗中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帮助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玲;刘奇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急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急诊输液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与预防护理。结果:通过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安全意识行为与实施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输液反应及护理满意度明显要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应用到急诊输液中,能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应用效果满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徐洁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索电子镇痛泵的应用及护理,减少癌症疼痛患者爆发痛的发生次数及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总结15例癌症疼痛患者使用电子镇痛泵,同时采取护理干预,密切观察患者疼痛控制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加强心理安抚。结果:总有效率为98%,患者整体疼痛控制良好,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使用电子镇痛泵,有效减少癌症疼痛患者爆发痛,降低反复肌肉、皮下注射频率,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情绪,促进癌症患者无痛睡眠,无痛休息,无痛生活。
作者:刘小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分析尼美舒利治疗耳鼻喉炎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耳鼻喉炎症患者88例。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使用尼美舒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改善率与治疗有效率为97.7%与90.9%,对照组患者改善率与治疗有效率为81.8%与68.2%,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在治疗耳鼻喉炎症期间,相对于临床常规治疗方法,尼美舒利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还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润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大连地区女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病原体分布及药敏情况,为该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5308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常规及病原体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308例阴道炎患者阴道分泌物常规检查发现,细菌性阴道炎810例(15.3%),念珠菌阳性1110例(20.9%),滴虫阳性60例(1.1%)。其中3526例进行了病原体检查,共检出病原体2615株,包括支原体1948株(74.5%);衣原体136株(5.2%);淋病奈瑟菌17株(0.7%);念珠菌276株(10.6%);革兰阳性球菌140株(5.4%);革兰阴性杆菌98株(3.7%)。解脲脲原体对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罗红霉素的敏感率较低,分别为7.8%、18.2%、26.3%、27.2%,对克拉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的敏感性较高,分别为89.4%、99.8%、99.9%。人型支原体耐药性较强,较为敏感的抗菌药物仅有交沙霉素、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敏感率分别为75.3%、96.2%、97.3%,其余抗菌药物敏感率均小于7.0%。白色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普遍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较高。24株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全部敏感。未发现对达托霉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未发现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结论:引起阴道炎的病原体种类复杂,治疗女性阴道炎时,应根据病原体检查结果及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仲亮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袋鼠式护理(KMC)对足月新生儿足跟采血所做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3月至10月在该院产科生产的114名足月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 =57)和观察组(n =57),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常规足跟血采血方法,观察组新生儿足跟采血前实施20 min KMC,对照分析2组新生儿针刺后的啼哭出现时间与持续时间、采血前后的心率(HR)与血氧饱和度(SaO2)变化、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CS)评分和新生儿急性疼痛行为量表(DAN)评分。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针刺后啼哭出现时间与持续时间分别为(4.13±2.85)s 和(28.58±15.28)s,均晚/短于对照组的(1.86±0.68)s 和(7.62±25.17)s(P <0.05)。观察组新生儿采血前后的 HR 和 SaO2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 NFCS 评分(采血过程中、采血后1 min 和2 min)和 DAN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KMC 可有效减轻足月新生儿足跟采血所致的疼痛。
作者:赵晓红;张贺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宫颈癌组织中 E -cad 蛋白、ZEB2的表达。方法:选取该校附属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50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归为观察组,然后再选取同时期50名正常宫颈黏膜组织者为研究对象,归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对其进行检测,研究宫颈癌组织中 E -cad 蛋白、ZEB2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织中 E -cad 蛋白和 ZEB2蛋白表达之间具有相关性(r =0.411,P <0.05);E -cad 表达水平、ZEB2表达水平、淋巴结转移以及 FIGO 等均属于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E -cad 蛋白与 ZEB2能够促进宫颈癌的发展、转移以及浸润,可以将其用来对宫颈癌进行预测。
作者:贺智慧;赵文海;王焱;钟洪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析锁定钢板运用在肱骨近端严重粉碎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肱骨近端严重粉碎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普通加压钢板术,而观察组则运用锁定钢板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前,两组 VAS 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术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 VAS 评分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 <0.05);同时,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肱骨近端严重粉碎骨折患者锁定钢板治疗,不仅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能减轻患者痛苦,值得推广。
作者:韩伟杰;柴润千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导致月经不调的原因和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6例月经不调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以便秘情况、心理情绪、饮食行为、用药情况、吸烟饮酒史和寒冷刺激为出发点,分析导致月经不调的原因。结果:96例月经不调患者中,出现便秘、情绪异常、过度节食、滥用药物、有吸烟饮酒史、有寒冷刺激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无便秘、情绪正常、饮食正常、规范用药、无吸烟饮酒史、无寒冷刺激的患者比例,差异显著(P <0.05)。与此同时,给予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患者月经不调症状均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改善。结论:在正确分析导致月经不调的原因基础上,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邓艳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肺结核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肺结核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进行分组,对照组(55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55例患者的完全依从率为74.5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完全依从率(38.18%,P <0.05)。结论:护理干预在肺结核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好。
作者:范朝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髓外浆细胞瘤(EMP)常见部位包括鼻腔、鼻窦、鼻咽部、扁桃体等。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因发病部位不同而表现出多样性。本文报告1例鼻腔 EMP 的临床资料。1.临床资料患者,男,66岁,以“发现右侧鼻腔肿物10余天”为主诉来我科就诊,患者10余天前发现右侧鼻腔肿物,伴鼻塞,鼻流白涕,无鼻部疼痛,未治疗。入院后见无鼻塞及鼻流涕,无头胀痛,嗅觉尚可,时有咽部异物感,无咽痛,无发热。专科检查:鼻:双侧鼻腔粘膜光滑,右侧下鼻道可见一红色新生物,表面光滑,质韧,向后生长,未见异常分泌物。咽: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双侧扁桃体Ⅱ°大,表面无充血,无脓点及脓栓附着。喉:间接喉镜见:喉粘膜光滑,会厌色常,边缘锐利,双声带运动、闭合可,双梨状窝及会厌谷清晰。电子鼻咽镜:右侧中鼻甲前端糜烂,鼻中隔右侧后端见一红色新生物,鼻咽部粘膜光滑,双侧咽鼓管咽口清晰,未见新生物。鼻窦CT:双侧上颌窦、部分筛窦窦壁粘膜增厚。双侧下鼻甲粘膜增厚。鼻中隔后方可见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直径约为1.0 cm。余副鼻窦透过度良好,窦壁骨质完整连续。余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入院后,于全麻下行经鼻内窥镜下鼻腔肿物切除术,术中见,双侧下鼻甲后端均可见红色肿物,源于鼻中隔。术中尽量清除肿物,予 Merocel 1条填塞各鼻腔,术后离体组织送病理。病理诊断:结合免疫组化倾向鼻腔髓外浆细胞瘤。免疫组化:CK 广谱(-)CgA(-)Syn(-)NSE(-)S -100(-)TTF -1(-)Vimentin (+)LCA(+)CD79α(+)CD20(-)CD56(-)EMA(部分+)CD34(-) ;CD31(+)Ki -67(-)HMB45(-)Desmin(-)。术后预防感染治疗。术后48 h 撤出鼻腔填塞物,见局部粘膜恢复良好。后转入肿瘤科予放疗治疗。随访1年未发现复发及转移。
作者:刘秋丰;孙海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分析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影响因子,为屈光不正等眼部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抽样法,对辖区内5所幼儿园内843例3~6岁的儿童进行屈光度检查、问卷调查,完成调查840例。结果:屈光异常发生率32.86%;电子显示设备时间、户外活动、家长强调健康用眼、睡眠时间≥8 h成为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需做好家属的宣传教育,使家属做好监督,做好生活管理,鼓励户外活动,限制使用电子显示设备。
作者:杨丽苹 刊期: 2016年第11期